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源互联网迎试点机遇,或带动400亿投资!

 ejcar 2016-10-05

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申报正式启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能源供应和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动互联网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促进智慧能源发展,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2016年2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三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协同发展。开发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能产品及系统。推动在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推动建设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实现储能设备的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网。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近中期将分为两个阶段推进,2016年-2018年开展先期试点示范,2019年-2025年进行后续推广应用,并提出十大重点任务。这开启了能源互联网的巨大想象空间,社会各界期待着试点示范项目的落地。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介绍说,自《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国家能源局一直在做准备,调研、组织专家研讨,最终确定具体的试点类型,并就相关政策问题同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委沟通。

8月,国家能源局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能源互联网建设持续得到推进。在业界看来,《通知》出台的时间、试点内容是符合行业预期的。

行业翘首以盼的《通知》,除了标志着能源互联网开始加速落地进程,“促进试点工程加快推进,进入具体示范的环节”之外,也在推动着能源领域的结构性改革。

《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挖掘互联网与能源系统、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开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营造开放、包容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鼓励大众广泛参与,激发万众创新活力,带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

此前,在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曾表示,预计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将于今年至少带动超过400亿元投资。

能源互联网实现“三网合一”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能源互联网以电力网络为枢纽平台,以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为主要任务,以互联网技术为实现工具,通过能源调节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基础设施实施广域优化协调,实现冷、热、气、水、电等多种能源形式优化互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信息、能量和能源三者之间双向流动共享。

主要特征:能源互联网具有能源和互联网两个产业的特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将能源与能量的生产、转换、存储、输送、使用等环节的众多节点互联起来,实现信息流、能量流和能源流的自由接入、实时流动、即时交换与共享,达到信息网、能量网、能源网的“三网合一”。

我国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思路:一是多能协同,既有单元级的协同、又有系统级的协同;既有物理层的协同、又有信息层的协同;既有宏观政策上的协同、又有微观技术上的协同;二是各种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以及存储等环节要有机配合、协调推进,呈现链式发展,而不是各自独立的点式发展。

互联网和能源的融合将为人们带来什么?首先是广泛的连接,各种设备实现端对端的连接,比如分布式能源、楼宇管理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其次是管理,“互联网+”智慧能源会接入巨量的设备并产生天量的数据,比如可以实现设备身份登记、大数据分析、网格管理以及分布式处理等多重功能。还有就是智能,系统内的发电设施、储能设施,企业和家庭内每一台用能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都可以智能化,进行沟通、协作以及自我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