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里·斯奈德在山水之间行走的经历《山河无尽》出版

 水陌凊寒 2016-10-04


《山河无尽》这部诗集的首篇《溪山无尽》即描绘了斯奈德童年时看到并为之惊叹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宋人溪山无尽图》,而末篇《寻获心灵的空间》则总结了自己一身在山水之间行走的经历。在本书中,诗人特别强调那种一如观看中国画式的不断连绵、展开的空间,以及在这无限的空间中人的活动,并由此提出了对人的生命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中,斯奈德渐渐了解“山”、“河”之间所蕴含的种种神秘关联,并将其视为存在于意志自律的刚毅精神与关注苍生的慷慨大爱精神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书籍信息】

书名:山河无尽

作者 (美)加里·斯奈德 谭琼琳 译

定价 46.00

出版时间 2016.0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一 ) 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垮掉派”诗人。

他早年翻译中国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在美国产生巨大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砾石与寒山诗集》、《神话与文本》、《山河无尽》、《僻壤之乡》、《观浪》、《龟岛》、《斧柄》、《留在雨中:新诗1947–1986》、《此时此刻:新诗》,以及散文集《禅定荒野》、《天地一隅:伦理、美学和流域》等。

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莱文森奖、古根海姆基金奖及普利策诗歌奖等。

内容介绍

本书是加里·斯奈德最重要的一部诗集。

1955年斯奈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学习东方语言,并选修了艺术系开设的水墨画课程。对禅宗的兴趣促使他去聆听了阿伦·瓦兹的讲座,并与之成为了朋友。这年冬天,斯奈德接触了一位来自日本的艺术家长谷川三郎。后者将东亚山水画看成是一种冥想修行方式,并认为山水画里禅机锋露,犹如密法和曼荼罗在藏传佛教中的教育功效 。1956年4月8日,佛陀的诞辰日,长谷川请斯奈德品尝抹茶,并向他详尽地讲述了日本禅僧兼画家雪舟大师的奇闻趣事,斯奈德即萌生了创作《山河无尽》的念头。

不久,斯奈德即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禅修。随后,他从日本能剧中吸取灵感,又在当船工、山中修行中不断思考,阅览中日古代卷轴,在城市中心走访,从事山水和森林生态学的工作及研究,保持以大约每年一篇的速度创作《山河无尽》的诗篇。历时四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诗集。

名家推荐

我打算要写一首名为《山河无尽》的诗。我要把它写在卷轴上,不停地写,每遇惊奇就立刻记录,它会像一条河一样,不绝如缕。——贾菲,摘自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

加里·斯奈德自己的精神食粮除了除了佛教和东方文化以外,也包括印第安神话。按他的说法,亚文化群深深地植根于四万年的人类历史中,而腐朽的文明只是一种病态的幻象。——北岛

对原始部落的喜爱与尊重,给予大地的荣光,从城市和工业离开——进入过去,以及可能的沉思、人群……斯奈德的诗背后有着这样的意识和承诺。 ——英国诗人 格林·麦克斯维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