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承雅集》专家学者热议“互联网 文化 金融”:中华文化如何借力?

 【点石成金】 2016-10-04

  


中国经济网北京913日讯(记者 张晶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得到新发展机遇的不仅只有新兴产业,曾经一度被忽视的传统文化也正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获得了新生。910日,在“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暨第十八届峰火文创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借力互联网和金融等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展开探讨。


 


传统文化+互联网+金融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论坛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提出了“互联网×文化频道组合制”的新商业模式。陈少峰说到,目前,互联网平台大多都在做频道组合制,比如微影时代网站之前只是电影票网上售票平台,现在已经开始涉足电影运作,资本运作,电影内容、发行和衍生品等,将来进行线上线下进行组合,那么这个平台里就非常多的内容,非常多的频道进行组合。


传统文化也可以采用这种频道组合的方式。陈少峰说举例谈到,可以将很多个博物馆的衍生品放到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易,每个博物馆的衍生品就是一个频道。这个博物馆衍生品的频道必须和博物馆拥有的消费人群在同一个频道,这样就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另外,还可以通过轮转消费等方式,让消费者呈现倍数增长。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则通过红星宣纸金融化的具体案例,解释了传统文化如何与互联网和金融融合发展。在传统的模式下,宣纸作为小众文化,尽管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但终究只在书画界、文化界的小范围内使用,走出这个圈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价值认同。而互联网让界限无限扩大,使发展、跨界、合作具有新的可能。





艺术授权和艺术衍生品将成艺术品市场主流?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处于深度调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消费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方向。重庆汉昌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小虎在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行分析时表示,2016年以来,艺术消费将艺术品市场从小众市场变为大众市场,而艺术消费主要以艺术的创意产品和艺术衍生产品为主。王小虎预测,未来艺术品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大,形成一个上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博士用其20年的艺术授权经验分析了艺术、互联网和金融三者的关系。之前,各界对艺术金融有过很多尝试,比如艺术品基金、文交所等,但都面临一个问题,即艺术原作是一个非标产品,如何它标准化之后结合金融?郭羿承博士表示,艺术授权就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据郭羿承博士介绍,艺术授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0模式、2.0模式和3.0模式。1.0模式是直接将内容转化成IP,授权给厂商;2.0的模式是与金融结合,文交所把一些文化的内容做成复制画或者限量衍生品都可以划在这个范畴;3.0模式,是文化IP与金融,以及互联网做平台整合。郭羿承博士表示,1.0模式、2.0模式、3.0模式不是取代,而是从一个基础的圆心一步步往外扩展,最后产生更大的互动价值。而艺术授权3.0模式应该是一个大趋势,可以预见未來几年会产生很大的市场效应和价值。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