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登长城就手痒刻字,这病得治| 沸腾

 青梅煮茶 2016-10-05



长城刻字屡禁不止,很大程度是因为,早期的保护薄弱已经形成了破窗效应。墙砖上已经存在的密密麻麻的刻字,时刻诱惑着每一个后来者。想要杜绝“后学”,先要处理“先贤”。


文/西坡




在八达岭长城,一对情侣掏出钥匙在墙砖上刻名字。两人身后不远处,就是“禁止刻画”的指示牌,然而这对情侣好像没看见一般。这倒没什么奇怪,国内景区的禁止性指示牌常常产生反作用。


一看见“禁止翻越”,果断翻过去探索新世界;一看见“禁止钓鱼”,立马从包里掏出钓竿摸出鱼饵;一看到“禁止投喂”,瞬间爱心泛滥,担心动物被克扣口粮;一看见“禁止喊山”,顿时心潮澎湃不嚎两嗓子不舒服……这些都是国内景区常见的现象。那么这对情侣看见“禁止刻画”就掏钥匙,只能算是下意识反应,也许没这块牌子还想不起自己叫什么呢。




他俩刻的具体是什么,新闻没有交代。但可以推测,不外乎“某某某爱某某某”(“爱”字可以用心形符号替代),“某某某、某某某一生一世”或“某某某、某某某到此一游”。他们或许想让长城见证自己的感情。但同样是破坏长城,他们不会像孟姜女一样流芳千古,遗臭全网是他们已经得到的待遇。


这对情侣比一般人更突出的是心理素质,现场有其他游客劝阻,他们却置若罔闻,全然没有做贼心虚的毛病。他们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拍照的人比他们有素质,虽然记录下了丑行,却没有拍正脸。


长城刻字已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刻字至今无法修复。记者还发现了16年前的BP机号码。BP机已走进历史,这组BP机号码却成为长城上一道抹不掉的“风景”,讽刺意味十足。




长城刻字并不是国人的专属,在长城刻字的外国游客也不罕见。长城上各种文字的落款都有,汉语外以英语、韩语、俄语居多。


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到底谁更没素质?到底是谁带坏的谁?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低素质行为,都应该反对。长城是中国的,归根结底,没有把长城保护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如何治理刻字乱象是更值得关心的问题。


刻字成灾不止在长城,而旅游不文明又不止刻字一项。每有不文明行为曝光,舆论中最强的呼声便是加大惩治力度。可是一味强调乱世重典,只是过个嘴瘾罢了。



根据2003年8月开始施行的《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严禁刻画、涂污、损坏长城。出现以上违规行为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钱确实不多,可是真正的问题或许不在于罚得太轻,而在于被罚的概率太低。假如每个想要刻字的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被罚200-500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望墙而退。


长城刻字屡禁不止,很大程度是因为,早期的保护薄弱已经形成了破窗效应。墙砖上已经存在的密密麻麻的刻字,时刻诱惑着每一个后来者。想要杜绝“后学”,先要处理“先贤”。


有必要集中清理一下所有的长城刻字,当然清理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另外,既然长城游客那么喜欢刻字,不如开辟一个增值项目,允许游客在仿制的城墙上交费刻字。在这些举措的基础上,加强执法力度,断绝法不责众的预期。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公号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