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菜老师谈谈孩子的兴趣发展

 仰羊 2016-10-06


        最近一两个月,萍萍喜欢画画,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总是拿着一些涂料开始绘画,而且是各种姿势。

有趴着画的


也有在转椅背上画的


居然还到桌子上画


那天我出差回家,十点多了,这个小妞居然还在书桌前画啊画,这一桌子画笔,整的跟个画家似的


每天都这样画画,剪剪,贴贴


画起来还挺专注


一幅美美的自得其乐的表情


别说这小丫头的结构和色彩的感觉还可以

        

        这其实就是她的兴趣。今天我就说说我自己关于孩子兴趣的体会吧。


        咱们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条件,基本都是在巷子里玩玩打打长大的,没啥条件去发展兴趣。我小时候算我老妈有点先见之明,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送我去学围棋,这算是我童年记忆中唯一当兴趣去学的东西。现在咱们自己有了孩子,现在的条件也跟过去不一样了,所以每个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兴趣的发展,早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各种早教班穿梭,泡音乐、泡美术、泡英语、泡运动、泡知识;稍微有点定力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四岁前都不太关注兴趣班这个事情,只是在家里给与一定的环境让孩子玩,但是四岁之后也坐不住了,捉摸着孩子大了点了,应该去上个兴趣班了。基本在学前的阶段,家长在孩子兴趣上的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兴趣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去找个班吧,别把咱孩子的天赋给埋没了;而孩子没有表现出兴趣的,家长也是给报个兴趣班吧,看看孩子是不是会在这方面有兴趣。而且一般的孩子都会被家长全面配置,语言 思维 艺术 音乐 运动,这么算下来至少也有三五个了,从周一到周五,甚至连周六日都没有休息,送孩子在各个兴趣班里去体验,尝试。


        壮壮的学前也是这么过来的,跟大部分妈妈一样,第一个孩子基本都是照书养的,第二个基本当猪养的。其实这不是句玩笑话,而是妈妈心态的真实描述,之所以照书养是因为妈妈对第一个孩子没经验,但又比较重视,又迷信各种权威,我也是育儿书读了一本又一本。而第二个孩子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加上妈妈的注意力分散了,精力有限,所以对第二个放的比较宽松一点。印象中,壮壮最早的兴趣班可能是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当时金宝贝有个早教活动体验,我带着孩子去体验了一次,纯英文的运动和音乐课,老师带着几个一岁左右走路都不稳当的孩子做爬行等简单运动,配送音乐节奏,加上老师的一点英语表达,这样的一次课要接近两百块,免费体验一次以后我就不去了,一则我心疼钱,二则我真是很难从壮壮那懵懵懂懂的眼神中看到有什么效果。壮壮正式开始报兴趣班是2岁多,上的一个亲子类型的奥尔夫音乐类的课程,奥尔夫音乐我感觉还是不错的,用身体的语言表达节奏。等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差不多到了四岁,那会我的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没精力顾及他,而他在家里总是喜欢跟妹妹打闹,于是我选择把他送到兴趣班去。从四岁半到六岁半这段时间,壮壮主要的兴趣班是音乐启蒙、美术、机器人、多元宝盒(幼儿园的一个动手思维类的课程),这几个兴趣班差不多都坚持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来音乐启蒙变成钢琴和机器人一直坚持到现在。而参与过的兴趣班有英语、围棋、轮滑、足球、游泳,这几项都比较短暂,围棋稍微长点也就半年多。


        我也一度陷入兴趣班的怪圈中,仿佛只有把孩子送到各种兴趣班,并且在各个方面的配置都配全了才能安心。在他上的这些个兴趣班中,确实能看出一些他比较擅长的方面,比如思维、动手操作类的机器人、英语;有些兴趣班确实他没啥天赋,比如美术、轮滑、游泳等运动类;有一些是中等,比如钢琴和围棋。


        上小学后时间有限了,不得不面临放弃一些兴趣的尝试,坚持一两项真正的兴趣深入发展才是方向。如果问孩子,他总说这也喜欢那也喜欢,这也不放弃那也坚持。其实孩子在小时候能把自己的兴趣琢磨清楚的,并且坚定坚持自己兴趣的那都是很优秀的孩子,或者在哪方面比较有天赋的孩子。而往往很多孩子都是普普通通,并没有特别的天赋,那么这有时候就要靠家长的眼里来发现了。


        我琢磨出一个观察孩子兴趣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比较长一点的自由时间,这个时间持续一到两个月,每天都有那么一段自由时间,不被家长安排,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情,而家长的任务就是观察这段时间孩子通常在做哪方面的事情(完成兴趣班各种任务和作业不算哈),孩子真正的兴趣可能不是在兴趣班内的,真正的兴趣是压都压不住自己要往外面冒,他愿意花时间自己去探索去反复做可以不吃不喝还乐于其中的。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说的话,我确实真的真的没有看到壮壮身上在他哪个上的兴趣班上表现出这样的兴趣,同样也没看到在哪个方面他展现出突出的天赋,没有没有都没有。他每天在家的自有时间,小时候几乎都是用于玩各种各样的汽车,搭轨道;而稍微大点就是搭建磁力棒、雪花片、摆弄乐高积木。


        最近才隐约看到他一点兴趣的状态——玩scrach编程。他爹带他玩了几次scrach游戏以后,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在家里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想方设法见缝插针偷偷摸摸地打开电脑去玩玩这个,并且自己尝试其中的各个模块,弄一些我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动画、各种怪叫的声音,而他则乐得哈哈大笑,每日乐此不疲。


        但我总是感觉他这是在不务正业么,你如果真的喜欢玩这个,我也不反对,但你也要玩得高级一点好不好,天天弄只猫咪在那里喵喵叫,弄只鸭子嘎嘎叫,这样我真心看不出有啥创意?有啥意思?简直简直耽误时间啊!于是我陷入跟他的“地道战”中,希望把他的时间用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来填充,比如写字啊、阅读啊、做做题啊……吼叫、惩罚各种手段都试了,他还是那样乐于做他的这些我看来非常低级的游戏啊。


        我突然的醒悟来自于看“小别离”,那部剧中多多喜欢写作,但在妈妈眼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和文字能有什么出息?在初三那样紧张的情况下,你应该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做正经紧迫的事情啊,就是考试啊!但最后多多申请国外大学的通道居然受益于妈妈看来最不正经的事情-写作。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在孩子身上苦苦寻觅,希望在他的哪个兴趣班发现他的兴趣的星星之火,原来根本就不在他的那些兴趣班里。这个发现真是让我有些沮丧,那么回头我现在来看,兴趣的定义我说不出,但是我感觉孩子的兴趣至少具有这么几个要素:

  1. 第一,自发的;

  2. 第二,他愿意孜孜不倦地找时间甚至不惜与你对抗去完成自己的探索;

  3. 第三,他拥有自学能力。

        

        也就是说真正的兴趣是发自孩子心底的,不是你给他安排的(当然你安排的可能正好是他的兴趣,那么这里有个安排和兴趣的先后顺序的问题,这个问题一会单说),正因为是他发自心底找寻的,所以他才会孜孜不倦去探索,去尝试,而不断的尝试中产生了学习的高级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则是家长往往最容易忽略或者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发展的能力,家长总是寄希望于某一位老师来开启孩子的兴趣之门,师傅引进门修行还在个人呢,无论哪个兴趣班,靠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课是几乎不可能让孩子形成某方面的专业一点的能力的,都需要课后反反复复地练习。


        那么现在再来说说是先找到兴趣再去选择兴趣班呢,还是通过兴趣班去找到兴趣呢?从壮壮学前上过那么多兴趣班走过来,如果现在再重新走一次,我一定会选择先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再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兴趣班,正如现在萍萍身上展现出来的特点一样,萍萍的兴趣跟哥哥完全不同的途径。而要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我认为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的自有时间安排得过满,这样他就是个机器人一样在一个个兴趣班中周旋,没有自己消化的时间,没有自己反复去尝试的时间,没有自己去思考和选择的时间。而家长也需要在孩子的空白时间去发现他的兴趣,家长观察孩子每日空白时间做什么,孩子有什么方面的特点,比如壮壮小时候喜欢玩汽车、玩乐高、走迷宫、玩磁力棒,那么选择乐高或者机器人方面的兴趣班可能是个不错的方向。而家长一旦观察到孩子哪方面有兴趣,千万不要马上给孩子找兴趣班,而是要观察得持久一点,三五个月的时间,看看孩子这个兴趣是持续性的还是一时因为一个新玩具的新鲜劲,而这段时间可以继续观察孩子在这个兴趣上是否具有自己深入探索的能力,是否发展他自己的自学的能力,这个阶段在家里靠家长引导比去兴趣班要好得多。这个阶段家长可以提供的帮助有:第一是保障孩子有他的时间去探索;第二给孩子提供一些专业的书籍;第三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一旦确定孩子确实在这个方面有持续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而家长在这方面又不具备引导的能力,那么可以跟孩子商量去找一个合适的兴趣班去发展。


        再拿萍萍的兴趣发展为例子说吧,因为我的精力真的是大部分都放在壮壮身上,壮壮的时间被我算得很精确的,课内的、课外兴趣班、还有阅读、英语……说来惭愧陪萍萍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我这种控制欲望比较强的妈妈能给闺女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真非我所愿的,我常常感觉亏欠闺女似的,应该多陪陪她,但恰恰是我这忽略给了她大把大把的自有时间。闺女在三岁半多的时候就经常当哥哥的看客,我给哥哥读书,她就在旁边看听,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教她,但是有一天她却把哥哥的一本儿歌书读下来好几篇,起初我以为她背的,后来发现不知道啥时候,这个小丫头就靠着在旁边听和看学会了识字。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在幼儿园她最多的活动区域是图书角,晚上她会从我家的书柜中找出一本又一本的书去读,从儿歌到故事,到比较长的绘本,到读哥哥的篇章小说(可能不太理解,但喜欢读),而每天这个过程完全是自觉自愿。遇到不认得的字她就会问,一两遍之后就记住了,然后自己反反复复读,买个哥哥的一年级、二年级的《日有所诵》、《今日诵》、《沙滩上的文字》等等儿歌文集她都反反复复诵读了很多遍,她每日自觉自愿地阅读持续了半年多,每天读书时间估计都有一两个小时。这期间我对她能做到的就是不去打扰她自己的读书,而我经常渴望她召唤我让我陪她读书,但这个小妞常常把我推开“你陪哥哥去,我自己能读……”我常常很失落地看着她一个人津津有味地朗读,我又担心她只会认字不会理解,总希望给她讲解讲解啊,但是人家不需要啊,我只能等着人家钦点我的时候才有点机会给她读书。

还不到三岁,在幼儿园就喜欢自己翻书看书开心得不行


地铁上阅读


公家车上读书,每次出门都会自己给自己书包里面带两本书


睡前阅读


书都得自己选


睡觉前安安静静看会书

        

        直到最近的两三个月,兴趣转换,开始迷上画画。开始每天在纸上乱画,画一些符号啊跟你说是这个那个,只有她自己能明白的符号。然后尝试自己玩颜色,每天拿着各种彩笔在手上涂、身上涂,有段时间天天晚上把自己的小手、小脸蛋、小脚丫都涂上颜料,非常难洗,没办法我给她提供一些好水洗的颜料,满足她的这种探索欲望。再接着变成了撕纸,贴纸,每天家里的那个角落就是一地的纸皮,每一份作品她都要悬挂起来,自己找双面胶把她所谓的作品贴到家里的墙上,柜子上,还要拉着你不断说这是啥那是啥,让我有一种皇帝的新衣的感觉,欣赏不了啊。接着又开始尝试涂色游戏,找出家里的幼儿曼陀罗的书,疯狂动物城的涂色游戏书每天就涂啊涂啊,乱涂一气,我要一教她吧她就不干了,于是只好放任她把家里的一本本涂色书都“糟蹋”了。终于最近开始尝试自己画线条,终于画中有了一些我们凡人能共赏的图案,慢慢发现她线条流畅一点了,造型也好了一些,对颜色的感觉也不错。

自己画城堡


跟妈妈一起玩大海与帆船


这是她自己画的向日葵


这多花一气呵成


自己用吸管吹出来的吹画,还学会了自己写自己的名字


跟妈妈一起做的pisa


自己画的大树和小树,说是萍萍和妈妈


创作大树和小树

    

        她的这个兴趣大概到现在持续了三个多月,我觉得她可能真的有兴趣,加上她总是催促我能不能给她报个美术班,于是我终于带她去找了一个美术班,每次上课她都高高兴兴。我自己是个美术盲,画画四不像,但是挺喜欢看人家画画的,哈哈,所以我教孩子画画不太现实,但并不妨碍我跟她一起玩。


        我做了这么几件事情支持孩子的兴趣:

  1. 第一,在淘宝上买了一些创意美术的课程,操作创意性很强的,跟孩子有时间就在家里选个主题玩一玩。

  2. 第二,给她提供丰富的工具,我给她买了颜料、调色盘、艺术刷子、各种彩笔和彩纸,然后把创意美术的书给她自己看,她自己看书去画,然后每天去调色玩,这个过程我给不了太多指导就是有时间的时候就陪她玩玩。

  3. 第三,给她一个方便点的工作空间,首先去宜家买了一个墙上挂的杆子和盒子,这样就能很方便把她的各种笔和手工工具放在旁边供她方便拿取和收纳。


专门带她去宜家看看人家的环境,然后买回来给她布置一下


        从网上买了些纸画框把孩子的作品装起来,这个月我出差那天晚上我出差回来,晚上孩子睡着了我把她的画拿出来装进画框刮起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一睁眼就高兴得欢呼“妈妈太棒了,这简直太漂亮了”


小小的角落顿时有了点艺术气息


画的下面就是宜家淘回来的挂墙上的盒子,这个非常推荐,孩子拿取很方便


        对于壮壮现在编程的兴趣,我自己也不懂,给他买了几本专业的scrach编程的书,书到的时候他高兴得欢呼雀跃,然后每天做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做完了作业就去捣鼓他的程序。这个月我出差在外也管不了他,眼不见心不烦了,反而给了他一段自主时间,他的学习状态也有所改变了。但这次我坚持了不给他报兴趣班了,并且告诉他如果你真有兴趣,你必须通过自学。如果孩子真正有兴趣的事情,而且稍微大点的孩子是有自学能力去完成的,而且自学的能力效率会远远高过外面的兴趣班。


        所以总结来看,对于孩子的兴趣,我现在的观点是,首先给与孩子自主时间,然后从中去发现兴趣,并且让这段时间再长一点观察是否是持续兴趣,是否有不断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给他们提供好的资源,比如图书、工具,水到渠成的时候再找个合适的兴趣班。启蒙之路,总归是家里好,不要指望把孩子的启蒙甩给哪位良师来解决。




 成长博士说

每个孩子都会“照顾”自己,但家长要把孩子都给安排了,孩子就不可能独立,甚至如果都没了自我,这将是更可悲的事情。希望花菜老师的文字也能带给更多“放心不下”孩子的爸爸妈妈一些感悟!






育儿心得  |   敏捷育儿


分享感悟,育儿路上不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