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20岁到50岁,从女孩到女人,你如何面对每一次有限的上升?

 颐颀书斋 2016-10-05

有人问如此重要的雕塑家暂停工作是否该搞个仪式,向京说,这5年来认真地完成S系列,就是一个太隆重的仪式了。


摄影:尹超,2016年


9月18日,暌违5年,向京的新作个展S与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向京与ELLE相识十余年,我们见证她在艺术上的积累和突破,更激赏她作为女性在每一阶段的成长。


作为向京暂别雕塑事业前的最后一次个展,向京坦言,与以往的作品系列不同,S是暧昧而晦涩的,但也给观者更多的想象延展空间。


我们从S系列中截取了几个关键词,邀请向京为我们作出她的解读。当然,也欢迎你在观看后,分享你的想法。


关键词之一
行动


三条蛇是我这次非常重要的作品。


摄影:尹超,2016年

红蛇,叫《行嗔》,它是行走的愤怒,一种暴怒、多言的情绪,不静不止,能量毕现,在行动中爆发出来。



一条绿蛇叫《行舍》——行动的处所,它是一个相对积极的、在行动中的状态。



另一条还有一条很长的白蛇,切成了一段一段,其中有些可以复制,也就意味着这条蛇可以根据所处的具体的地形,不停地、随意地去重新安排——这条蛇叫《行形》,行走的形体。


我在三条蛇的名字里都加了一个“行”,指向行动。因为蛇都是在动的。行动可能是很多东西的救赎,是我们的一个救赎,当你想不明白,你就行动吧。


关键词之二
抑郁


我这次还做了一个跟抑郁有关的作品《善待我们的忧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西方把抑郁症叫作“黑狗”。抑郁好像变成了一个随时相伴的东西,你没有办法躲开它,这种怀疑和低落,变成了家常便饭,你随时要克服它。


一男一女和一只大狗,表面上看上去就像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男女两人有夫妻的感觉,而很多人都会把宠物狗当孩子一样看待。但作品里的狗比男人还大,女人则是一头扎在地里,它又是一个有点荒诞的情景。


关键词之三
有限的上升

《有限的上升》这个名字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太像是对我此时此刻状态的描述了——我现在正在努力地实现“有限的上升”,每次做东西都渴望向前再进一点点,但是“前进一点点”实在是太艰难了,都是在“有限性”里面去做努力。


做雕塑20年,向京保持着三至五年完成一个系列的自律和能量,更恪守着不自我重复的信条和标尺。这次采访中,她坦承了这20年创作中的确信和怀疑、亢奋和低落。


这里记录的,是一个女人、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成长史。


1995-1999

最初,“我只是太想说了”



我大学毕业之前就开始做雕塑,那个时候的创作完全跟生命本能有关系,青春期、懵懂、莽撞、生命的能量、荷尔蒙……感觉心里憋着一个东西,马上要喷出来,正好找到雕塑这个出口。我记得那时候有个采访,记者问作为你人生第一批创作,怎么去结构它们。我说,虽然对于做雕塑来说,我是个新手,但是我已经二十多岁了,就人生来说已经有了太多的体验,这才是我的创作动机,我已经忘了自己有没有能力、用什么手段去表现它,我只是太想说了。


1999-2002

“镜像”系列

“从孩童视角往成人世界转换”



二十多岁尾声,本能能量就开始下降,到了30岁一整年,我什么也做不出来。那时就像把自己规整一下,开始预谋“镜像”系列,想从最初的小件转向做大件。“镜像”系列其实介乎孩童视角往成人世界转换。开始的时候,面对成年人过于肉欲的身体时,我会很厌恶——其实差不多就是我现在这个年纪的身体,哈哈。



这个系列里还有青春期式的叛逆,比如说《Baby Baby》吐舌头的小女孩,带着一种对抗、封闭。但在“镜像”的尾声,我做了几件“镜子里的女人”为题的胸像,叛逆期已经过去,我试图接受向一个更成熟的女人的转换,或者说人性的状态,只是当时并不自知。


1999-2002

“保持沉默”系列

“成长是非常值得拥有的东西”



“保持沉默”以一组“处女”系列开始,有一种性别对抗的概念在里面,对男性目光的对抗。那个阶段还做出了《你的身体》这样尺度很大的作品,充分证明我自己小姑娘的心态已经彻底褪去,它对于我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件标志性的作品——如果没有作品的物化,你其实很难察觉到内心的变化。

 

摄影:尹超,2016年


“保持沉默”是我作品数量最多、最庞杂的系列。自己的信心达到一个巅峰,身体状态也特别好,能量爆棚,无知无畏。我有一个助手后来还问我记不记得,那时候我每三天做一整件泥稿,等人大小,简直不知道是哪来的邪乎劲。


摄影:尹超,2016年


成长是非常值得拥有的东西,永远不要回避。当小姑娘的那种胆怯完全褪去,我对很多东西都重新燃起了强悍的表达欲望。我感觉自己那时是一个行动的巨人——也许也是思想的矮子吧。想法确实有点混乱,系统非常多,但有幸的是,当时的很多线索都成为后来的一个线头,可以延续下去。


有人问我,你整个展览怎么没有一个男的,全是女性。那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我肯定需要对女性身份这个东西,做出回应。


2006-2008

“全裸”系列

“对女性的完整描述”



做“全裸”系列时,我40岁整,之前3年一直在准备。其实我在快40岁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焦虑感——就像此刻我正在面对50岁来临前的焦虑症——当我迈进了一个在数字上听上去应该是非常成熟的年纪时,却觉得自己在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上和经验上,都相当不够成熟。而创作《全裸》系列的过程,帮我渡过了那个焦虑阶段。我现在看,“全裸”依然是我比较巅峰的创作,作品相对来说非常完整,也比较成熟。还是以自我为支点讨论问题,我的能量适当,没有吃力,刚好在一个平衡状态。

 

摄影:尹超,2016年


“全裸”系列已经完全褪去了挑战性和对抗性,因为专注在对主体性的描述中,几乎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单性的世界,这是这个系列最让人满意的一点。在我看来,我这样的角度也是比较少见的:虽然我做的是由女性组成的图景,但它所讨论的问题,是直接与人性相关的,无关乎性别,无关乎年龄。

 

2009-2011

“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

“拆掉支点之后”


摄影:黎晓亮,2012年


做完“全裸”,我试图拆掉“自我”那个支柱,想要去面对更大的议题。因为拆掉支点,创作就变得吃力。我其实在做非常笨拙的转变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因为我不能总是在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里面流连着,流连意味着不可能有更多的进步。

 

摄影:栗子,2011年


这个系列也正好赶上我从上海回到北京。我是3月15日到的北京,正好是春天,之后大概至少有一个多月,就天天开着车转,到处看看,到处找人玩。北京的环境对我来说太熟悉了,有很多能量存在,仿佛新的境遇给了很大的能量。而最初的兴奋之后,我的生活开始变得比较抽象了,环境对我的影响变得相对薄弱。


2012-2016

S系列

“天真的和伤感的艺术家”


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3年9月28号,我从上一个工作室移到宋庄这个工作室,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变迁,对我来说就是把门一关,进入一个更封闭的空间。从一个荷尔蒙主导的创作状态,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从生活的角度上来说,是从一个行动派,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面越来越窄、越来越沉浸在抽象思考里的人。

 

作品:《装扮》


以前策展人朱朱给我推荐过一本书,帕慕克写的《天真的和伤感的小说家》,我说这个可以置换成“天真的和伤感的艺术家”。有一种自我激励状态的创作者,永远处在对一切都很好奇的状态里,能量不停地显现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天真型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另一种伤感的,永远在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我说我是从天真的,不幸变成了伤感的。所以可能在现在这个时段,我需要去转换一下了,停止这种太过抽象、封闭的状态,把个体缩小一点,投入具体的兴致勃勃的生活。


此次最新个展与大型回顾展开幕之际,向京也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暂停雕塑。


“这对于我来说既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撒娇,确实是一个很严肃很认真的决定。

我认为,使用雕塑这个媒介,我现在已经走到头了。当然我也可以再努力,可能再做多一点,又有一点小转变,但是这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摄影:栗子,2011年


“这么多年来我永远是在工作室里待着,走不开。如果之后有机会让我能稍微放松一点,那我可能会去各处看看,好好地、认认真真地研究这个时代的图像,相当于一个重新吸取养分的过程。只有感觉自己重新充满了电,才有可能再去投身于下一个阶段,才能不管做什么都有信心。”


未来的一切我无法规划,但是这样最好,之前都太有计划了,希望我的人生能有一个阶段处在什么都无法预估的状态。


摄影:栗子,2011


有人问如此重要的雕塑家暂停工作是否该搞个仪式,向京说,这5年来认真地完成S系列,就是一个太隆重的仪式了。


当“工作狂”告别工作,我们期待并祝福,她的能量可以流向更远与更广阔的地方,比如,“兴致勃勃地生活”。


即日起至10月22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这里有向京的过去与现在,

或许也有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