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妙小草:治疗细菌性痢疾、小儿疳积、肠炎

 369蓝田书院 2016-10-06
龙家鲜药” 
获取更多



这种小草叫地锦草,别名地联、夜光、承夜、地噤、地锦、酱瓣草、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天瓜叶、铁线马齿苋、凉帽草等,为大戟科植物,夏、秋间采收。去根,晒干。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通常从根际成二歧分生为数枝,平卧地面,呈红色,通常无毛。叶2列对生:椭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基部不等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深裂。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或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边缘4裂;腺体4枚,椭圆形;雄花数朵和雌花1朵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有长柄,3室,花柱3,2裂。蒴果扁卵形而小,有3棱,无毛。种子卵形。花朋7~8月。


性味:辛,平。《别录》:'味苦,平,无毒。'《嘉祜本草》:'味辛,无毒。'《四川中药志》:'性子,味辛微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用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地锦草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非常好。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临床应用:治疗菌痢、肠炎及其他肠道传染病。

采用单味地锦草共治疗菌痢1135例,肠炎1940例,治愈率95~98%。剂量:每日约鲜草2两,或干草1两。用法:㈠煎剂:每100毫升含生药100克,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㈡酊剂:地锦草1斤加入30%酒精1000毫升,浸泡24小时,成人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3次;㈢片剂:地锦草煎汁浓缩制成颗粒,压片,每片相当于地锦草2.5克;成人每次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㈣针剂:每毫升含生药相当于3克,每日肌肉注射2~3次,每次2毫升。用药后多数在1~2天内控制腹泻和发热。疗程最短1天,最长5天,均未发现副作用。也可采用地锦合剂治疗肠道传染病:㈠地锦草250克,煎成1000毫升煎液,冷却后加复方樟脑酊2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治疗急性胃肠炎15例,菌痢6例,全部有效。㈡地锦草1.5两,青木香3钱,煎成100毫升;3岁以上每次15毫升,3岁以下10毫升,均日服3次。对伴有严重脱水及酸中毒者,须常规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急性菌痢、急性肠炎共89例,结果痊愈70例,好转12例,无效7例。



龙家用治:

1、细菌性痢疾、大便带血:地锦草全草煮水服用。

2、小儿疳积:地锦草、马鞭草、爵床一起打成粉末,加适量红糖拌匀给小儿服用。

3、老连疮:地锦草用瓦片焙干存性研粉,用浓茶水清洗患处,再洒上药粉,每天一次。



其它附方:

1、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2、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3、治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


4、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


5、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


6、治妇女血崩:地锦草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


7、治金疮出血不止:地锦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8、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


9、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二、三钱。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食肝及汤。


10、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龙家鲜药·聚天地之灵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