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最想问医生的问题:中医减肥到底靠不靠谱?

 学苑中医 2020-11-09
减肥是当今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医学上认为,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百分之二十,则称之为肥胖。现如今人们生活好了,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马上又出现了不少营养过剩的肥胖患者,肥胖既非健康,也非富态。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高血脂的几率常常数倍于正常标准体重的人,而且现在肥胖越来越呈现年轻化,青少年儿童体重超标,据说已达百分之二十之多。
引起肥胖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饮食、精神心理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等因素有关。肥胖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虽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病因,但容易朝这方面发展,继发性肥胖则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失调病因。饮食营养本来是为了维持生命,补充能量,保证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需要,但是如果饮食不合理,则常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医学有“会吃得长精神,不会吃得生痰湿”之说。意思就是饮食合理,可以补充能量,生化气血,使人精力旺盛;如果饮食不合理,吃得过多过饱,则容易导致营养过剩,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易于产生痰湿等,引起肥胖和代谢失调等疾病。因此,中医认为肥胖主要是饮食不节所致,其中也包括精神失调,疏泄失常,以致脾胃与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使人体的升清降浊和气化功能失常,把饮食精微化成痰湿、瘀脂,形成肥胖。
饮食水谷进入体内,须经脾胃的运化吸收,小肠泌别清浊,以及肝脏的疏泄等作用,将各种营养物质,经心的血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而体内各种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也必须依赖各个脏腑的传导、转输、疏泄、降浊等功能,排出体外。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又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古人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血津液,在体内的生成、输布、代谢、排泄,是靠多个脏器共同完成的。
一般来讲,引起肥胖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大多数的肥胖,还是营养过剩、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虽然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绝大多数还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现代医学认为,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人体对多余的营养物质,有少量的储存功能。人体可将多余的营养物质,以“糖原”的形式暂时储存下来。其中储存在肝脏中的叫作“肝糖原”,储存在红色肌肉中的叫作“肌糖原”,储存在血液中的叫“血糖”。这些“糖原”物质,人体一般只能少量储存一些,以便急需时能迅速转化成能量,为人体所利用。我们平时会有这种感觉,本来每天是中午十二点钟吃饭,可是由于今天工作特别忙,无法按时吃午饭,一开始会感觉到饥肠辘辘,可是过一会儿好像又不那么饿了,人们习惯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饿过劲儿了”。其实这就是人体开始调动平时储存的肝糖原、肌糖原、血糖等营养物质,满足人体临时需要。如果一个人平时总是吃得太多太饱,或者是一饿了就立马吃饭,原来储存的“糖原”物质根本没有得到消耗,很容易形成营养过剩。加之平时缺乏运动,体能消耗又少,就极易引起肥胖。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并不能储存太多的糖原物质,只能少量储藏一点,以备急需。如果日久天长,这些临时储备的糖原物质得不到消耗,又没有地方储存,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把这些暂时储存的糖原物质转化成脂肪,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故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由于脂肪在人体体内到处都可以储存,所以一旦形成脂肪储存,就如同长期存款一样,很容易固定下来。再想将脂肪转化成能量,很快消耗掉,则没那么简单,脂肪代谢主要需要肝脏来完成。脂肪转化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故脂肪形成容易,快速消耗则没那么简单。
细胞是身体最底层组织,每一个细胞都会独立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垃圾,细胞所排泄的垃圾,必须随着血液体液的流动经微血管回到静脉,最后排出体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垃圾无法正常排泄。脂肪太多就如同垃圾一样,会堆积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或悬浮于组织液中,使整个人体体重增加且越来越重。
一般人发胖,首先是从腹部、肚子,以及腰臀等部位最先开始。从营养摄入来讲,绝大多数的肥胖,都是吃出来的,尤其是晚餐,吃得太晚、太多、太饱,更容易让人发胖。我个人也曾有过这种体会,进入中年之后,开始明显感觉到腰围、肚子渐渐增粗,体重渐渐增加,自己意识到是中年发福了。为了控制体重,就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每餐适当少吃一点,尤其是注意控制晚餐,减少晚餐。一开始控制饮食很不习惯,睡到半夜,经常会饿醒,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就慢慢适应了,体重也逐渐控制下来。其实人体本来就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和能量转化功能,人体正是通过这种功能,可以把平时储存的糖原物质消耗掉,类似于清空体内库存,而且消耗糖原远比消耗脂肪容易的多。
从收支平衡原理来讲,一个人摄入的营养物质和消耗的营养物质,如果出现收支平衡,就会不胖不瘦。如果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收入大于支出,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储存下来增加体重。如果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对营养热能的消耗较大,即支出大于收入,那么你肯定就会瘦下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从生理学来讲,人的大脑中有专门接受胃饥饿刺激的反射区。大脑在接到饥饿刺激后,本能反应告知我们应该吃饭了。从开始吃饭,到吃饱饭后,胃再给大脑一个刺激,提醒我们吃饱了应停止进食,可是这个反射弧的反馈往往是慢半拍的,正是由于这个反射弧有些滞后,所以等到胃肠感觉吃饱了,再给大脑发刺激信号,反馈到大脑让我们停止进食,其实此时往往已经吃得很饱了,所以根据大脑反应来判断吃饱没吃饱,并不十分可靠。有的人经常早晨不吃早餐,到中午饥肠辘辘,吃饭的速度很快,容易造成吃得过多过饱;也有的人经常有饭局应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吃进去许多食物,等到大脑反馈吃饱了,再停止进食,实际上胃已经严重超标了。我们知道,人的胃是有弹性的,越吃就越能吃,因此胃也会被越撑越大。故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营养摄入量,增加体能消耗,应该是减肥必不可少的举措。 
现在许多年轻人想通过针灸、按摩减肥,从理论上来讲,针灸是通过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肥胖肯定是与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有关,针灸不仅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脾胃的运化,肝脏的疏泄,促使人体升清降浊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纠正人体脂肪代谢失调的目的。按摩治疗肥胖的原理也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根据十二经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理论,通过运用手法按摩,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且按摩本身就属于一种被动的运动,可促进人体消耗多余过剩的营养物质。
有人说我吃得并不多,但是我喝凉水也长肉。其实这种肥胖多属于代谢失调所致,中医学讲的“脾虚则食少而肥”多指此类。这类肥胖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内生痰湿所致,或伴随情志刺激,导致脾肾功能升降失常。其实治疗肥胖,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都必须注意节制饮食。在民间,中国人早有“每餐七成饱,不把医生找”之古训,也是预防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之谈。我在治疗肥胖时,根据广东人餐前喝汤的习俗,也经常嘱咐患者采取餐前服药,让患者在吃饭前先服用中药,提前给大脑饥饿反射区一个信号刺激,从而避免患者吃得太多太饱,还能减少一定的胃容量。同时嘱咐患者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各种零食,加大体育锻炼,增加体能消耗,这样往往可收到明显效果。
人类历经几百万年的进化,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已进化得十分成熟完善。从生理学来讲,人类早已适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白天人体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交感神经主要支配骨胳、肌肉、心脏、血管等,以适应人类白天活动的需求。晚上人体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内脏、胃肠等器官。如果晚餐进食过多过饱,入睡之后,副交感神经兴奋,就更易导致肥胖。所以对于肥胖之人来讲,控制晚餐尤为重要。
中国老百姓早就有“晚餐少一口,能活九十九”的至理名言,可见中医学早已将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识与常理升华为中医理论。
所以中医学并非是不科学,而是中医的科学性有待现代科学去合理解释、阐述、验证罢了。
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尽人皆知,但真正要做到减肥却并非易事。肥胖之人不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也容易影响生育功能。人们常说“腰围越粗,寿命越短”,“腰围越粗,心脏负担越重”,其实并非夸张。减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肥胖者越是常见。现在不仅成人肥胖特别多,而且儿童肥胖也越来越多。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自制能力更差,所以儿童减肥往往更难。因此,许多学者专家提出呼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从小做起”。
饮食营养对于身体健康来讲是必须的,但营养过剩,饱食终日,却百害无益。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对三组老鼠的进食,进行对照观察,其中第一组老鼠,采取敞开了吃,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只要一睁眼就有数不尽的各种美食可尽情地享受;第二组老鼠,采取一日三餐管饱吃,但是吃饱后就将剩余食物撤走;第三组老鼠则是一日三餐,每餐都只能吃半饱,让它们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结果两年下来,第一组和第二组老鼠基本死光,唯独第三组老鼠,始终活蹦乱跳地存活着。由此可知,饮食营养并非多多益善,多食少动,过度安逸,也会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水能浮舟,亦可覆舟”,凡事都有一个“量”和“度”的问题,还是中医那句话“节饮食者,祛病之良方”没错。
古代中医对于肥胖虽然有许多认识,但并未有作为一个单独病名来进行论述。中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病机理不外虚实两端,主要以气虚、脾虚、肾虚等正气不足为本,痰、浊、脂、瘀等实邪为标。脾胃为升清降浊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升清降浊,新陈代谢。脾胃失调,肝失疏泄,土不治水,则痰浊水湿内生,易至肥胖。此外,古人还认为“肾主五液而司二便”,痰湿水湿的产生不仅与脾的功能关系密切,与肾的气化、降浊功能也密切相关。肾气与中气是人体生命之根本,肥胖患者尤以脾肾两虚为主,脾肾两虚则水津代谢必定失调。人们常说“十胖九虚”,就是告诉我们,肥胖患者虚证居多,兼夹实邪则以痰浊、湿热、瘀脂等最为常见。五脏相关,一脏有病,往往累及他脏。治疗肥胖,应该抓住脾肾,注重调理气机,兼顾心肝诸脏。
肥胖患者,除内分泌——代谢失调引起的肥胖外,绝大多数的肥胖,还都是属于单纯性肥胖。
虽然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大多数情况还是由于吃得过多过饱、营养过剩所致。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肯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人体的胃是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器官,大肚汉多半是吃出来的,胃越撑就越大,越吃就越能吃。所以现代医学治疗肥胖,有时采取外科手术,将胃切除大部。也有人对长期绝食的人进行研究,发现长期绝食的人,胃能缩小到如肠子一样细,所以长期绝食的人,千万不可以突然放开口大吃,否则很容易将胃撑爆。对于所有立志减肥的人,在进行中医减肥治疗时,都应合理节制饮食,逐渐减少饭量,让胃慢慢缩小至正常范围。减肥是需要毅力做坚强后盾的,能够成功减肥的人,往往属于那些毅力坚强的人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