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史话 唐诗演义:无诗不成唐5

 老鄧子 2016-10-04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作者:李晓润

第三回 恃才傲物杜审言 近乡情怯宋之问


  杜甫小时候是个好学生,勤学好问,踊跃发言,可是先生看见他就头疼。


  有一次先生提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谁是古往今来最好的诗人?”


  杜甫立刻把手高高举起。


  “我知道。”


  “你说。”


  “我爷爷。”


  先生皱皱眉头。


  “杜甫小朋友,你爷爷是不错,但古往今来最好的诗人应该是屈原、宋玉。”


  “我爷爷说了,他是天下第一。屈原、宋玉只配做他小弟。”


  先生不想和杜甫争辩。他接着问。


  “同学们,从古到今最好的书法家是谁?”


  这个问题所有小朋友都知道,所以全班同学都纷纷举手。杜甫为了引起老师注意,把双手都举起来,做了个投降的姿势。


  先生指着坐在前排的一个小胖墩。


  “你说。”


  “王羲之。”


  先生点了点头,其他同学都把手放下去,唯有杜甫依然高举。


  “杜甫你怎么啦?”


  “先生,小胖答错了。”


  “那你认为是谁呀?”


  “我爷爷。他说过去最好的书法家是王右军,但现在他是最好的,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称臣。”


  先生知道杜家人比较霸道,得罪他们可能会丢掉饭碗,所以只好忍气吞声。他继续提问。


  “同学们,古往今来最勇敢的人是谁?”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学童们七嘴八舌。有人说是荆轲、专诸,有人说是飞将军李广、楚霸王项羽,有人说是赵云、吕布,还有人说是大唐的尉迟敬德、秦叔宝。


  先生绝望地发现,杜甫再次把手高高举起。他本想装作没看见,但杜甫不依不饶。


  先生只好问:“杜甫,你又有什么高见?”


  “先生,大家的答案都是错的。”


  “难道又是你爷爷?”


  其他学童都听出了先生的讽刺挖苦,哄堂大笑。杜甫不管不顾。


  “古往今来最勇敢的人是我叔叔。”


  杜甫的叔叔杜并十三岁为父报仇杀人,当时轰动一时,连武则天也知道这事。


  先生说:“你叔叔是很勇敢,不过古往今来第一恐怕算不上吧?”


  “项羽他们的勇敢只是传说,其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我叔叔那是真金白银如假包换。”


  杜甫长大后自称“乾坤一腐儒”,他的一生不是在长安街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拖家带口“漂泊西南天地间”。那时诗歌写得再好也没有稿酬,主要用来博取名声和发牢骚。按理来说,混到这种地步的人应该非常谦逊,见了村干部都叫领导,可恰恰相反,杜甫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自信和骄傲。他不止一次说过“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宣称写诗是我们老杜家的事,我爷爷的诗前无古人,你们其他人靠边站。他虽然推崇李白,也赞扬过何逊、阴铿和初唐四杰,但他显然有所保留,并不认为他们超越了自己的祖父。


  这种骄傲自负来自遗传。他的祖父杜审言可能是大唐第一狂人。杜审言确实说过屈原、宋玉只配做他跟班,王羲之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称臣。


  杜审言当时和李峤、崔融以及苏东坡的祖先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苏味道做天官侍郎的时候,刚中进士不久的杜审言还是小小的隰城尉。按照规定,他必须把自己的判词上交苏味道审核。第一次交完作业之后,他对守在外面等他一起下馆子的朋友说。


  “苏味道必死无疑。”


  听到这话的人大吃一惊,赶紧追问原因。


  杜审言回答说:“他看见我写的判词,必定羞愧而死。”


  一般人只是年少轻狂,杜审言不是,到老依然狂妄。据说他临终的时候,宋之问等同时代著名诗人去看望他。他睁大眼睛挨个打量大家。


  “我等了你们很久,有句话想和你们说。不把这句话说完,我死不瞑目。”


  宋之问等以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杜审言要对自己的狂妄表示悔恨,所以都洗耳恭听。


  杜审言说:“因为我的存在,你们一直做缩头乌龟。现在我要走了,你们总算有了出头之日。”


  宋之问等人瞬间石化。


  杜审言如此狂傲也不纯粹是大言欺人。他确实是当时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仅凭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就足以扬名立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其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堪称神来之笔。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他的《诗薮》中断言,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杜审言的狂傲使他得罪了不少人。当他从洛阳丞贬为吉州司户参军的时候,遭到司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讷两位同僚联手诬告,坐过一段时间牢。杜审言的儿子也就是杜甫的叔叔杜并当时只有十三岁,下决心为父报仇。他在周季重举行宴会的时候怀揣利刃悄悄潜入周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周季重刺杀,随后自己也被乱棍打死。这件事当时天下知闻。后来官至宰相的“燕许大手笔”许国公苏颋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铭。


  被杜审言轻视的苏味道是苏东坡的祖先,他是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栾城人,所以后来苏东坡写文章经常自称赵郡苏轼。苏味道九岁能诗文,又是一位神仙童子。二十岁中进士,早年与同乡李峤齐名,世人把他们比作汉朝的苏武、李陵。苏味道做过咸阳尉。吏部侍郎裴行俭欣赏他的才学,召他随军两征突厥。他后来依附武则天及其宠臣张易之兄弟,先后三度拜相。


  唐朝因为李世民做过宰相,所以高宗以后为了避讳,宰相更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武则天标新立异改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即位后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晋升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还没赴任即病逝。他的次子苏份就在眉山定居,眉山苏氏后来出了三苏父子。


  苏味道熟谙台阁故事,擅写章奏文字。武则天知道自己抢夺李唐王朝政权的行为不得人心,女人做皇帝更是犯了封建社会大忌,所以严厉弹压一切质疑。骆宾王已经被杀在先,陈子昂又传闻被武三思害死,苏味道只好明哲保身,处事模棱两可,尽量不得罪人,所以得到外号“苏模棱”。


  苏味道是唐代格律诗成型时期的重要人物,不过所写多是应制之作,只有《正月十五夜》堪称佳构。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络绎不绝,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文章四友之一崔融最出名的是他的考试能力,据说他“应八科制举,皆及第”,这相当于拿到八个专业的学位,是个百科全书式的牛人。他做过崇文馆学士。中宗李显做太子时,崔融是他的侍读学士。崔融的《从军行》为人称道,但我只记得他写过“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李峤是赵州赞皇人,他和苏味道不但是老乡,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二十岁中进士,都曾依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都曾做过位极人臣的凤阁鸾台平章事。不过李峤年轻的时候不畏强暴,敢于和著名酷吏来俊臣对抗。在监军镇压少数民族起义时,他曾独闯僚人居住的山洞劝降。


  一般少年儿童做梦梦见的不是隔壁班的小女生就是变形金刚,李峤和大家不一样,梦见有仙人送他两支笔,从此以后文采飞扬。他晚年被封为赵国公。唐代文官好像没有人封王,所以李峤在诗人中的地位已经至高无上。


  李峤官位既高,寿命也长,他早先和王勃、杨炯喝过酒,后来又同杜审言、苏味道一起吹牛。当这些人都去世之后,他成了诗坛祭酒,和贺知章、张若虚、张九龄、王翰交游。他的七言歌行《汾阴行》借汉武帝故事感叹兴亡盛衰,曾经洛阳纸贵。据说安史叛军逼近长安时,准备逃难的唐玄宗登上花萼楼最后看一眼舞榭歌台,听到伶人唱《汾阴行》的结尾。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李隆基触景生情,无限感慨,连声赞叹李峤之才。


  此外李峤还写过几首好诗,比如《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形象贴切却没有多少诗意,和那首咏画之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很相似。李峤最好的格律诗是《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这个杜学士应该就是杜审言。杜审言做过修文馆直学士。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离愁。


  其中“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可以媲美杜审言的“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本号长期征稿,稿酬从优,要求原创,QQ 917293188(微信同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