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又叫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局部麻醉。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月橘。 性味:辛、苦,微温。 功效: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
主治: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和千里香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九里香的花、叶、果均含精油,出油率为0.25%,精油可用于化妆品香精、食品香精;叶可作调味香料;枝叶入药,有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可治胃痛、风湿痹痛,外用则可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等。此外,医药上还以之为强壮剂、健胃剂等。 九里香治跌打肿痛:鲜九里香叶、鲜地耳草、鲜水茴香、鲜山栀叶各等量,共捣烂,酒炒敷患处。 九里香治风湿骨痛:九里香、五色梅根、龙须藤各5钱,炖猪骨或浸酒服。 胃痛:九里香叶粉、两面针粉各2份,鸡骨香粉、松花粉各1份,和匀,加黏合剂制成水丸如黄豆大。每服10~15丸,每日3次。 九里香治胃痛:九里香叶3钱,瓦楞子(煅)1两,共研末,每次服1钱,每日3次。 九里香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九里香叶0.5~1两,鲜刺针草1~3两,水煎,分2~3次服(或用鼻饲)。如高热加大青叶1两,同上药煎服;抽搐频繁痰多者,另取九里香叶0.5~1两,捣烂用冷开水冲服。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阴虚火亢者忌用。 九里香喜温暖,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不耐寒,冬季当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移入低温(5~10℃)室内越冬,过早不利于锻炼其耐寒性。室温过低易掉叶,影响翌年生长,低于0℃就可能冻死,而室温过高,植株不能很好休眠,甚至在室内萌芽,出室时冷风一吹,芽又缩回,待再次发新芽,则影响当年的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