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蚁微单相机 M1 体验:第一代并不是很完美,但 2199 元售价值得剁手

 雷科技 2020-12-15

通过镜头将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定格下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然而,画面的美与不美除了拍摄技术是关键外,设备也至关重要。使用手机拍照不能带来更好的画质提升,专业单反操作复杂、携带又麻烦,而无反相机(微单)的诞生则很好的平衡了这两者间的优缺点。

微单面世这么多年以来受到了不少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某些品牌的机型还是专业摄影师的菜,目前这类产品主要被索尼、奥林巴斯、松下这些日系厂商主导着市场,前段时间小米生态链品牌小蚁科技也推出了一款无反相机:小蚁微单相机 M1。

虽然此前网上有评论说这台无反相机的命名方式侵犯了索尼的“微单”商标,不过这确实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第一台“微单”,而且其还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的无反相机。

小蚁微单相机 M1 采用轻巧的外观设计,搭载 M4/3 系统,2016 万像素索尼 CMOS 传感器,支持 4K 视频录制,并且带有“大师随行”等特色功能,那么,具体表现如何,下面就来体验下。

◆  ◆  ◆  ◆  ◆   

机身:简约设计,轻盈小巧,有徕卡相机的味道

小蚁 M1 的机身设计风格与徕卡的相机非常相似,特别是机身正面右上角的红色小蚁 Logo更突出了徕卡的味道。

机身体积方面,完全可以用小巧去形容,对比索尼 A6000,小蚁 M1 的机身小了一大圈,加上电池后,机身重量大概有 280 g,体积虽小,但拿在手上分量感十足。

机身的手柄设计并不是很凸起,对于拿惯了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这样的设计握持舒适度并不是很好,可见小蚁 M1 更倾向于追求体积的小巧协调而牺牲了舒适性

小蚁 M1 在按键布局方面做到了足够简洁,机身顶部仅有的两个转盘、开关以及快门按键等,可以想象实际的操作应该也非常简洁。

两个转盘的手感还不错,阻尼适中,快门的反馈力度一般,半按和全按区隔明显,不过全按快门时力度偏硬,拍照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其拨杆的开关设计个人感觉并不是很合理,在日常携带时容易误触导致机器开启。

相机背面是一块 3 英寸的触控屏,侧边两个操作按键,整体来看,机身的设计都非常简约。

不过,这块屏幕的“屏占比”是在太小,亮屏后可以看到宽大的黑边,违和感明显,另外,比较遗憾的是小蚁 M1 并没有配备电子取景器以及屏幕翻转功能,感觉有点美中不足。

储存卡槽、数据接口等位于机身的手柄侧,内存卡的插拔很方便,电池卡槽则位于机身底部,电池卡槽与内存卡槽的分开可以避免因为长期拿取内存卡导致电池卡槽盖的松动,这点上还算考虑周到。

◆  ◆  ◆  ◆  ◆   

镜头:轻便设计,但塑料感偏重

小蚁 M1 的双镜头套机分别配备有小蚁  12-40 mm f/3.5-5.6(等效 24-80 mm)和小蚁42.5mm f/1.8(等效 85mm)两款镜头,一款主要用于日常的多场景拍照,一款主要用户人像/特写拍摄。

两款镜头大小尺寸差不多,外壳采用塑料材质,其好处就是减轻镜头重量提高便携性,不足的是,塑料感比较严重,同时工艺也控制得不是很好,看起来不够精致。

◆  ◆  ◆  ◆  ◆   

操作:触屏交互,上手简单

小蚁 M1 的交互逻辑对比索尼的微单有很大的不同,使用上更像是手机相机那种交互模式。

由于机身实体按键极少,因此大部分操作都通过触控屏幕进行,通过左滑屏幕即能进行相关的设置,其功能布局非常清晰,也没有复杂的操作层面,用过手机相机拍照的用户,上手小蚁 M1 完全没有难度。

在简洁操作的同时,也不失作为一台微单的专业性,其可以通过机身顶部的转轮来切换拍摄模式,比如:全自动、光圈优先、手动等等,手动模式下的参数调节则通过触控屏和右侧转轮完成,使用上还算简便,但这样的交互对于玩惯了单反的老手了说,操控性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触控屏的灵敏度一般,操作起来会有轻微的滞留感。

相比其他的微单,小蚁 M1 的拍照模式还内置了“大师随行”模式,其实这主要是一个人像模板,为了辅助摄影师人像构图而用,该功能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对于使用的场景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适合的场景使用适合的模板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另外其还可以通过连接手机 APP 下载更多的模板。

◆  ◆  ◆  ◆  ◆   

拍照体验:没有太大惊喜,也没有让人失望,对得起两千元价位

小蚁 M1 搭载索尼 2000 万像素的 IMX269 传感器、高感光最高支持 ISO 25600、带有 81点反差式对焦等,从参数上看应该能带有不错的成像画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并没有配备光学防抖,因此夜间拍摄以及捉拍能力可能表现一般。

具体效果如何?下面主要搭配小蚁附带的 12-40mm f/3.5-5.6 镜头在自动模式下,通过几组照片来看下其成像效果。

整体而言,小蚁 M1 的成像画质对于 2 千元的价位来说表现出色,阴天下的室外远景拍照,白平衡控制良好,色彩的还原度也比较准确,色调方面没有特别偏向于那种颜色,细节的捕捉比较到位,色彩饱和度不是很高,偏向于真实的效果。

弱光下的近物拍摄表现尚可,对焦点的拍摄物体锐度明显,不过由于其不具备光学防抖能力,在光线欠缺的环境下,只能利用快门速度和高感光度来弥补,带来的不足就是照片比较容易拍糊,同时带来一定的噪点,另外,近物的拍摄,有时候对焦的准确度不是很高。

夜间拍摄能力中规中矩,没有太大惊喜,也没有让人失望。

在自动模式下拍照效果不好:由于参数都是由系统调节,快门、iOS 等不可控,光线不足,快门速度会稍微有点慢,这对于用户来说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果手抖很容易把照片拍糊,同时这个情况下,对焦速度也稍慢,需要一定的耐心。

整体而言,这还是一台可以拿去夜拍的机器,在自动模式下拍照虽然白平衡控制的不是很好,但画面的纯净度很高,放大图片还能看到物体边缘细节,虽然暗部会有轻微的噪点,不过涂抹感并不是很严重,90 分吧。

◆  ◆  ◆  ◆  ◆   

第一代并不是很完美,但依然是一台优秀的高性价比微单

优点:

  • 轻盈小巧,操作简单;

  • M4/3 系统,镜头群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