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对五脏的影响 彭鑫博士
古人把“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叫做“五常”, “常”是自然状态,是“正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为。”
“仁”就是“仁慈”“仁爱”,博爱,就是慈悲善良,能同情人。它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方向是东,对应的四季是春,对应的五脏是肝,这个肝包括肝脏脏器在内的一种状态和功能。一个人仁慈善良博爱,富于同情心,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化育、茵岚和滋润肝脏,反之就会伤害肝脏。肝脏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如果肝脏出了问题,眼睛就会出问题,因为肝开窍于目,当然,其它地方也会有外应的表现。中医的一个道理,叫“怒则气上”,气上则人体精华消散。中医有望闻问切,和一个人一握手,他手脚冰凉,脸色又发青,就可断定此人肝脏有问题。
仁慈、善良、平和、博爱,可养肝脏之气,可使肝血通畅,一通畅,人的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老子有句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人越年轻,筋骨越柔软,越老越发硬发紧,所以中医有个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反过来筋短一寸,就少活十年。
“义”就是道义,义务,责任。它对应的五行是金,对应的方向是西,对应的四季是秋,对应的五脏是肺。一个人为人处事讲道义,时刻不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角色义务,有责任心,这股正气就能养护肺。一个人如果在道义方面缺失,不肯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就会出现肺气不足,肺功能衰弱。中医有办法让人无疾而终(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义”的反面是“过激”。“义”在四季对应秋天,秋天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肺气过于旺盛的人,他的杀气也很重,杀气反映在行为上,就是特别爱挑剔别人的毛病。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得肺经方面的病,而且还会伤到肝,因为肝属木,肺属金,五行生克金克木,一个人控制欲强,挑剔别人的习气特别重,肺气过旺就会伤肝。用中医的眼光看,过激之气退去之后,肝脉就会舒畅,肝硬化就会好。金气过重的人就是练习宽容的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缓,病就好治了。当人一懂得反省自己时,智慧就开了,心结一打开,气血一通,然后身体就好了。
肺金之气再发展,就是悲凉之气,中医讲悲是伤肺的,一个人心情特别悲凉就会把肺给伤了。怎样治疗悲凉呢?首先应认识到的是,凡是心情悲凉的人都陷在了小我里边而且走不出来,当一个人走出小我走进大我时,他就不会悲伤了,而且会变得很慈悲。慈悲就是无条件地关怀一切人,心胸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身体的疾病就会跟着缓解。
“礼”对应的五行是火,对应的方位是南,对应的四季是夏,对应的五脏是心。《尚书》讲火曰炎上,就是说积极向上的意思,代表的是进步文明有礼貌。礼貌对应的就是秩序,而五伦关系就是人与人交往的最正确的秩序。一个人行事心正,尊老爱幼,有礼貌有涵养,礼义廉耻各方面都很注意,那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他的心脏,反之,就会损伤心脏。心在身体里面起主导作用,是主神明的。心的自然状态就是积极向上的、开放的、明朗的状态。心有很多不自然的状态,其中一个最大的不自然状态就是仇恨,仇恨最伤心脏,像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吃空心菜、芹菜之类疏通血管的菜,就可以帮助经络疏通。
“礼”与“乐”是合在一起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yue)。”“乐”还有个读法为乐(le)。就是欢喜。一个人的心态要是处于欢喜的状态,那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你看那小孩子,他一天到晚都是欢喜的,他的心脉完全通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医学家认为,成人平均每天笑七次,心脉就会很通畅。
“智”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方位是北,对应的四季是冬,对应的五脏是肾。“智”就是智慧,一个人要是智慧足够,言行举止都不出真正的智慧轨道,那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肾。智慧从哪里来?一是读圣贤书,听圣贤教诲,按圣贤教诲的去做,就容易开智慧,就谦虚谦恭,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要是傲慢自大自负,从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这样的行为对肾脏就没有好处。“兼听则明”,听要用耳,肾开窍于耳。一个人肾气足了,就比较容易听进别人的规劝和意见;能听进别人意见的人,肾气足了,耳窍通了,反过来又有利于智慧的开发。另外,伤精就是伤肾。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骨髓是跟大脑连在一起的,骨髓充盈连到大脑,这个人就容易开发智慧。相反如果把肾气泄露的话,他的骨髓就枯萎,骨髓枯萎,大脑里面的精华就会反过来倒着灌进骨髓,那么大脑就会不灵光。肾等于身体的总银行,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这里边储备,肾把所有的多余的能量收进来储藏好,以备不时之需,就是有了病就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经常泄露肾气的人,就会出现这几种表现:一是容易骨折,因为骨髓枯萎了就容易骨折。第二个就是经常烦躁不安,恐惧,自我压力特别大,没有安全感。第三个就是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严重者还会丧失工作生活的能力,成一个废人。前面刚说过肾气泄露过度的人容易恐惧,那反推就是恐惧的心理会伤肾。只有心正了,气才能正,气正了,病就好了。
“信”对应的五行是土,对应的方位是中,对应的四季是长夏(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对应的五脏是脾胃。“信”,就是诚信,信义。一个人如果他特别诚实守信,不欺不诈,做任何事都诚意正心,言必信行必果,而且从来都不埋怨别人,更不会斤斤计较,那他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脾胃,这样的人脾胃功能乃至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就好。人只要心态一调整过来,四肢再一活动,气血就通畅,脾胃就强健,因为脾主四肢。脾胃一强健,吃饭就香,睡眠也好。
人所得的各种各样的疾病,都与他的内心有关系,都与仁义礼智信的缺失有关系。我们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内心,遇事看得开,把自己缺失的德性补上,把仁义礼智信作好作全,把我们各种不好的气变成“五常”之气,让仁义礼智信的浩然正气来养护我们的五脏六腑。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是对《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把它具体化了。我们把《弟子规》都读懂了,落实了,我们的心态就恢复到正常了,心一正,身体就健康。同时《弟子规》还教给我们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生活方式,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疾病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