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天干地支相传是上古时代的大挠所作(五行大义云:“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其约始于公元前2697年,作为中华始祖的轩辕黄帝建国时,大挠在某天接到了黄帝的一个命令,令其探察天地之气机,于是他“采五行之情,占斗机之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曰(《月令章句》)”;因而才有了我们今天用的天支和后面依照干支而订立的阴阳五行十神。 而八字天干和地支相配一阴一阳,分别各主一天一地;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此相配本身是一个非常完善美妙的组合。只可惜,今人很多却以地支不为地支,天干却仍旧为天干;过于神化地支藏干的作用,喧宾夺主,认为“八字只有天干,没有地支”,此体用颠倒不仅仅没有使得易学进步,反而不如退回到上古时代。 最突出的是,当今不乏有人把地支藏气的天干细论细分的,这本没有错,错就错再他们细分细论后又大大地乱用,大有似有欲“让地支藏干飞”之目标志向。而凡论人命,似乎地支藏干才是一个八字的核心,但凡见到一个八字,便首先论“地支藏干在哪儿,而后去哪儿”;接着后又胡乱地将地支置藏干于刑冲合害之间,此常见易学界茶余饭后之畔不为鲜。 而这还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在于地支本身的刑冲合害还没有搞得非常彻底的情况下,他们还常常大加暗冲、暗合、暗刑、暗害,明合、暗拱、夹拱等诸多论法,恨不得顷刻之间而使八字命理术变得更加“博大臃肿”起来,此正是“化简为繁则繁更繁”,此恶性循环,实乃非易界幸事也。 其实,将简单的东西变得更复杂,此历来是舞文弄武者之大弊;李小龙之所以创立截拳道而无敌于天下,正是因为唯恨的就是那些喜欢花招百出,把本来大道至简的东西却弄得不人不鬼,这些喜欢把事情弄得异常复杂的人们,由于他们的卖弄,都将原本好的东西统统丢弃了,而致使后人以为只有越复杂东西的才是最好的,如此以讹传讹,则始终得不到大道。最后不得已,李小龙亦将武学化繁为简,而以力求速度和力量作为第一制胜关键,此正是因为他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而不屑于他人万千华而不实的花招,才径直苦练肌肉,一生直入简单大道,自然正理,而亦将所有精力集中到简单而实用的关键点,并将速度和力量才练到了极限,因而才有了这一代武学宗师奇才。而作为一日比一日的论命更繁琐,一天比一天的门派更众多,一次比一次论命更复杂的八字命理大学问,难道不正应该学此瘦瘦身吗? 当然,命学界历来化繁为简者亦非完全没有之,正如化简为繁者亦有之;此正如阴阳之理,欲化繁者总被制约,才能使得命学幸存至今。而化简为繁者最终往往都成为了学者(虽学遍天下,却是做徒弟者),化繁为简者才成为了宗师。正如希夷宗师,其创立紫微斗数论星命,简繁得当。其将八字安出星来时,支支相见而论神煞宫合四化,从不论什么地支见哪个地支余气会怎样,而后更没有什么地支藏干暗合、暗拱、暗冲、暗害、暗相刑,只留下了禄、权、科、忌四化而立。其只以简单的地支本身五行属性来安星论位便知吉凶,哪有那么多地支飞伏暗藏之说?而其创立的术数,却直被人们称五大神数之首,此不正是化繁为简的功劳吗?就是借助这一点,其论命才有了某些独到的地方,才有了某些地方紫微斗数与八字相比之下的超越。这难道不正是其仅以支支相见,日日相见,时时相见,一宫一宫而排定,十分十分而分明所致吗? 只可惜,干支之配,如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此历来已久的本宫五行阴阳属性虽然人尽皆知,但是更多人却全然置此简单而不顾,尽把地支藏气复杂如是说。是故当今年代,以地支藏气作大于地支本身阴阳五行属性力量而论者大有人在。而如真按他们这样论的话,那地支本宫之阴阳之气还存在么?换言之,地支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如此等同于没有了地支,只有了天干(只有了单纯的天干和地支藏干),正如“只有上,没有下”,正如“没有阴,只有阳”;如此下去,大挠还作出地支有什么意义?直接作天干罢了。 说到这里更有个例子,乃是杨易德有个朋友最近同样是受到了今某一些著作(或学说)的误导,亦将地支藏干来论十神之阴阳,而偏官正官因此颠倒,刚开始看其论命案例时,所论甚精,看到后头偏正官时,一头雾水,后方知他原来是这样论的: 在论一女命庚日干时,其看到见癸巳的流年,便以阳金见流年巳中丙火而作偏官情夫而论,而“偏官”受冲,此便是为分手的理由。但是,他竟然完全没有考虑巳在地支中的位置为阴位,故其为阴火的本质;庚见巳而阴阳支干相配,故自然得正官。而庚见癸则为伤官,癸巳同见则自然伤官见官;此同柱相配,正是天干又淋盖地支之头,癸水七杀巳火之势,伤官见官方致感情不利。 当然,杨易德这里并不是要反对论八字藏干,八字藏干并不是不可论,而是要分体用之道而论。正如四柱名著《滴天髓》地支篇有言: “阳支动且强,速达显灾祥;阴支静且专,否泰每经年;原注:子、寅、辰、午、申、戌,阳也,其性动,其势强,其发至速,其灾祥至显;丑、卯、巳、未、酉、亥,阴也,其性静,其气专,发之不速,而否泰之验,每至经年而后见。” ——此处把午火作为阳支,即明显不以午火中藏干丁火来论阴阳。此正是因为其以午火为阳之火是为体,故作重点来论,不提午中之丁,是因丁火仅为阳中之阴非体而为用之故。是故,凡为用之神,若干无所需,自然不论;此是为体用之道,切莫颠倒。 再如任铁樵亦对此段作出评注,同样有类似阐意,其言: “地支有以子至巳为阳,午至亥为阴者,此从冬至阳生、夏至阴生论;有以寅至未为阳,申至丑为阴者,此分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也。命家以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若子从癸、午从丁,是体阳而用阴也;巳从丙,亥从壬,是体阴而用阳也。” ——此处很明显地指出了命家应该以午火为阳,应分体用之道。故但凡论八字地支时,当以先考虑地支本身(包含但不仅限于)五行的阴阳属性为主,而非当今后学:多仅以八字地支藏干见藏干、八字藏干又见天干之干干泛泛而论。 http://www./bazi/2497.html ====================================================================== 地支藏干学说的建立,本身是很精妙的,随着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交合而化育万物。而我们常说:“人类是大地的孩子”;地支藏干便也可以当作为天气下降后遇到了大地,而大地作为母亲因而孕育着人类;所以,地支藏干被称为人元,非常形象。 天干、地支、人元,此是乃天、地、人三才,三才具备而论命,方可以称为在论述一个完整的人生。是故,杨易德昨天虽写过一篇《谈八字地支藏干被滥用的现象》,但并不代表这就反对这地支藏干的运用,而相反,还力挺地支藏干的活学活用。 但是,地支藏干关键却是要运用正确,虽然地支藏干可以有助于取众多之象,可以很灵活地变通,但是变通的却一定只能是限于宽度,而非长度。即使运用得再灵活,也切记要记住这两个大忌: 1、论述藏干时,勿将其超出地支藏干自身力量的范畴作论。比如,以冲出的地支藏干和天干力量作为等同,一定是滥用。 2、勿作出喧宾夺主,体用颠倒之用。比如,以地支藏干来代替整个地支的作用,而忽视了地支本身的作用,忽视了人元乃是地元所生,是地主宰人而非人主宰地的核心。若忽视就是大用(将其力量过大地使用)。 此外,在天干地支中,地支藏干,实非独立的整体,而它所反应的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对应关系。地支就像人类的母亲,天干又像人类的父亲。论地支藏干,则就是论其人与天地父母的对应状态,因而判定各自的旺衰和相处是否融洽关系。所以,地支藏干贵在论其生克帮扶的运用,论其有无根基力量的驻扎,论其全局气象深浅的多寡;而绝对非当今易学界部分人们常常运用的诸如:“某某地支藏干被冲出后与某某原局天干相合”之类,因为:天乃为父母,人是由父母所生,但有父母时还没有人,故岂能与父母相合?又似古人谈君臣之礼,主内须分,上下相顾,作为历来制定纲常、讲究伦理的古人,更不可能制作这样一个“天干与地支人元藏干相合”的理论。而今人却遍用这个理论,只能说属于过度滥用地支藏干的表现。 此外,地支反应的应整个地的状态,天干所反应的是整个天的状态,地与地之间的生克,乃是地支之间的生克,又非藏干的生克;天与天之间的生克,乃是天干与天干的生克,也非地支藏天干与天的生克。而天与地的生克,方可以论到地支藏干。人元则藏在地中,地气有,则人元旺,天亦有生气,则三才和。而地气无,则人元衰,天纵有生气,而三才有憾,天气藏耗于地而人元衰竭,则必代表天地万物难生,病在天气无根之症。 最后,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当只有天地生克阴阳两气相交时,人元之气方能发动;当只有天地两气开泰时,人元之气方可以有吉利之征兆,所以论地支藏干若不先论天地则无所可论。 以上是杨易德所认为的地支藏干之理,无论说得对与不对,学术无高低,欢迎各抒己见。 http://www./bazi/252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