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高在那里,高在他的见识、学识、胆识、常识、道识。

 nangongcunfu 2016-10-05

张良高在那里,高在他的见识、学识、胆识、常识、道识。

   张良一生为刘邦集团打天下,守天下出谋划策大约共计十七策。

   

   在进军咸阳,灭秦过程中共出三策,即攻取宛城之策,攻取晓山之策,还军霸上之策。

   

   在楚汉相争过程中共出九策,即鸿门大策,请封汉中之策,烧绝栈道之策,迷惑项羽之策,下邑大策,谏阻分封六国后代之策,妥协分封韩信齐王之策,跨越鸿沟之策,大分封、战垓下之策。

   

   在巩固刘邦天下,并以求自保过程中共出五策,即定都大策,扩大分封之策,请四皓辅助太子之策,拥立萧何为相之策,请封留候之策。

   张良的这些奇谋良策,从性质上看,有军事上的,政治上的,政治上的居多。从重要性上看,有战略的、全局之策,也有战役的、局部之策。从内容上看,更是精彩绝伦,叹为惊之,无愧一代谋圣。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肯定张良的一生有助于秦亡汉立的历史进程。

那么张良这些良策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善于调整刘邦集团内部利益。

刘邦向项羽请封汉中属地之际,张良视金钱如粪土,把刘邦给他的赏金如数送给了项伯,请项伯为刘邦封汉中属地协调。

对待分封问题上,张良为刘邦出策七处之多,占据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总量的百分之四十有余。

例如下邑大策,实际把天下一部利益让渡给韩信、彭越、英布。

又例如踩脚封齐王,就是把齐国让渡给韩信。 在韩信要求刘邦分封假齐王之际,张良、陈平及时提醒刘邦,封韩信为真齐王,亲自赴齐宣布,在反楚的关键时候,巩固了刘韩联盟。

再例如:在刘、项垓下大决战前夜,张良又向刘邦提出共天下,才能得天下之理。封王裂土于韩信、彭越、英布。最后使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垓下之战从发起到最后胜利,都是刘邦听了张良之策,正式分封韩信、彭越、英布为王。他们才出兵灭楚。 

 

   还例如:  在郦其食建议分封六国后代,自毁刘邦一统天下宏愿之际,张良严正义词批驳郦的谬论,避免了一场历史的大倒退。

 

   在刘邦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张良又及时的提出扩大分封,封萧何为相,请封留候等策,进一步巩固刘邦政权。

   

   综上所述,无论是被封,或者是分封,其核心都是权利和利益的调配,刘邦在张良辅助下,较好的处理了分封上的一系重要

     问题。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天下。反之,项羽呢?

第二,对付项羽集团,他基本釆用以柔克刚,始终迷惑忽悠项羽。体现张良深厚道家功底。鸿门宴以战友情忽悠。请封汉中买通项伯忽悠。烧绝栈道以天险忽悠。划沟而治以和平忽悠。最后忽悠项羽乌江自吻。

第三,对刘邦他是分合结合。一开始是合,马上分,自己为复韩国而战。后不行又追随刘灭秦。韩王复国他又回去。最后项羽杀死韩王,他彻底归汉。第二关健时候坚决拥刘。

第四,对自己是功成身退,上善如水。

帝王之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他要有广度深度的见识,张良家族在韩国五代为相,从小耳濡目染。

第二、他要有丰富多彩的学识。拜黄石太公学习。

第三、他要有惊世骇俗的胆识。搏浪沙锤击秦始皇。太牛奔了。居然还能躲过一劫。

第四、他要有深察人情的常识。对待项伯,他视敌似友。对韩王视倒真扶。对吕后视离还帮。对项羽视交非帮。对刘邦视离真合。

第五、他要有超越人间的道识,他对利视为粪土,对名过眼烟云。对朋友忠心赤胆,对敌手痛下杀手。对自己知足知止,功成身退。对事业一生赤胆,无怨无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