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酒,文化之事也

 李涣 2016-10-05

饮酒,文化之事也

中国古代对喝酒极为讲究,崇尚酒德和酒礼,很早就提出适量饮酒的概念。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套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周朝时期,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颁发,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并且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明朝时,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有所禁而不淫”,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那时的人们就提出,顺性、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要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


        此外,在日常的饮酒活动中讲究也很多。在宴饮之礼中有“三爵礼”,主要是为了限制无节制的饮酒,最多不可超过“三爵”。每次饮酒都有监督的人,监督必须按礼行事。


        不仅如此,古人对饮酒的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最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最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


        饮酒之时,为避免喝酒过量引发不愉快,古人还喜欢在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或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或投壶等,算是酒后的怡情放松吧。




        我们司空见惯的饮酒,在古代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难怪古人曾经感慨:饮酒,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今人更要理性饮酒,且饮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