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琴中见中国思想精神

 luxb696 2016-10-05


  中国的琴棋书画艺术,都是易学难精。易,入门简单。如琴之勾剔抹挑等,先不论指法标准与否,至少可以很快上手。棋,布子气口,一说便知,当下可下。至于书画,拿笔写画即可,虽初始书写不像样,但至少有水墨之韵。只要兴趣使然,精进努力一年半月,便可入门。西方艺术则不然,入门不易,单论琴器就比中国乐器要复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对指法的要求远胜于中国乐器指法。甚至有些对手指的标准都有严格要求,手指长短稍有缺陷,可能就与某种乐器无缘。音乐节奏时值更是精确无误。西洋古典油画更是要讲结构、明暗、透视等要求,画人体不懂解剖学真是无法下笔。这里稍作比较,无有意论中西文化高低之意。仅对此两种文化的渊源背景稍作分析,从而更透彻的了解中国文化之思想精神。


  中国重理性,西方重理智。关于理性与理智,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理性、理智为心思作用之两面:知的一面曰理智,情的一面曰理性,二者本来密切相连不离。譬如计算数目,计算之心是理智,而求正确之心便是理性。数目算错了,不容自昧,就是一极有力的感情,这一感情是无私的,不是为了什么生活问题。分析、计算、假设、推理……理智之用无穷,而独不作主张;作主张的是理性。理性之取舍不一,而要以无私的感情为中心。此即人类所以异于一般生物只在觅生活者,乃更有向上一念,要求生活之合理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理智偏重逻辑,理性偏重情感。理智反应真实,理性超越现实。理智追求真、美,理性追求善、美。相同处在美,相异处在真、善。所以西方的绘画音乐更多的在追求形象。中国的书画音乐更多的在表达意境。



  西方的绘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中国的山水很难见于现实,黑色的竹子,没有透视的景物,不成比例的人物。但尽管如此,中国山水的精神,松竹兰梅的风骨,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现于水墨之中,借现实之草木寄喻高格之品性。借现实之山水表达心中之情怀。草木是心中之草木,山水乃心中之山水。其中,中国的古琴音乐更能代表中国文化这一审美特质,于实体中见超越,于规矩中见自由,于形象中见气象。在自由跌宕的节奏之中,如说话般说出音乐。西方音乐名一节一节,古琴音乐叫一句一句。西方音乐重节拍,古琴音乐偏节奏,甚至打破固定节拍入法无定法之节奏之中。节拍、节奏之别,在说话吟诵中可知。如说话有节奏不一定有节拍。西方音乐重节拍,故善于合奏交响,古琴音乐偏节奏,故喜于独奏清音。一个震撼宏大,一个气韵生动。一个是音音相连,一个是音少韵多。两者皆是追求美,但因出发点不同所以大相径庭。就是因为西方从理智之“真”出发,东方从理性之“善”出发。西方是追求“真”的文化,东方是追求“善”的文化。“真”之关键在于再现,“善”之关键在于超越。双方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西方止于分析、推理来解释生活,东方进而实践、感悟来重塑生活。西方停于实界,东方已达化境。这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入门易,但要达到精纯之程度需要一生领悟修习的道理,这也是“大道至简”的体现。故而西方文化从生活出发,通过逻辑推理走进牛角尖,越走离生活越远。东方文化从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感悟奔向圆融通达,重新反观重塑生活本身。


  故而,从古琴可见此精神内涵,先法度森严,然后法无定法。第一层乃音乐层面,属技与艺,属物理,属形象。第二层面属哲学与生命,属精神,属气象。若不忽略技,且不拘泥法,丰富内心,提高境界,完成生命者,乃真琴人也!



  正因为中西方理念之不同,手法之相异。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至少没有系统的哲学体系。儒家《论语》都是只言片语的记录;道家一部《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至于《礼》《易》《春秋》等其他经典更谈不上严格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唯有名家最接近逻辑推理,比如和庄子论“鱼之乐”的惠施,还有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学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最终都没有形成大气候,皆成昙花一现。其原因就是离生活太远,“有名而无实。”所以孔子的学说在孔子的生活中,老子的学说在老子的生活中。故孔子“述而不作”,老子要不是尹伊在函谷关将其拦下,恐怕连五千言也不会留下。学习中国思想精神,要在古圣先贤的只言片语中感受他们的生活,再于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求证,所谓“万古一心”、“心同此理”,他们所传的“道”是真理,是真理就会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要说中国没有哲学亦可,但中国有此道统足矣!


  这也正是中国古琴不仅仅只是乐器,而是道器、法器的道理。如众多古琴曲都是给后人与古圣先贤相感相通的桥梁。孔子奏《文王操》感通文王“穆然高望”之君子之风。近代琴家张子谦奏《龙翔操》得庄周“逍遥物化”之梦蝶之悟。还有众多名曲如《高山》、《流水》、《梅花》、《平沙》等名曲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之娱,更多的是心灵的感通与回归,中国传统的乐教精神即在此处。古琴之所以从乐器转化为道器、法器,就是因为古琴承载并融化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回归到了生命之中,激发出生命形而上的追求,从而以至善至美的心境回归生活,体味生活,反观生活,重塑生活,最后超越生活。





传承古琴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