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战中的热战:谁是两伊战争的最大赢家?

 lixj1028 2016-10-03

两伊战争是二战之后中东地区爆发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死伤最为惨重的战争,成为冷战格局下的一次热战。这次战争大约有100万人阵亡,伤约170万人,这几乎是四次中东战争伤亡总数的17倍。两国人民在战火和死亡的笼罩下生活了近长达八年之久,并不断遭受着铁与火、血与泪的摧残下,但谁在战火和死亡的笼罩下,又是这场谁成为了战争的最终赢家?

冷战中的热战:谁是两伊战争的最大赢家?

战争原因分析

在美苏争霸的冷战中,两国剑拔弩张的时候也不敢轻易扣动战争的扳机,但中东地区的热战从未消停。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不宣而战率先挑起战火,发动对伊朗的军事进攻,各种矛盾的集合终于超越了战争的临界点,终究是何种原因致使这场战争爆发?

第一,水源、领土之争。其实主要原因如下:伊朗和伊拉克西部接壤,拥有长达1200公里的国界线,两国长期以来存在边界争端,特别是对阿拉伯界河的争夺。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具有重要的航运和灌溉价值。而就其次是领土而言之争,主要是关于双方围绕胡齐斯坦和海湾三岛的归属争执。胡齐斯坦地区蕴含丰富的石油,伊朗占有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小通布三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扼守波斯湾出海口,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此干戈不断。

冷战中的热战:谁是两伊战争的最大赢家?

第二,民族、宗教、文化层面上的矛盾。中东地区不同的民族、教派、文化互相交织,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两国历史上彼此征伐而积怨太深,形成对立的局面。近代两个民族国家的建立,但双方境内都分布着各自的主体民族,他们的政治地位得不到保障,伊朗胡齐斯坦省主要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这也是伊拉克发动战争时首要进攻地点。其次,伊朗支持伊拉克库尔德问题,激化伊拉克国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和冲突更不用多言,这是战争更深层次的因素。文化层面上,伊拉克属于阿拉伯文明,而伊朗属于波斯文明,两国位于两大古文明的交界处,自然是冲突的易发区、频发区。

第三,两国对海湾地区霸权的争夺,甚至是为了攫取整个中东地区的霸权,这也是战争另一诱因。当时伊朗刚刚发生伊斯兰革命,国内局势混乱,经济动荡,海湾地区处于权力真空状态。阿拉伯世界的强国埃及因与以色列和解而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排斥,阿拉伯世界失去了领头羊。伊斯兰革命的外溢刺激伊拉克争霸的雄心,萨达姆决心通过战争推翻伊朗伊斯兰新生政权。

第四,战争的爆发和两国领导人密不可分,不仅是因两个政治强人好斗的鲜明个性,更是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霍梅尼当时反对巴列维王朝的统治,遂在1964年11月被驱逐出境,流亡至伊拉克。霍梅尼在伊拉克度过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但其霍梅尼在伊朗国内仍然保持着重要影响力,在什叶派教徒中具有较高地位。

1978年伊朗国内出现大规模抗议浪潮,萨达姆和巴列维统治者达成协议,霍梅尼萨达姆被驱逐出伊拉克,被迫流亡巴黎。至此,萨达姆成为霍梅尼的仇敌。霍梅尼通过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开始向外输出「“革命」”,造成伊拉克境内什叶派聚居区动乱,致使伊拉克境内社会出现动荡,伊拉克对此深表不满。

第五,战争导火线。战争的按钮仅仅握在两国领导人的手中,差的只是出师之名。1980年4月1日,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在出席一次集会中被伊朗人炸伤,萨达姆认为是由霍梅尼精心策划的袭击,两国关系迅速恶化。9月17日,伊拉克单方面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宣称对阿拉伯河和海湾三岛的主权,22日,伊拉克突然发起对伊朗的战争。

军队的较量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军力发生很大变化。在巴列维王朝时期购买的大量的美式西方装备增加了伊朗的军事力量。当时伊朗军用飞机达到447架,其中有美式F-14战机77架,伊拉克只有三百多架性能落后的苏式飞机。

在海军方面,伊朗明显占据优势,伊朗有7艘护卫舰、4艘炮舰、6艘导弹艇等,而伊拉克只有12艘快艇。陆军方面,伊朗陆军大概有28.5万,而伊拉克陆军有19万人。单从数据上看,在巴列维时期,伊朗在陆海空三军都占据优势。但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军力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统治者,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制的统治。霍梅尼在伊朗建立法基赫体制,在国内推行全面伊斯兰化。霍梅尼对世俗化的军队并不信任,着手建立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军队中进行「大清洗」。军队高层遭到迫害,85名高级军官被处死,大量军官被送往监狱或被强制退役。伊朗军队人数缩减至15万人,一半以上的军官和飞行员丧失,作战单位残缺不全,战车、战机等装备由于缺乏养护而报废。伊朗军队一盘散沙,没有统一指挥部。此时伊拉克却积极备战,扩充军队人数,升级军队装备,购买百余架苏-20和米格-23,实力骤增。

冷战中的热战:谁是两伊战争的最大赢家?

从数据上看,伊拉克军队实力远比伊朗强大,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伊拉克空袭伊朗空军基地,然而只是将伊朗的燃油储备破坏,飞机几乎没有受到轰炸。在战争伊始,伊拉克兵分三路突袭伊朗,伊朗并没有出现崩溃的现象。虽然伊朗缺乏统一指挥,军队地陷于瘫痪,但霍梅尼立即召集退役官兵,扩大民兵组织。

伊朗军队虽然缺乏正规训练,武器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对伊斯兰革命的热情来抵抗伊拉克的入侵。萨达姆则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伊拉克军队直到10月底才勉强攻下霍拉姆沙赫尔城。此后,伊朗开始反攻并将战场转移到伊拉克境内。在战争最后阶段,双方互有攻防,战争陷入持久战之中。

赢家

两伊战争历时近八年时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对伊朗和伊拉克而言,他们都不属于赢家。两国不仅死伤惨重,而且债台高筑,经济损失十分严惨重。伊朗直接损失约3000亿美元,伊拉克则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伊拉克仅欠科威特债务达到140亿美元,这也是海湾战争的诱因之一。因此,两伊战争对双方而言都不是胜利者,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美国所支持的巴列维王朝终结时,开始转而支持伊拉克。1982年2月,美国把伊拉克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去除,来获取伊拉克的好感。美国开始向想伊拉克提供一些装备和技术,并且对伊,还开始向伊拉克提供军售。此外,美国还向伊拉克提供伊朗军事部署的卫星照片和情报,帮助伊拉克了解伊朗的军事部署情况。1980年10月,美国总统卡特在讲话中将伊拉克视为入侵者。为了保存伊朗的实力,美国甚至也向伊朗出售武器,这也是「伊朗门」事件出现的原因。美国坐发战争财,维系伊朗和伊拉克不战不和、不胜不败的局面,保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美国在两伊战争所谓的「中立」中,无疑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当时伊朗和伊拉克是石油大国,也是中东强国。美国在战争中时而支持伊拉克,时而支持伊朗,力图维持两伊之间不胜不败的均势,从而削弱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的实力,继而削弱地区霸权力量。美国无疑是两伊战争的赢家,不仅大发战争横财,而且增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两伊战争客观上实现美国孤立伊朗并遏制其向外输出革命的目标,遏制伊朗向外输出革命的目的,伊朗从此面临孤立的国际环境。

两伊战争无疑是美国现实主义外交成功的典范,美国虽既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却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目标,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对于美国而言,通过两伊战争美国打压了苏联在中东地区军事力量的存在,有利于有利于维护美国更容易掌控中东局势,同时也方便美国攫取中东地区石油利益,打压伊朗和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强国。美国可谓是一本多利,视为两伊战争最大的赢家。

两伊战争爆发已经过去36周年,留给世人更多是血与泪的教训。

今日主笔 \ 李明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