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浩通820 2016-10-05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⒈⒈ 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有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

抢救。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

。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

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

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

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 高热
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证。

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西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

疾病、某些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疾病、部分急性血液病、肿痛性疾病、中暑等引起的高热,均可参照

本症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刺激。表虚证不宜吹风;恶寒重者避风保暖;里热重证室

温宜偏低。
三、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体石蜡等,乳蛾红肿者可遵医嘱用冰硼散、锡类

散、珠黄散等吹喉,或用中药液含漱。
四、烦躁不安者,可加床栏,防止跌伤。
五、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如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叫多者切忌汗出当风,应及时更换衣被,并用温

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拍背和局部按摩。
六、观察神志、体温、汗出、口渴、皮肤、二便、舌苔、脉象、药效和药物副反应。
如出现下列征象,立即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脉沉细,阳气欲脱者。
64
2.神昏谵语,痉厥等热入心营者。
3.吐血,咯血,□血,便血,溺血,舌质,紫暗或红绛,苔黄燥,脉细数,热入营血者。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心烦,盗汗,口渴,口干舌裂,无苔少津,脉细欲绝等亡阴证候者。
七、临证(症)护理:
1.发热恶寒、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可遵医嘱针刺合谷、风池、曲池等穴至微汗出。或给予背部

(脊柱两侧膀胱经腧穴)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恶热、面赤气粗等里实证者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或针刺十宣放血,风门穴拔罐等

方法降温。
3.高热口渴重,汗出较多时,可给予淡盐水、芦根或石斛煎水代茶饮。兼昏迷者,可用鼻饲法。
4.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输液反应。
5.高热引起神昏、厥脱、呕血、□血、尿血、便血等证时,参照各有关章节护理。
八、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流食,忌油腻、煎炸、辛辣等燥热之品。鼓励患者多引水及饮料

,如西瓜汁、梨汁、鲜桔汁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热久伤阴者,宜食滋阴健肾之品,如银耳、百合

、瘦肉汤等;待热退、舌苔薄白、大便通畅时,可给高营养、细软、易消化食品,如:可选用瘦肉、

猪腰、鱼、蛋等少油食品,防止食复。
九、汤剂一般宜温服,表热证应热服;高热有汗烦躁者宜偏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多饮热开水、热汤、

热粥,以助汗出,驱邪外出。若汗出不止,应报告医师及时停药,以防虚脱。鼻饲者应在空腹时给药

,以利发挥药效。
十、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注意适寒温、调饮食、勿劳倦,以免劳复或食复。
⒈⒉ 神昏
神昏(昏迷)是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临床表现以神志模糊,不省人事为特征,是常见急症。多因外

感时邪、疫毒,或内热 盛等所致。 病位在心及相关脏腑,辨证分为闭证、脱证。西医学中的急性感

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暴发性肝炎、脑血管意外、高温中暑等病出现的昏迷,均可参考本病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患者宜住单间,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适当增减衣被以防复感风寒之邪

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防止气道阻塞。中暑患者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有假牙义齿

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

品和器械。
四、加强口腔、眼睛及皮肤护理。每日清洁口腔2~3次,可用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不能闭

目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及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
五、四肢厥冷者,应注意肢体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进

行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翻身时要由下而上轻轻拍打其背部,以利痰涎排出。预防肢体畸形和坠积性

肺炎的发生。
六、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定时更换及消毒。
七、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并做好特护记录。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

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变化。了解昏迷程度,注意有无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或血压下

降、气息低微或喘促、瞳孔散大、脉微或无脉等,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八、临证(症)施护:
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立即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痰涎及分泌物。可遵医嘱针

刺内关,膻中、中脘、丰隆、气海、关元。
2.神昏高热者,可遵医嘱针刺十宣放血,或针刺大椎、陶道等穴,以清泻邪热。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给予参附汤鼻饲。并可重灸气海、关元、百会、膻中、神厥穴,回阳救逆。亡

阴者给生脉散鼻饲或静脉输液、补充津液。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禁闭、不省人事者,可针刺人中、十宣、百会、合谷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腹满而痛或3日无大便者。可遵医嘱鼻饲清热通便药物,必要时灌肠。尿潴

留者可按膀胱区或行导尿术。
6.并发其它病症时,按各有关章节护理。
九、患者间有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故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语言行为,尽量

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十、急性昏迷患者2~3天内禁食,避免腹胀、呕吐。以后鼻饲饮食如米汤、豆浆、果汁、菜汁、牛奶

、蛋汤、藕粉等,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十一、向患者及家属作好卫生宣教,使其初步掌握发病诱因及防护措施,以及出院后的调护方法。
⒈⒊ 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

病位在心脑肝肾。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临床分

为中脏腑、中经络。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

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急性期危重患者住单间,室内应备有

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

较多,可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四、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

,发生畸形。
五、在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

物。
六、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

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定时

进行膀胱冲洗。
七、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若发生

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八、临证(症)施护:
1.阳闭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遵医嘱针

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远穴,以益气固

脱,回阳救逆。
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灸,必要时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予大黄煎水灌肠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九、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

禁烟酒,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饮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十、神志清醒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克制情感

,尤应忌怒,尽量避免与减少情志刺激,防止过度情绪波动,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
十一、 指导患者坚持功能训练,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

复发。
二、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

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

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

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37.5

℃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

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

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

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三、儿科护理常规
⒊⒈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根据病症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

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患儿及家长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儿情况,向患儿或家长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

舌象、脉象,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

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

行。
六、每周测体重1次,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67
九、重危患儿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实施相应的护

理措施。
十一、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形态、哭声、舌脉象、皮肤、二便等变化,若

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十二、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儿执行。
十三、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婴幼儿的煎

药液50~100ml为宜,采用少量多次喂服。解释和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
十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预防院那交叉感染。
十五、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⒊⒉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肾虚寒所致

。病位在脾胃。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为实证;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属虚证。西医学中的婴幼儿腹泻有上述表现者可按本病护理。
一、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作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三、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温水清洗,扑上爽身粉或松花粉。
四、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患儿的体温、哭声、面色、神志、皮肤、指纹、腹痛、腹

胀、小便等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1. 腹泻严重,口渴欲饮,尿少,皮肤干瘪,眼眶囟门凹陷,舌红少苔起刺。
2.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精神萎靡,便如稀水,脉微细。
五、临证(症)施护:
1. 伤食泻:腹胀、腹痛可作腹部按摩。
2. 风寒泻:腹部宜保暖,可贴暖脐膏。
3. 湿热泻:给患儿多饮淡绿茶、淡盐汤、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4. 寒湿泻: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六、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泻宜热服。服后观察效果及反应,做好记录。
七、饮食以素流质,素半流质为宜,忌荤腥、油腻、生冷瓜果,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伤食泻控

制饮食,必要时禁食。湿热泻给予山查、果汁饮料;脾虚泻宜食山药、薏苡仁粥;寒泻给予生姜糖茶

饮服。脾虚泻给予健脾利湿之品,忌肥甘厚味。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八、作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指导乳母注意乳儿饮食和个人卫生,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

食。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

物,避免腹部受凉。
四、妇科护理常规
⒋⒈ 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

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

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

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68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

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八、腹痛患者在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大出血或疼痛剧烈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

血、急救及手术等准备工作。
九、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患者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或留置导尿者,每日应予会阴部清洁消毒

1~2次。
十、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掌握饮食宜忌。急诊手术及呕吐频繁者,无医嘱前,暂禁食。 十一、加

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怡情悦志,配合治疗。
十二、按医嘱准确给药,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十三、有传染病者,执行传染病隔离常规。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根据具体疾病,给予相应的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注意结合实际

、通俗易懂。
⒋⒉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产前
1.慎起居,保证足够睡眠。动静结合,谨防跌仆,不提携重物和攀高履险,忌房事。
2.适寒温,随时增减衣服,衣服需宽大,束带不过紧。
3.注意观察胎动和胎心音的情况。胎位不正者,可艾灸至阴穴,或指导孕妇做膝胸卧位,协助纠正胎

位。
4.饮食有节,禁饮酒,不偏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钙、铁的食品。
5.不乱服药物,以免伤胎。
6.静心养性,忌大喜大怒,忧愁思虑。
7.指导孕妇每日擦洗乳头,乳头凹陷者,轻轻向外牵拉揉捏,涂以油脂,并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8.注意各人卫生,不宜盆浴。
三、产时
1.保持产房清洁、安静,冷暖适宜。
2.协助并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配合接产,切忌大声喊叫。及时给以擦汗、喂热饮料,以减少体力消

耗。并以亲切的语言,给予安慰、鼓励。
3.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4.密切观察胎心、血压、宫缩、宫颈扩张、阴道流出物及胎儿娩出情况,并协助胎儿娩出。
5.观察胎盘娩出情况,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做好各产程记录。
四、产后
1.产后2小时内、注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程度、阴道流血量、会阴部有无血肿,并密切

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2.产后30分钟指导并协助母亲和新生儿皮肤接触、新生儿吸吮乳头。
3.产后4小时,鼓励产妇排尿,产后6小时未排尿者,参照“癃闭”护理常规。
4.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鼓励产妇于产后24小时下床活动,并逐日增加活动时间,指导产妇做体操。

但避免久坐、久站、当风坐卧、受热,衣服被褥厚薄适宜。会阴侧切缝合者取健侧卧位。
5.做好个人卫生,每日漱口,清洗乳头并防止挤压,保持头发、皮肤清洁,勤换衣被,禁用冷水。
6.保持会阴清洁,产后3日内每日上下午各冲洗会阴1次。会阴水肿者可遵医嘱用75%酒精或50%硫酸

镁湿敷每日2次;局部红肿者可遵医嘱用大黄、芒硝粉外敷或红外线照射局部。 69
7.注意观察恶露的色、质、量、气味。
8.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选用润肠通便剂。
9.乳汁不足者遵医嘱服催乳药。或针刺少泽、乳根、足三里,灸膻中。或饮少量黄酒等。
10.饮食忌生冷、硬固、肥甘油腻、辛辣之品,产妇舌象正常,大便通畅后,可多食鱼、肉、蛋、禽

类和新鲜蔬菜。烹调以煮、炖为宜,多喝汤水。
11.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郁怒。
12.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注意做好产褥期卫生、婴儿保健及计划生育,教会产妇给婴儿换尿布、洗

澡,正确哺乳等。
⒋⒊ 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
(一)按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二)调畅情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以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备皮:常规做好皮肤准备,经阴道或外阴手术者应剃尽阴毛。
(四)胃肠道准备
1.手术前日晚餐进半流食,晚八时后禁食、禁水。
2.手术前日晚给予番泻叶泡茶饮,随后观察排便情况。如排便2~3次,手术前晚或次晨行灌肠1次;或

则手术前晚及次晨各灌肠一次。
(五)阴道及膀胱准备:心子宫切除术术前3天,用黏膜消毒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术晨进行1次阴

道冲洗后(若行子宫全切术尚需用1~2%龙胆紫棉球擦宫颈和穹隆部,阴道填塞纱布一块),常规留

置导尿管。
二、手术后
(一)患者返回病房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阴道流血的色

、质、量,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内出血的发生。保留导尿管48小时,注意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色、质

、量。固定好腹带,观察肠道排气及腹胀情况。
(二)观察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等,如因卧床不适可嘱其变换体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

剂。
(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以后可半坐卧位,防止肺部并发症。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促进机体及胃功能的恢复。
(四)术后禁食,肠道排气后可根据患者情况给半流食或普食,恢复期宜多食滋补气血、易消化、富

有营养的食物。
(五)术后3天内口腔护理每日1次,会阴冲洗每日1次。
⒋⒋ 子痫
子痫是妊娠后期,正值产时或产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目

睛直视,时醒时发,或昏迷不醒为主证的产科疾病。重则可危及母子生命。多因禀赋不足、脏器本弱

、肝肾阴虚,或脾虚湿盛,又复妊娠重虚所致。病位在胞宫,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临床辨证分为

肝风内动,痰火上扰等。西医学中先兆子痫、子痫,可按本病护理。
一、按妇科、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声、光刺激,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子痫发作期,住单人房间,设专人护理。避免强光刺激,采用深颜色窗帘。床边安置床档,枕头

横立床头,以防坠床和碰伤。
四、做好口腔护理,有假牙者取出。牙关紧闭者,宜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并用开口器或牙垫,防止

咬伤唇舌。
五、治疗和护理工作力求集中,动作轻柔、准确、迅速。
70
六、严密观察和详细记录抽搐、神志、血压、呼吸、脉象、小便以及浮肿等变化,备齐急救物品和药

品,发现危象,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七、子痫患者,及时听胎心音,注意宫缩、宫口扩大及阴道下血情况,随时做好接产或手术的准备。
八、临证(症)施护:
1.子痫发作时,可遵医嘱针刺:牙关紧闭者取下关、颊车穴;抽搐不止取曲池、合谷、承山、太冲穴

;昏迷者可取人中、百会、涌泉等穴。
2.抽搐时,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及时吸出口内黏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
九、中药宜温服,成药碾成粉末开水调服,抽搐发作时暂停服药,昏迷者鼻饲给药。
十、子痫发作时应禁食,昏迷者可采用鼻饲供给营养,待患者抽搐控制,完全清醒后可进食清淡而富

有营养的食物,并适当忌盐。
十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十二、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妊娠早期发现伴有高血压者,要及时治疗,防患

于未然。
五、外科护理常规
⒌⒈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新鲜,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二、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

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

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

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手术患者每日测量体温3次,连续3

日。每日记录二便次数。
六、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配合医师作

好各项检查。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重危、大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九、中重危及大手术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方面的护理问题,认真实施相应护

理措施。
十一、按医嘱给予饮食,严格掌握饮食宜忌。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暂不给予任何饮食。
十二、除特殊要求处置的伤口,一般伤口应保持敷料干燥,引流通畅,若浸湿、脱落等应及时处理或

报告医师,敷料按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处理。
十三、各种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
十四、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服药后效

果和反应。
十五、急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时,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十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七、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与麻醉后护理。
71
十八、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并征求意见。
⒌⒉ 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协助医生做好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检查,皮肤有无化

脓、女患者月经来潮日期等,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报告医师。
2.术前患者应沐浴、更衣、理发、剪指(趾)甲,不能自理者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根据手术和麻醉

部位,严格按要求做好手术野的皮肤准备,腹部手术脐窝要用溶剂擦拭。需要帮助患者练习卧床排尿

、排便。
3.询问药物过敏史,按医嘱作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将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及床头卡上。
4.按医嘱抽血作血型鉴定及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5.根据手术要求进行胃肠道准备及术前用药。
6.术前晚按医嘱给安神镇静药物,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7.根据麻醉和手术的种类,按规定做好术前饮食护理。
8.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排除思想顾虑,取得手术合作,个别手术要进行体位训练指导。
9.术前及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和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0.去手术室前,查对患者姓名、床号。嘱患者排空膀胱。有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交护

士长或在班护士保管,女患者的长发应编成发辫。
11.患者去手术室后,备好术后病床和所需物品。
12.需要插胃管或留置导尿的,术前1小时必须完成。
13.术前护理、治疗、检查过程中,如病情异常或发现有影响手术的病证等,应及时报告医师。
二、麻醉后护理常规
(一)全身麻醉:
1.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送入ICU室,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吸氧。
2.入室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和呼吸。并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病情和注意事项。
3.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0~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清醒后再测2

次,直至平稳为止。
4.患者发生躁动时,应固定肢体或加床边护架,以防发生意外。
5.完全清醒4~6小时后方可饮水,并注意有无呕吐。一般术后次日开始饮食。
(二)椎管内麻醉:
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
2.观察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及下肢活动时间。
3.麻醉作用消失前测血压、脉搏和呼吸,注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时应立即

吸氧并报告医师。
4.麻醉小时后鼓励患者排尿,避免尿潴留的发生。若见尿潴留按术后尿潴留处理。
5.注意头痛和恶心呕吐的情况,头痛者嘱其平卧,并予针刺合谷、内关穴。
三、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的患者送入ICU室,待病情稳定后搬回普通病室。
1.根据病情给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将各种引流管分别接入相关器具并保持畅通无阻,输液系统妥善固

定。
2.仔细听取麻醉护送人员的交待,了解术式、术中经过和术后注意事项。
3.测血压、脉搏、呼吸,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移位等情况。保持伤口

外层敷料干燥清洁,需要时应及时更换。
4.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数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核对医嘱,按急缓顺序执行各项术后医嘱。
(二)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保暖。术后避免过多的探视人员,并保持病室安静。
72
(三)临证施护:
1.术后伤口出血: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内出血发生,做好记录。怀疑发生内出血或出现休克症状,应

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输血及急诊手术准备。
2.术后避免感冒咳嗽,若咳嗽应将手张开按压伤口,以减轻振动造成伤口疼痛,并减少发生伤口裂开

而并发出血或致再次施术。
3.术后伤口疼痛:首先调整体位、肢体位置或重新包扎伤口等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针刺

止痛。
4.术后腹胀:术后注意肠鸣音、肛门矢气等肠蠕动恢复情况,做好记录。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以促使肠蠕动的恢复,必要时遵医嘱针刺足三里、太冲、内庭、中脘、关元等穴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

。若行胃肠减压管通畅,注意电解质平衡。
5.术后尿潴留:用变动体位和诱导法(如看、听水流),或按摩膀胱或针刺三阴交穴,指压或艾灸气

海、关元穴,必要时行导尿术。
(四)局麻和小手术患者,术后可照常进食。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后非消化道手术者,术后6小时

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腹部大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者,术后禁食2~3日,以

后按医嘱给予饮食。
(五)术后4~5天无大便者,给予开塞露塞肛或遵医嘱内服麻仁丸。
(六)若病情允许,鼓励和帮助患者尽早作主动和被动活动,如翻身、起坐、活动肢体关节、下床步

行等。
(七)关心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六、骨伤科护理常规
⒍⒈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新鲜,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二、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并准备好病床,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并协助摆

好正确体位。危重患者应立即转送ICU 病房。
三、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

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

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六、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

应护理措施。
七、根据患者的情志变化和反应,进行相应的情志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处于接受治疗

的最佳状态。
八、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配合执行。
九、对行牵引、外固定的患者执行相应护理;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十、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并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十一、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

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十二、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
⒍⒉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
73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以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术前准备和护

理。
3.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特殊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在医师指导下,给予及时处理

4.配合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等。观察

并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
5.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教会咳嗽、咳痰的防护方法,练习床上大小便。开展卫生宣教,

吸烟的患者应在手术前两周禁烟。
6.做好术前皮肤准备,连续3天按骨科术前备皮法备皮,第3次皮肤准备应在术前进行。
7.术前1日测4次体温,如发现患者发热、咳嗽,女患者月经来潮,应报告医师,推迟手术日期。
8.督促检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更换干净内衣等。
9.根据医嘱做好配血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准备工作,按规定作好记录。
10.术前按医嘱进行胃肠道准备,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
11.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并与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保证充分休息。
12.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3.嘱患者排空膀胱。有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由患者委托其家属保管。如无家属在场,

应交护士长或在班护士保管。
14.将必要物品、病历、X线照片等随患者一起送往手术室。
15.患者去手术室后,备好术后用床及所需物品。(除一般术后用物外,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备好

牵引器、重锤、抬高、固定肢体的支架、沙袋等)。
二、手术后
1.患者回病房,搬动时要轻柔平稳,保持患者身体平直不扭曲,保持功能体位。
2.根据麻醉方式及手术要求,放置患者于适当体位。四肢手术患者,可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促

进消肿。
3.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
4.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移位及导管引流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5.术后伤口疼痛可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注意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术后尿潴留者可用诱导、按

摩、针刺法等处理,必要时行导尿术。
6.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防止形成局部压疮或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如发现患肢疼痛、肿胀、肢端麻木

、患肢肌张力增强、被动牵拉时疼痛加剧,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 注意观察术后伤口感染征象,尤其对有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如发现患者体温升高、白细胞记数增

高,伤口敷料脓性渗出或有异味等征象,应立即报告医师。
8.除全身麻醉等特殊原因以外,患者手术后即可进食,保证水分和营养的摄入。按骨折护理常规进行

饮食调养。
9.按骨科功能锻炼法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
10.关心安慰患者,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⒍⒊ 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情况称为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也可由间接暴力、肌牵拉力、积

劳性损伤或骨疾病等原因所致。骨折局部常有疼痛、肿胀、瘀斑、运动受阻,甚至出现受伤肢体的畸

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骨折按部位一般分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
74
一般护理常规
⒈ 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⒉ 详细了解病史,观察全身情况及患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出血等,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患

肢指(趾)端的血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开放性骨折患者,应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

小,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
若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⑴ 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只厥冷等。
⑵ 患者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冷等。
⒊ 协助医师进行各种必要的牵引、复位、固定术。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得到患者的配合,术后按各

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⒋ 保持患者的四肢关节摆放于功能位,防止畸形发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其重要性并进行具体指导

⒌ 尽量减少患肢移动,如必须移动患者时,应事先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患者时动作宜

轻柔,扶托患肢时,必须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⒍ 临证(症)施护
⑴ 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止痛剂,以减轻痛苦及焦虑、恐惧心理。
⑵ 患肢疼痛按医嘱用针刺止痛可取合谷、外关等穴;或外敷止痛药物,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作

用。
⑶ 患肢淤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注意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⒎ 饮食调节:骨伤科患者宜高热量和高营养饮食,避免食用过量肉类。气滞血瘀型饮食宜清淡,待

舌象正常、大便通畅,再进清补食品,忌生冷、酸辣及发物。肝肾亏虚型宜用补肝肾的食品,如枸杞

、山药、蘑菇等,忌辛辣、香燥之物,戒烟酒。
⒏ 指导并帮助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参照骨折功能锻炼方法)。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进行循

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⒐ 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嘱患者加强饮食调节,合理的功能锻炼,定期来院复查。
上肢骨折
上肢常见的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尺桡骨干骨折等。其

中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多发生于儿童。
⒈ 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 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⒊ 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肢体应保持的功能位置,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
⑴ 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 ⑵ 锁

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肩胛间区应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⑶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投不应少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前曲或后伸。帮助患

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即用力不当而影响患肢的固定。
⒋ 对儿童患者要亲切、和蔼、耐心,使患儿尽快熟悉新环境。患儿表述能力有限,要细心观察患儿

的表情及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做好患儿家长的工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常见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膑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其中股骨

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⒈ 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 经常督促、指导患者保持功能体位,下肢髋关节屈曲15度,外展20度,膝关节屈曲15度,踝关节

背伸90度,足尖向上。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⒊ 如病情许可,应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⒋ 鼓励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全身活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75
⒌ 去处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学会使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摔倒。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由各种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上较常见的损伤。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⒈ 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 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以维持复位角度。
⒊ 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其躯干上下一致,切忌使脊柱旋转、扭曲加重损伤。
⒋ 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和骨折脱位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

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⒌ 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活动,做好情志护理,尤其是合并截瘫的患者,要多加安慰、鼓励,解除其

悲观、失望心理,增强信心。
⒍ 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干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种急救药品

和器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⒎ 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开放导尿管,注意预防上行感

染。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多有暴力造成,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而引起出血、休克等症状

⒈ 按骨折护理常规。
⒉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
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及做好术前准备:
⑴ 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⑵ 尿道口滴血、尿血、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或导尿不成功等尿道膀胱损

伤症状。
⑶ 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症状。
⑷ 骶神经、坐骨神经痛、下肢某些部位感觉消退或消失等神经损伤症状。
⒊ 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仅需卧床休息3~4周。使患者处于舒适

位,髋部屈曲,以减少疼痛。
⒋ 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护理常规。
⒌ 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者,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

部之间,注意不要使之污染。
⒍ 尿道损伤,不全撕裂时,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应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应保持引流管

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医师。
⒎ 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必要时,可遵

医嘱服用缓泻剂。
⒍⒋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功能锻炼是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

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⒈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
⑴ 骨折早期: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

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

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骨折稳定。
① 上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作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作轻度背伸掌屈动作。根 76
据骨折部位,作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② 下肢: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作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骨四头肌舒缩活动,髌

骨按摩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作抬臀动作。
⑵ 骨折中期:伤后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并成熟,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

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

,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作较大幅度的

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① 上肢:鼓励患者握紧拳头,作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

。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② 下肢: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患者,可练习手拉吊环,健肢蹬床

等活动等活动。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可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作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骨折后期: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

速恢复正常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

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动作。
⒉ 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
⑴ 五点支撑法: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

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一般无休克等合并

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
⑵ 三点支撑法: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此法

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⑶ 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成一弧形

,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⒊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⑴ 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⑵ 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⑶ 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

发生疼痛为度。患者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

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疼痛肿胀逐渐加重,或骨折部位突发疼

痛时,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停止锻炼并及时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⑷ 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

内收活动等。腰椎骨折不可作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练习弯腰动作。
⑸ 下肢骨折锻炼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到、碰伤、扭转等。
⑹ 指导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七、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生活自理能力,由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的护理级别。护理级别可分为

一、二、三级护理。各级护理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应用“护理程序”,使患者

得到全身心的护理。
⒈ 特级护理
⑴ 原则: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
⑵ 适应症:
① 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神昏、脱证、厥证等危重患者。
② 特殊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③ 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
77
⑶ 护理要求:
⑴ 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在抢救室或监护室由特护人员或监护室护士护理。
②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导管的通畅;准确记

录24小时出入量。
③ 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抢救。用物定期更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④ 建立危重患者特护记录单,必要时设“中医整体护理病历”,及时准确填写各项海里记录。 ⑤ 

作好基础护理,患者及床单做到“六洁”、“四无”,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清

洁;无褥疮、坠床、烫伤、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
⑥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做好情志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治

愈的信心。
⒉ 一级护理
⑴ 原则:病情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⑵ 适应症:
① 危重证或大手术后需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② 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⑶ 护理要求:
① 需卧床休息,生活上主动给予全面细心的护理。
② 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发现异常变化,立

即报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
③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及床单位“六洁”,必要时建立“中医整体护理病历”,并做好准

确的纪录。
④ 做好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⒊ 二级护理
⑴ 原则:病情较稳定,需要休息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
⑵ 适应症:
① 危重期已过,病情稳定(如出血已止,高热已退,神昏已转清醒的患者),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② 慢性病及老年病限止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③ 特殊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已趋稳定,而身体仍较虚弱者,或行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完全

自理的患者。
⑶ 护理要求:
① 卧床休息,可在床上或室内、外作较轻的活动。协助并指导患者保持“六洁”,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②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2小时巡视一次,发现异常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③ 向患者宣讲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饮食调理、情志调节、活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使患者密

切配合,早日恢复。
④ 切实做好具体的出院指导。
⒋ 三级护理
⑴ 原则: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⑵ 适应症:
① 各种病症的恢复期患者。
② 轻症慢性病患者。
③ 一般手术前准备阶段,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⑶ 护理要求
① 可指导患者下地活动。生活自理。
78
② 每日至少巡视患者2~3次,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

取相应措施。
③ 向患者宣讲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饮食调理、情志调节、活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指导患者

做到“六洁”,使患者密切配合,早日恢复。
④ 切实做好具体的出院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