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之美—“雪”字的演变

 【点石成金】 2016-10-05
甲骨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的“雪”,是羽毛+雨点,比喻天空中纷纷扬扬的羽状飘落物。造字本义:零度以下的低温状态,空气的、从天空飘落的羽绒状冰晶。
好像是飘舞的雪花散落在干枯的树枝上,让萧瑟的冬季充满了意思活力与柔和。
  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羽写成了帚草的样子,雨下面就是彗星的彗,意思是扫帚。
一场大雪过后,近处,远山一片白雪皑皑,静谧无声。人们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准备扫雪行动!
  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天降白绒”的隐喻线索早已消失。
  楷书的雪虽简洁却也单薄,全然没有了最初的意义。

 雪的别称
  但凡物事都有几种别名,雪花也如此。
比如“银粟”(独往独来银粟地———宋·杨万里诗)、“玉尘”(东风散玉尘———唐·白居易诗)、“玉龙”(岘山一夜玉龙寒———唐·吕岩诗)、“六出”(六出飞花入户时———唐·高骈诗)。
  在广东省,雪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别名———“犬狂”,那是因为雪在广东非常罕见,故杨万里曾有诗云:“粤犬吠雪非差。”唐文学家柳宗元则说得更为详细:“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州中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从此,“犬狂”也就在岭南成了雪的别名。
END
华夏万卷
公众号:HXWJ_MEDIA
书法 | 字帖 | 教育 |公益 |艺术 | 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