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六十二——伏尔加三角洲赏荷花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16-10-06


 

在《留俄手记》系列日记里,读者估计多次读到过关于俄罗斯民族的母亲河——伏尔加河的内容。在介绍特维尔的那一期里,大家看到了刚发源不久的伏尔加河;在介绍雅罗斯拉夫尔的那一期里,大家看到了中游的伏尔加河;在介绍萨拉托夫和伏尔加格勒的以上两期里,大家看到了下游的伏尔加河。而在这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笔者将要介绍的是地处终点的伏尔加河。

我们在睡觉的期间,“谢苗·布琼尼”号游船仍在向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前进着。由于我们的船是顺河而下,一路航行得颇为迅速。2016721日,我们早上6:40便醒来了,洗漱后去餐厅用早餐。

用过早餐之后,我们到顶层的观景台欣赏河流两岸的风光。此时的伏尔加河两岸汊流更多,中间有很多沙滩,只有我们的游船航行的主航道里面水比较深。这一带的降水不多,两岸的植被也相当稀少,几乎见不到高大挺拔的乔木,只能见得到低矮的灌木与青草生长在沙地上。夏季时的南俄草原相当炎热,在观景台上我们待了没有多久,就有一种被太阳晒化了的感觉。我们乘坐的“谢苗·布琼尼”号游船向前行进了一个小时,便看到前面有一座横跨伏尔加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它的名字是阿斯特拉罕分水闸,在防洪与航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了这座分水闸以后不久,我们便远远地望见了阿斯特拉罕的市区。沿伏尔加河沿岸有几座工厂,这些工厂设在河岸边,是为了充分利用伏尔加河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一河段上航运相当繁忙,各式货船来来往往。

“谢苗·布琼尼”号游船上远眺阿斯特拉罕

正当此时,游船的广播提醒我们去用午餐。正当我们用午餐的时候,游船就已经靠岸了。我们在阿斯特拉罕的旅行是分成好几组的,我和秦艺芯报的是其中的第三组,前往伏尔加河三角洲进行游览。吃过饭后,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上了3号旅行车。阿斯特拉罕当地的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导游全程引领我们旅行。

上车之后,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便开动了。导游开始向我们介绍阿斯特拉罕市和伏尔加河三角洲。导游告诉我们,阿斯特拉罕是伏尔加河流经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城市位于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区,分布在有运河和小溪相连的11个岛屿之上。阿斯特拉罕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十三世纪,当时它的名字是哈吉-塔尔罕,是金帐汗国的秋季官邸。该市是波斯和印度通往俄罗斯和西欧途中的一个大型商业中心。

1558年,俄国沙皇伊凡四世的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将其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不久后,沙皇下令将城市迁至今日的城址,以便防备草原游牧部落的袭扰。在1582年至1589年间,在新址上建起了伏尔加河下游首座用白石砌成的克里姆林宫。这样,阿斯特拉罕就成为了俄罗斯南方的前哨。十八世纪时,阿斯特拉罕还位于里海的岸边,而如今里海已经距阿斯特拉罕城有一百多公里了。河流的冲积与沉积作用,确实是大得有些惊人的。

导游接着向我们介绍阿斯特拉罕拥有的三项城市标签。阿斯特拉罕最著名的有三宝——西瓜、鲟鱼和荷花。导游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为有名的西瓜产地之一便是当地。每年八月的时候,阿斯特拉罕都要举行“俄罗斯西瓜”的联欢节。游客会被邀请品尝阿斯特拉罕田地中出产的财富、观看演员的演出,参加各种有趣的比赛。阿斯特拉罕还有“鱼乡”之称,在伏尔加三角洲和里海沿岸出产包括鲟鱼、鳇鱼、鲑鱼在内的70多种鱼。在伏尔加三角洲的支流上,设有几十个旅游与钓鱼基地,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钓鱼。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此地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地方。由于鱼的品种珍贵且丰富,这里还出产名贵的鱼子酱。阿斯特拉罕还有一个标志便是荷花,这种荷花是世界所有荷花生长在最北的一种。说到这里,导游还拿出了阿斯特拉罕荷花的图片和一枝已经干枯了的莲蓬给我们传阅。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开出了阿斯特拉罕的市区,一路向东南方向驶去。中途遇到了很多伏尔加河的汊流,这些汊流一般都不宽,只有二三十余米。在这些汊流的河道中,大都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我们经过的一些道路的旁边还有着一些湖沼洼地。这种地貌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击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形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汊道的消长与心形滩的归并扩大,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的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河流汊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伏尔加河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非常适于发展农耕。沿途我们看到两旁的土壤大部分被开垦成为了耕地,里面栽种着番茄、土豆、西瓜、玉米、小麦等等。

旅行车接下来经过了一个名为卡梅贾克(Камызяк)的地方,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镇子,里面有很多赫鲁晓夫时代特色的五层居民楼。而过了卡梅贾克以后,再往前行便没有了硬面公路。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土石路面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在一片名为斯塔尼亚(Станья)的木制别墅群边停了下来。

伏尔加三角洲中的汊流

我们从大巴车上下来,看到四周颇为荒凉。除了这一排木制别墅群外,也没有什么建筑,附近只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导游带领我们穿过那一排木制别墅,便到了伏尔加三角洲一条汊流的码头边。码头里停着十多艘摩托艇。每一艘摩托艇上面只能载四个人,我们排着队等候着。我和秦艺芯上了最后一艘摩托艇,与我们一同上来的还有一对母子,那孩子并不大,只有十岁左右。上了摩托艇之后,驾驶员先给我们一人一件救生衣,让我们穿上。等我们四人全部穿好救生衣、坐到座位上以后,摩托艇便开动了。

十几艘摩托艇在狭窄的伏尔加河三角洲的汊流中排列成了长长的纵队,每一艘摩托艇驶过,后面都会摆出长长的波。波浪在狭窄的汊流河道中来回激荡,许久不能消散。河道两边的浅滩中都长满了高高的芦苇荡,其高度大都接近两米。秦艺芯说其中颇有一种身处白洋淀的感觉。

我们乘坐的这艘摩托艇在各个岛屿与汊流之间快速行驶着,开了足足有二十多分钟,才在一处滩涂边停下。这处滩涂处在几片芦苇荡的中间,上面分布着一大片荷花。要说起荷花来,身处国内的读者可能感觉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在国内很多湖泊、沼泽甚至是池塘和家中都可以看得见。可是在俄罗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的荷花又有一个别称为“里海玫瑰”,在俄罗斯人看来很是珍贵。因为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相当寒冷,是无法种植荷花的,在俄罗斯可以种植荷花的只有阿斯特拉罕州和卡尔梅克共和国。同行的俄罗斯游客兴奋地与荷花、荷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不少人把荷叶摘下来,放在头上拍照,还有的拿着高档的单反相机,近距离拍摄颜色很是鲜艳的荷花。

望着这一片浩浩荡荡的荷花池,笔者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山东济宁。在济宁有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每年一到夏天的时候,济宁市民有不少去湖边避暑、赏荷花。我当时乘坐的还不是摩托艇,而是小木船。舟行在荷花池中,给人一种别样美好的感觉。

荷花在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是一种纯洁与高雅的象征。在我国古代,它往往被誉为“花中君子”,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便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还往往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便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也把荷花作为一种神圣的植物,在佛教经书中多次提到莲花座、莲花台等。甚至据佛教典籍,有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国旗上也印着荷花,它是精神纯洁、复兴与繁荣的标志。在这片荷塘之中赏景,确实也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在伏尔加三角洲见到的荷花

我们在这片荷花之中待了十几分钟,随后摩托艇载着我们踏上了返程。摩托艇接下来把我们放到了一处河滩之上,让我们在这里戏水。这处河滩为泥岸,土壤与泥沙的颗粒都很细,走在上面给人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我们在这里畅游了半个小时,随后摩托艇将我们拉到了木制别墅群。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了木制别墅群中最大的一间屋。这是一间餐厅,里面放了三张大木桌,我们一行人分成三组,坐到了木桌边。在这里,我们享用了俄罗斯乡间做的白菜猪肉馅饼,感觉颇为美味。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还摆了一小杯伏特加,同桌的俄罗斯人酒量很好,一遍又一遍地举杯欢庆着。餐后还在每桌上了一个阿斯特拉罕当地产的西瓜。这西瓜又大又甜,果然名不虚传。享用完这一顿别具风味的晚餐之后,我们回到了乘坐的大巴车上。大巴车随后便开始了返回阿斯特拉罕的河港之路。此时的阿斯特拉罕城已经是华灯初放,河两岸点点的灯火在水中倒映着,伴随着微波荡漾。

19:45时,我们回到了“谢苗·布琼尼”号游船上。随后游船起锚,在伏尔加河中掉头,开始沿着河道逆行。这一天我们玩的很累,晚上也没有看船上的歌舞表演,早早地休息了。

722日早上起床之后,到游船顶层的观景台上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却发现上面有很多积水,我不解地问了船上的工作人员,才知道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还有雷电轰鸣。看来我昨天确实太累,连这样的响声都没有听到。

上午10:00时,我们乘坐的“谢苗·布琼尼”号游船在尼古拉斯科耶(Никольское)靠岸,这是阿斯特拉罕州的一个小镇。船靠岸之后我们先看到一块铁牌子,上面写着当地的圣母诞生教堂是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牌子下面有两位妇女在出售圣像画、祈祷绳等等。

我们对这座教堂颇为感兴趣,便走向前问其中一位妇女:“您好!请问这里的圣母诞生教堂怎么走?”

“您走上堤道”,她边用手指着,边告诉我们说,“顺着堤道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从那里向右拐,一直走就能到了。”

“到那里需要多久呢?”我看了看手表,毕竟我们的游船在这里只停两个小时。

“如果您走路的话,需要二十多分钟吧。”那位妇女告诉我们说。

于是我们便打算去看一下这座教堂。我们步行刚刚没有走出多远,就有一辆“拉达”牌汽车——这在俄罗斯是最低档次的汽车,这一辆明显是有些年月了——向我们招揽生意,说仅仅50卢布就可以拉我们过去。我们上了这辆车,没过十分钟便把我们拉到了圣母诞生教堂的门口。从车上下来,抬头一望这所教堂,第一感觉便是它颇有些年月了。墙皮有不少地方已经脱落,有些地方刚刚被昨晚的风雨冲刷下来,整座教堂外观给人的感觉是很破旧与斑驳。顶端蓝色的洋葱顶还是比较新的,大概换上去还没有多久。这座教堂里有很多在木板上手绘的圣像,显得风格很是古朴。教堂的中央搭了很多木头的脚手架,我看教堂里的壁画大多有些掉色了,大概这是打算给壁画进行修复吧。

尼古拉斯科耶的圣母诞生教堂

这座教堂里的书籍颇为丰富,不仅有《圣经》和各种祈祷书,还有一些涉及当地风土人情的图书,而且新书与旧书都有,价格也很低廉。我在这里看到了不少教堂和书店里都很少能够见到的书。翻阅了几本以后,我看中了一本《在高加索的群山之中》。这本书是一个东正教的修道士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前往高加索地区进行传教时写下的回忆录,颇具史料价值,对于研究高加索地区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座教堂里它只卖140卢布,我便将它买了下来,打算回国后对它进行翻译。

从圣母诞生教堂出来以后,我们先步行转了转教堂四周的果园。果园里面种满了苹果树与葡萄,此时它们的果实大都已经成熟了,挂在枝头一副很让人垂涎欲滴的样子。在这些果树之间还有一些墓地,他们里面安葬着教堂里工作过的神父与修女。

我们参观完教堂之后,开始步行返回码头。这座小镇规模不大,建筑大多为单层,大部分建筑显得极为陈旧。行走在这里,我们有一种时空穿越了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乡镇。由于昨晚的大雨,我们在路上行走还要特别注意。路边的泥水很多,我们走路时要在几块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水泥块上小心翼翼地移动着,害怕弄脏了袜子和凉鞋。路上行驶的车辆大多是有着超过二十年车龄的“伏尔加”、“日古丽”和“拉达”牌汽车。这座镇子虽说不大,但各项公共设施还是一应俱全的,只是这里的医院、学校、图书馆还都是单层的木制建筑。在俄罗斯只有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索契还感受到了一些“新俄罗斯”的气氛,其他大部分城市都停留在了苏联解体的时代。

尼古拉斯科耶街景

穿过小镇之后,我们回到了河岸边。这里摆开了一个集市。当地居民看到有游客前来,便在河岸边摆起摊位,向游人出售他们制作的熏鱼、鱼子酱、西瓜、果酱、果皮卷、葡萄酒等。我们在这里买了当地出产的果皮卷与葡萄酒,都是原汁原味的。我们还在集市上买了一个阿斯特拉罕的旅游纪念冰箱贴,上面印有这里的特产——鱼子酱、荷花与西瓜。

这座伏尔加畔的小镇虽说规模并不大,但是其风土人情还是别具特色的。我们逛完市场之后,便回到了“谢苗·布琼尼”号游船上。12:00,游船准时开船,我们到餐厅去用午饭。

在下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笔者将会带领大家追寻金帐汗国的遗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