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天地】关于养殖池塘底质改良的六个适用技术

 6WA7 2016-10-06


一、清淤


为充分发挥底泥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正能量”,发挥其积极的生态功能,经过长期养殖的池塘,每隔1~2年在苗种放养前必须进行1次清淤。一般于冬季或早春排干池水,面积较大的池塘作用水力清塘机清除过多淤泥,小塘口可采取人工清淤。根据养殖品种确定保留淤泥的厚度,一般养殖鲢、鳙、罗非鱼的池塘保留淤泥厚度为20厘米左右;养殖草、鳊、鲤鱼的池塘保留淤泥厚度为10~15厘米;养殖蟹、虾的池塘保留淤泥厚度为5~10厘米。


二、晒塘


清淤结束后,排干池中残水,曝晒塘底20~30天(晴天),使底泥裂缝宽达2~3厘米、深达10厘米左右,以增加透气性,利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风化分解,改善底质生态环境,减缓池塘老化,并杀灭致病菌和孢子病原体。


三、药塘


一般于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药塘,一般干法药塘用量为100公斤/亩,带水药塘用量为150公斤/亩。用生石灰进行药塘,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可产生大量的热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池底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杀菌、除害、增肥、补钙、改良底质土壤和调节pH值的作用。


四、施肥


清塘后,投施堆沤发酵好的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发酵时加入1%~2%生石灰作消毒处理),用量为200公斤/亩左右,以培育底栖生物,让其大量摄食池中残饵、粪便和有机碎屑等,减少池塘底部有机物的积累,减缓池底老化。同时,底栖生物也是河蟹等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


五、种草


在蟹、虾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利用水草的自身代谢功能,吸收淤泥中氨氮和无机盐类,改良底质。水草在光合作用下还能释放大量氧气,还能吸收池水中的氨氮、二氧化碳、剩饵溶失物、有机分解物等,优化水质。另外,水草也是蟹、虾喜食的植物性饵料。现在较为常见的蟹、虾池塘,一般选择栽种复合型水草,主要品种有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水浮萍等。


六、底质改良


一是使用生物底净007。于药塘结束3天后,向池内注水20~30厘米,全池泼洒底改先锋,用量为3~5公斤/亩,以“清源正本”,分解有机淤泥,改善养殖池塘的底质生态环境,迅速提高其自净还原功能,促进微生态循环,减缓池塘老化。二是使用底净007。每15~20天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200克/亩,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池底致病菌维生物的繁殖生长,为池塘养殖水生动物营造良好的底部生长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