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齐鲁第一桂”

 界湖 2016-10-05

(2013-11-08 19:17:05)

 

    以下5幅图片来源于统筹兼顾的博客,对作者表示感谢!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网摘原文介绍:  “齐鲁第一桂”树龄达200多年,树高10米,树冠直径9.5米,胸径0.4米,该树嫁接着金桂、丹桂两个品种,全树枝繁叶茂,树型美观,远远望去如一把撑开的绿伞。每年的农历8月份,桂花盛开,方圆十里的群众都能闻到令人陶醉的阵阵桂香。这棵桂花树在山东省是最大的桂花树,被称为“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关于“齐鲁第一桂”
 

      大众日报电子版>县域新闻站内搜索: 
     “蒙山桂花”香四方
     2006-10-25 08:22:00 作者:□本报记者 刘名卓 本报通讯员 王明奎
     蒙阴县界牌镇河头泉村退伍军人刘长增创办的“蒙山桂花园”,分南北两园。“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走进了占地5亩的北园
     栽在地里的2000多株桂花,树高都在1.5米以上,树干直得像擀面杖,很少见到这么“高大挺拔”的桂花。36岁的刘长增笑笑说:“南园里新嫁接的桂花比这个还高——这是为城市绿化、美化提升档次准备的。”
     南园果然还有更高的。新嫁接的桂花接穗还不够舒展,但光砧木就在1.5米以上。据刘长增介绍,这些桂花三年定型后,树高在2.5米左右,可以成为城市行道树,也可成为公园一角的桂花林
     说起刘长增种桂花,有个原由。1995年初,刘长增见到了一桩奇事:他邻居刘乃湛家的一株200年树龄的桂花,青岛一客户出价5000元钱要买,老刘不卖。当时,刘长增刚从县劳务输出办公室辞职,正在考虑选择创什么业。
     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刘长增背上沂蒙大煎饼,怀揣复员时存下的850元退伍费,到上海、南京、临沂等城市考察花卉市场。
     夏荷秋菊,一岁一枯;玫瑰牡丹,岁寒凋零;桂花常绿,花极芳香。就发展桂花吧。1997年春,刘长增承包村里的5亩大棚地,从临沂花卉市场买来三棵盆栽桂花栽到地里,园艺场算是开了张。
     桂花靠嫁接繁殖。嫁接桂花的最佳砧木是流苏树(别名牛筋子、油根子),这种树当地不多。刘长增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去哪里弄流苏?
     随后的3年里,刘长增到周边县区及泰安、淄博、枣庄、日照等地,赶了大集赶小集,既买便宜桂花又买流苏,骑坏了一辆自行车、一辆摩托车、一辆脚踏三轮车。他还跑到陕西秦岭山区收购流苏。到2000年底,总算把桂花园栽满了。
     开始,刘长增采用的是靠接法这种嫁接法成活率不高,2000年一年才繁殖了30多棵。他就买来业务书籍钻研,反复试验,摸索出了根接法。他分别用桂花根和流苏根做砧木嫁接桂花接穗,都成功地培育出了新植株,成功地解决了流苏不足的难题。现在刘长增采用的芽、枝封蜡嫁接法,是他从山农大和南京林业大学的两位教授那里讨来的,成活率由过去的25%提高到90%。到目前,刘长增已繁育出4大系列、26个桂花品种,向市场提供桂花苗木近10万株。去年7月注册“蒙山桂花有限公司”时,他已经有固定资产100万元了。
     刘长增领我们去看他家老宅门前的一棵百年流苏树。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地半分多,胸径接近20厘米。他说,这棵流苏已被他全部换上了桂花头。从1998年开始,整整花了7年时间。嫁接期间,他从架子上掉下来过,跌得浑身生疼;削砧木、接穗切口,手也被划开过大口子,血染在树枝上,红红的一片……
     一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每年八月桂花开,全村飘香,顺风五里外都能闻到。

   另一记者的写法是:

      山东蒙阴县退伍军人刘长增养花致富记
     ( 2006-03-29 13:33 )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29日电(张爱红)昔日,他是绿色军营中的一名勇士,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转业后,他放弃安置留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创业;创业难,但他始终以军人的豪情,坚韧不拔,执着追求;而今,他是芳香国里育花魁的妙手花匠,拥有占地80亩的花卉园,年收入几十万元……
     他就是今年36岁的界牌镇河头泉村蒙山桂花有限公司经理刘长增。
     军营骁勇兵
     1990年,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刘长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绿色军营,处处充满了活力和挑战。在这里,刘长增认识学习、刻苦锻炼,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以沂蒙山人的勤勉果敢,赢得了部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喜爱,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军营生活毕竟是有限的。1994年,刘长增退伍后,被安排在县劳动局工作,但萦绕在他心头的绿色创业梦想始终让他无法忘怀,于是,他毅然放弃留在机关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
    偶遇结花缘 
    回到家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长增看到一个邻居花100多元买了一盆桂花,还乐颠颠的。这让自幼爱花的刘长增发现了商机,心中顿时产生一个“养桂花”的念头。从此他便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掌握养桂花的技术,1995年,刘长增到临沂园艺场边打工边学习,一年后他终于学会了桂花栽培繁育技术,并投资8000元,从杭州引进了金桂、银桂等四种桂花苗200株。在自己3分粮田里建起了桂花园。经过精心培育,桂花苗生长良好。经过三年努力,桂花苗木由当初的200棵发展到2000多棵。1998年销往临沂1200棵,收入2万多元,使他第一次尝到了养花的甜头。
     花海育花魁
     桂花素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为了实现桂花养殖的科学化和规模化,1998年秋,他到有“桂花之乡”之称的湖北省桂花镇进行考察学习,并带回100多株桂花新品种和养花书籍。经过一年的研究试验,终于摸索出一种桂花腹接新技术,使桂花嫁接成活率由芽接的20%,提高到80%。当年就发展桂花5000多株,并利用所学技术在桂花的树形上狠下功夫,由原来的单一出售小苗向盆栽销售转变,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眯。2000年仲秋节,销售桂花8000多株,收入18万元。2003年,他培育的“千年刺桂”在临沂市花卉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海棠花素有“花中神仙”、“花尊贵”之称。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2002年,通过考察,他决心新上中国名贵花卉——木瓜海棠。他贷款10万元,从日本引进了“长寿贯”、“西府”等3个优良海棠品种,建起了占地20亩的海棠园。从山农大招聘了3名学花卉苗木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聘请了县科协专家做技术顾问。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海棠花长势良好,2005年春节,万株海棠含苞待放。在北京、广州销售3000多棵,收入20万元。
     豪情育花人
     花香蝶自来。优质的花卉苗木加上诚信的经营理念,吸引了国内外10多家花卉经销商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英国的一个客商已与他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发展无土栽培的海棠手托盆--微型海棠花,全部出口西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1年的养花路,让他体会到一家富不算富,共同富才叫富。作为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他决心把花卉事业做大做强,带领大伙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在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建一个占地1000亩,花卉品种上百种的花卉生态园,让蒙山花卉走出国门,香飘四方。(完)
  责任编辑 魏晓萌

 

    2012年9月5日,山东省花卉协会桂花分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北方桂花重心县—沂水县隆重召开,来自临沂市、日照市、潍坊市、淄博市、莱芜市的100多名会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该分会经省花协和有关部门同意成立的。分会以临沂市为中心,挂靠沂水县林业局,依托山东赛石置业有限公司及所辖山东中和园艺有限公司、沂水中和花都市场有限公司,为北方桂花产业专业性社团组织。原临沂市林业局种苗站站长李淑臣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沂水县政协副主席张振田当选常务副会长,沂水县北方桂花文化研究会会长武传法、临沂市高新区丰蕊桂花园经理钱认德、日照市莒县陵阳桂花基地经理马先富、蒙阴县蒙山桂花园经理刘长增、兰山区天龙桂花基地经理王诺当选副会长,武传法当选秘书长,临沂市林科所副所长刘迎彩当选副秘书长。

 -----------------------------------------------------------------------------------------------

  

     中国最大的桂花树

关于“齐鲁第一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