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颜的心灵对话

 梦中听雨0701 2016-10-06
 
 
 
 
 
 

这样的女子真的太过聪明,她让自己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让欣赏者的目光聚集于一身,来享受她的典雅纯美。她时刻愉悦别人,又温暖了自己。她仿佛永远都是那么无意,无意地看着花开花谢。纵然自己深爱一场,也可以做到平静地别离。纵是爱到深处,也不肯热烈相拥。她不会将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时候,她都可以让自己优雅地行走。穿一袭素色白裙,走在人间四月,等待一树又一树的花开。春天早已远去,她却还在。

有时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无情。爱的时候海誓山盟,许下天荒地老。厌的时候,恨不能立刻从生命中抽离,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不爱在一起是错误,太爱在一起,同样是错误。

有缘之人,在岔路口不小心走散,也会有一枚红叶指点你去将对方寻找,这就是感觉。

聪慧如林徽因,她又怎么会让自己走到那样逼仄的境地。她要给自己洒脱的理由,更要给别人足够的空间。

两个相爱的人未必要真正结合在一起才会幸福,有时候,默默相守好过用一生来紧紧依附。

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永远。 林徽因是一个不愿意追悼过往的人,她既然会选择悄悄离别,就没有想过再要回头。

林徽因是个清澈的人,她不愿背负过去,只想平和地活在当下,告诉所有的人,她一如既往地美好,永远不会让自己错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佩服那些可以隐忍的人,将自己的苦痛掩映得那么深,只取快乐与别人分享,其实内心悲伤早已泛滥成灾,却看上去若无其事,岁月安好。

若是有缘,千山暮雪,万里层云,终会重逢。若是无缘,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难相会。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在他的心里,林徽因这个小小女孩是清纯柔弱的,他把她的不辞而别当做是逃避,当做是任性。他忽略了,林徽因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理性的女子,她甚至可以做到比那些张扬的女子更决绝。

张幼仪:当年一个从中国乡下走出去的凡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触过社会名流,她最后可以独立坚强地在国外生存,这其间到底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磨砺?她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的辜负而悲痛欲绝,她从悲伤中走出来,最后彻底忘记昨日的阴影,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女性。最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他和徐志摩的儿子。张幼仪不曾怪怨徐志摩,在她心里,徐志摩是天上的圆月,今生纵是以仰望的姿态也无法企及那种高度。所以后来,她平静了,她不再奢望了,只做平凡的自己,在多雨的红尘独自行走,岁岁年年。

林徽因从来不是一个沉溺于过往的女子,她不会让自己相思泛滥。那些逝去的美好不曾相忘,却被理性地搁在心底,只有在无人的夜晚会独自想起。她刚从一场恋情中逃离而出,但是她依旧淡定自若,没

有谁看得出她的悲伤。她的脸上写着清纯美丽,她的眼眸温婉多情。林徽因真的无动于衷吗?不是的,她比任何人都懂得徐志摩的心性,懂得他的浪漫与痴情。只是林徽因给得起徐志摩灵魂的归宿,却给不起现实的安稳。她亦曾想过不顾一切为一段爱情执著不悔,可那些没来由的现实让她仓皇却步。她在最灿烂的时候选择潜逃,让爱情散落成风尘。

也许徐志摩从来都不曾真正了解林徽因,这个柔弱女子有着一颗怎样淡然隐忍的心。

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爱得无奈,爱到心痛。多少情缘匆匆来去,到最后,我们都成了那个拾捡往事的人。

有时候,安稳比爱情对一个女子来说更重要。真正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容忍她的一切。

许多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上苍给了林徽因弥补的机会,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于是她选择重新安排自己的缘分。命运就是这样,在你迷茫的时候会给你暗示,让你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而每一次抉择都有得有失。

你在这场戏扮演那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一场游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真正爱过的人,他们的缘分是不会因为其中一个人转弯就戛然而止的。林徽因虽然选择了梁思成,但她和徐志摩亦做了一生的朋友,

在她人生欣喜或失落之时,想到的终究还是曾经交过心的男子。诗人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那么风情万种。一朵飞絮都有了韵致,一粒微尘都成为向往,一个擦肩的路人都是前世的约定。

或许徐志摩不明白,林徽因爱他是一种幻境,爱梁思成是一种真实。她是一个优雅的女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狼狈。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我一直以为,既是被上苍安排到了尘世生而为人,就免不了在人间应景。红尘之中,有许多课程是你我必须修炼的,尽管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去追求。倘若不修,就注定要被抛弃,注定成不了正果。我相信,每一段缘分,每一个故事,都意义非凡,耐人寻味。而人生聚散原本寻常,缘来缘去皆已注定,有时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人在爱的时候,总会被某种神奇的力量牵引,做出许多你曾经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如果没有遇见,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都不会是这般模样,他们的存在也许会因为缺少这段情感而索然无味。有些人,有些情,是无从代替的。纵然后来徐志摩有了陆小曼,但是林徽因一直安稳地住在他心底,不曾有过真正的别离。他们都记得,在那段锦瑟光年里,他们曾经那样地相爱过,拥有过,真的足矣。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到最后,偏生是那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

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徐志摩并没有因为有了陆小曼而将林徽因彻底从生命里拔出。他对林徽因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更改,那片真情犹如玉壶冰心藏于灵魂最深处,只是不再轻易触碰。

只需记得,曾经结过那么一段美丽的尘缘,那么温柔的相爱过,真的足矣。而彼此似乎给灵魂找到最安稳的归宿,再也无需惧怕奔走于滔滔浊世会颠沛流离。

诗情画意只能偶尔地点缀日子,并不能当做生活的全部。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真实的烟火幸福,琴棋书画诗酒花只可以怡情养性。

人总是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既是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太多,不要问太多为什么。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

走过那段多梦的青春岁月,我们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思想也更加理性。爱也不再轻浮,而是稳重深沉。不知是谁说的,爱一个人,未必要拥有,只要知道她在,知道她好,就足矣。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在梁思成眼中,她原本就是迷一样美丽的女子,如今更要为她这句话细细地守候呵护她一生了。

就算有一天所得的幸福又要拱手奉还,又算得了什么?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

生命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不能刻意删改情节或结局。但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宁静,因为那是生命的本真。

因为渴望纯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自己像植物一样生长于人世间,安静美好,孤独骄傲。一直喜欢王维诗中的意境: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奔走于江湖,看着行色匆匆的脚步,从来不问为什么,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停留。当你我以为一生长远得望不到边际,回首却只是寸步之遥。人的一生不过是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一切都可以落幕。

真爱无悔,无论你我以何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情感。只要付出过真心,拥有过,珍惜过,就是最大的慈悲。相爱容易相守难,有一天发觉拥有的爱已不再是昨天的滋味,可以选择地放手。因为相离不一定是背叛,给彼此一个美好的祝福,或许会海阔天空。

世事将一颗饱满的人心打磨的单薄无力,而往日真挚情感也随着流年渐次地薄凉。走过春朝秋夕,谁还能一如既往,不改初见模样?曾经深爱的人会容颜老去,曾经稚嫩的心已饱经沧桑,试问谁还能如初时那般相待?然而亦会有那么一种人,爱上一个人可以做到一往情深直到死去,在他的生命中,所有的日子都是初见时那般美好。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地苍凉与酸楚。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的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

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存于世是多么艰难,无论你内心有多强大,但在死忙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平静安稳的日子里依旧会害怕,害怕至亲至爱的人有一天先我而去。那种巨大的悲伤,寻常之人又岂能轻巧承担?

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到白发苍苍,了结一切夙愿,带着微笑安静地死去。可人生有太多躲不过的劫数,过不了那道最难的坎儿,就坠落山崖,粉身粹骨。纵算你是一个叱咤风云的霸主,也不能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无论你我是否相信宿命,但是许多事情真的早已安排。无论你是一个凡夫,还是一个雅客,都会在不经意的时候,为自己的将来埋下不为人知的伏笔。

每一次变故都是人生的转弯。这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是你过河必须投下的石子,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是你夜归照明的路灯,但这些人终将成为过客,连同自己,有一天也要将生命交还给岁月。那时候,孤影萍踪,又将散落在哪里?

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

人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会任由思绪泛滥,将那些泛黄的往事读了又读。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将自己低到尘埃也未必就是对生活的妥协。一个人只要内心清澈干净,无论面对多么险峻的世俗,都

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任由世事纵横万千,我们所经历的依旧只是似水年华,所过的日子也只是寻常烟火。

只有徐志摩给得起林徽因世间最美好的诗情,徐志摩对他的爱成了她生命中的一种激励。如今骤然少了这样一位知己,曾经风雅的日子变得索然无味。林微因始终觉得,她与徐志摩前世有过邂逅,否则今生不会为他这样的灵魂震撼。

有些人,不是不爱,是真的爱不起。林徽因对徐志摩,应该就是爱不起。她需要他的宠爱,却无法回报他以同样的热情。她是青莲,不能同他一起在黑夜里燃烧。她要的是和一个安慰的男人过细水长流的日子,任何风浪都不愿意禁受,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心似莲花,那一剪薄弱的光,也要骄傲地捧出辉煌。

人说,背上行蘘,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段历程,尝遍人生百味、看过阴晴圆缺,才会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当我们可以做到心平静气看这世间万象,或许,已经垂垂老矣。这世上有人注重过程,有人注重结果。一生一世,听上去多么漫长,其实回首转瞬即逝。

我们常说,浮生一梦,都是过眼云烟,人死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于这世间再无瓜葛。可历史存在了数千年,多少人事被记载在史册上,至今仍被世人深深铭记?历史的天空曾经烽烟滚滚,古道上黄尘飞扬,如今被有情有义的长江水打扫的那般清澈。只是有一天,那

弥漫的尘烟还会泛滥成灾吗?

或许每个文人骨子里都有这份情结,纵算不是文人,也会被每一朵花、每一茎绿,或是偶然打身边经过的晚风给打动。

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筵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过庄周梦里的蝴蝶。

我们常说时光如流,转瞬而过,无论是华美还是萧索,是喜悦还是悲伤,都会随年轮的消逝而隐没无踪。我们一笔一墨所记下的其实都是生活的流水账。无论你的人生多么起伏跌宕,或是怎样地平淡无奇,在生命的书页里,不过是墨多墨少而已,不会有其他的区别。那些真正走过岁月的人,更愿意读一本温和的书,品一壶清淡的茶,悟静好人生。

每当空闲之时,林徽因都会让心沉静下来,独自思索,这世界到底什么是永恒,可以追随她一生的,是飘渺的爱情,是不朽的事业,还是如流的文字,又或许什么都不是。因为陪伴一生的,始终是自己,只有自己无法背离,不能丢弃。

活在当下,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算历经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不知是谁说过,人生要起伏有致才能平安,太过顺畅反而不得久长。信了这句话,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就从容淡定了许多。下雨的日子未必都是感伤,可以煮一壶茶,品味人生。月缺之时也未必只是惆

怅,亦可以倚窗静坐,温柔地怀念远方的故人。

忘记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忙碌,忙到没有时间去回忆过往。但如此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闲散下来,那些无边的思绪会如潮水般涌出,泛滥成灾的记忆伤的人措手不及。所以人生应该以缓慢的姿态行走,如此心境,就没有大起大落,也无大悲大气。

她是这样的女子,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每当她走到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

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如何才可以做一个不惧孤怕孤独的人,千山万水独自行走,看众生芸芸无尽欢欣,而你却甘愿清淡自持。世间万物都有故事,我们每个人将内心的情感倾注于一草一木、一瓦一檐上,让彼此有了依托,有了坚持行走的理由。无论你是慈悲之人还是残忍之人,都免不了对某种生物或植物动情。这就是生存的法则,你可以淡然出尘,却不能惨淡独活。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和她在阳光下晒书品茗,在月色里赏花听风的男子。这个男子给得起她暖意,给得起她对人世一切美好的渴望,可以与她一起分担岁月的辛酸,以及世态的茫然。我们知道,这些只有徐志摩给得起。她本该是为他红袖添香,但她终究舍弃了浪漫,选择烟火。她无悔,只有会情不自禁地将他怀念,在每一个落寞的日子

里。

我们常说,人到世上是来讨债还债的,讨完了,还清了,就会离开。生命会如此长短不一,会有生离死别,这些都是命定的悲感,我们无可逆转,也不可挽回。人间许多事情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如果他们的相遇真的是一场美丽的错误,就无需乞求谁的原谅。在风尘起落的日子里,愿生者安静,死者安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