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坛才女张丹薇

 江山携手 2016-10-06
  我们都知道,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可谓“中华特有,外域全无”,它可以用简短的文字,承载古今,涵盖天地,其雅俗共赏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也是个楹联爱好者,对楹联情有独钟,前一段在中华楹联微信平台有幸欣赏到河东联坛十杰之一,山西省楹联电视大赛冠军张丹薇老师的诸多佳联,真乃妙句如珠,瀚墨为泉,令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
 
     赏丹薇老师的联作,其实是不能赏的。确切地说应该去品, 用心去品,付出心力去细品方能领略其中韵味之美妙! 丹老师的对联作品不能仅以诗联而论,那是酒,是百年陈酿,入口回味无穷,荡气回肠。又似茶, “清香尽入春风里”。一丝淡淡的清香, 轻啜唇齿留香,心旷神怡!人入画境里,尽收大自然的灵气神趣。 一支妙笔驰骋于天地之间,纵横古今上下,信马由缰,挥洒自如。无丝毫刀凿斧迹,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且看例:
题左公柳
岂必诸葛略,遑论亚夫营,只百余里树色青青,自有春风传姓氏;
前已见古人,后犹思来者,此两千年仁怀落落,不忧食禄重苍生。

      诗联之立意贵于创新,倘无新意而简单引用,则易坠入人云亦云的俗套。我们不难看出,丹薇老师化用了陈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这里并无承续原作的情感思维,而是反其道而言之,对原句进行了深刻的哲思,脱化出了新的意境!一改原作悲怆低沉的格调,给人以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动力!末句:不忧食禄重苍生,点晴之笔尤见思想深度,启迪时世,令人鞭策!
老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并有独到的见解,每每用典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请看下例:
题灞桥
细柳折还生,卷两千年秦雨唐烟,凭记取系马桥头,骑驴槛外;
离觞醒复醉,问三百篇清词丽句,可兑尽浮云远梦,流水长愁。

     折柳相送,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一个离别风俗。从《诗经》时起,古人就喜欢将离别同杨柳联系起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和“留”异字同音,柳丝摇曳,总给人以招手挽留的想象。唐代诗人李益诗云: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秦风汉雪,隋雨唐月,灞水浩浩,垂柳依依。张丹薇老师深谙其道,兑尽浮云远梦,流水长愁抒尽怀古之幽情。
     从张丹薇老师的联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丰富的文学内涵,雄厚的文化功底,沧浪诗话有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王国维 先生人间词话有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联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积累、个人阅历、人生感悟、思想境界、审美水平等诸多方面,张丹薇老师溶词语联语于一体,真乃难能可贵,联海无涯,博大精深,婉约,豪放,在她笔下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值得学习。
且看例:
无题
世事转头空,潮起潮平,无端月缺误归路;
因缘何所似?燕来燕去,一样花开不待人。

题皇姑幔
爽气清芬时入怀,远客屐痕,古木苍峦浑引醉;
云纱雾幔犹遮面,皇姑心事,重泉飞瀑或相知。

题夏县格瑞特葡萄酒业
嘉业绘鸣岗画图,万亩井然,春华秋实倶成醉;
红醪蕴古都风味,一杯饮罢,秀水仁山已到怀。

题山西首届楹联高手电视大赛
际会以风云,试斗才力笔锋,落笺敢映雁门月;
文章须砥砺,莫论新朋旧雨,把盏长倾汾水潮。

    马长泰老师曾经说过:作联要好,美特深巧。张丹薇老师的作品,每一联都让人深深体会到这美特深巧的精髓。从上述佳联妙句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丹老师驾驭文字的能力和炉火纯青的文学修养,字里行间渗透着张丹薇老师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
    传承和弘扬楹联文化,有助于激活思想,提高学养。对联虽然只有两行,却大有文章。联无止境,培养兴趣,耐得住寂寞,让我们借雅墨以传情,养正气而培和,默参心莲,静静地与联墨为自己圆一个完美的梦。
最后谨以拙联向张丹薇老师致以深深的祝福和敬意,并以此自勉:
 
郁郁楹花,香漫生涯,辙印追寻高境界;
霏霏汗雨,韵洇诗卷,轩窗塑造大胸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