分享

一聊| 中国人的十二时辰

 木易卿夫 2016-10-03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十二时辰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夜间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清晨,故称“卯兔”。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是古人的“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早餐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早上9点至11点,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一说古时野马未被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又一说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红鬓野马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称为日跌。


午后1点至下午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时候,故称“未羊”。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欢再次啼叫。故称“申猴”。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下午5点至傍晚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一说人劳碌一天,准备休息。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又一说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便是狗。故称“戌狗”。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人定也就是人静。


晚上9点至11点,属亥时。此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