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爱和婚姻幸福(一):爱的条件

 fentouge 2016-10-06

迈克尔·莱特曼博士与迈克尔·萨尼利维奇和叶夫根尼·利特瓦有关《爱与婚姻》的对话(时间:以色列,特拉维夫市 2007年7月12日)

(图注:上图为莱特曼博士,下图为萨尼利维奇和利特瓦

朗读:“喜马拉雅FM”个人微电台主持“——仰望星空_kabalah”。


利特瓦先生: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全球最知名的卡巴拉学家兼科学家莱特曼博士。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话题:“爱、家庭、母亲和孩子”。现在我把话筒交给我的朋友——国际卡巴拉智慧学院的老师萨尼莱维奇。


爱的条件


萨尼莱维奇:你说到完全的相互作用——爱——存在于动物层面上。但是,当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的时候,这也是爱的表现吗?


莱特曼博士:不是。这是自然的法则——生命持续更新的法则的一种体现,当生命的下一代在上一代,过去的一代的死亡的基础上出生的时候。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人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


同样,生命循环周期中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除非我们在先前的生命消失了,否则我们将不会在下一个生命中出生,也将不能引领我们向目前我们还未知的领域发展。对我们来说,这种发展似乎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它却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因此,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或是一头小牛只是在履行着自然的法则,它们之间没有恨,也没有爱。自然法则就是这样实现并维持物种之间正确的相互作用的,这里完全没有那个“自我”的参与。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层面的存在没有“自我”。植物和动物机体以及其身体的细胞的存在是建立在它们相互间的正确的相互联系上的这一点非常地显而易见。


然而,人类应该把他们的欲望、他们对自然法则的知识和他们的意图纳入到正确的相互联系当中来。如果我们人类能够理解到这一点,改正我们自己,愿意主动参与到这个整体性的发展和相互作用当中来,那么我们就能开始理解自然,就能揭示出自然中那些我们今天还无法感知到的部分和真空地带——新的维度、新的世界。在那儿,我们将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在生之前、在死之后,都存在于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永恒的状态中。


卡巴拉智慧被称为神秘的科学,因为它揭示了这个宇宙隐藏着的这些未知领域,这些我们虽然身处其中,但因为与其相对立而至今仍未能感知到的领域。我们的利己主义不允许我们感知到这些在不同维度里伴随着我们,但向我们隐藏着却真实存在的现实。所有这一切都只依赖于人类把那种普遍的恨(利己主义)向爱(利他主义)的转变——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只有这样,地球上的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家庭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简单而和谐。


在卡巴拉智慧中说到:“除了丈夫与妻子,还有上帝存在于他们之间”——也就是那个最高的光,那个神圣的光照耀在他们中间。世界上再没有像丈夫与妻子这样两个象征着完全对立不可能存在任何联系的个体了,除非那个控制着整个宇宙的创造者和爱在他们之间被揭示出来。但是,这时最终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法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控制信号是如何从这个更高的层面上降临到我们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此为基础建立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东西。


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品质,是我们应该被教会的品质。卡巴拉智慧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爱邻如己”,因为通过获得这个品质,我们才能实现全世界全人类的团结、完整、统一。


利特瓦先生:你从科学的观点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真正的爱的图画。但是,那些感到内心痛苦、想法简单的人们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把感知到的这个痛苦当作了爱。怎么向他们解释这种痛苦的感觉不是爱呢?


莱特曼博士: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人类在其目前的存在状态下,我们用一种完全与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东西相对立的品质来代替了爱和爱的缺失,卡巴拉智慧对这些都有解释。


我们现在是在把那个能给我们自己带来快乐的感觉的东西叫做“爱”。例如,我爱咖啡,因此我才喝它。当我喝咖啡的时候我会感到高兴,这就意味着我爱它。换句话说,我爱存在在于咖啡中的这个快乐,但这不是我们正在探讨的爱。你将爱这个词用在了对待一个事物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态度上了。


那么,“我爱这个女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喜欢我自己使用她时给我带来的快乐的感觉,可能是性爱带来的生理上的快乐,也可以是我“爱”的女人的漂亮脸蛋带给我们男人之间的攀比和虚荣心的满足等等。我有某种需求——空虚、欲望、虚荣、性饥渴等等,而她正好能弥补这些,使我感到愉悦。这就是我为什么会爱她的原因。那么,我是真爱她呢?还是我爱从她那儿能够得到的满足我自己的那种愉快的感觉呢?


所以,我其实是爱我自己,我爱她,是把她作为一个给我带来快乐的源泉,就像我爱鱼或肉一样。事实证明在这里根本不存在真爱,我们不应该把这叫做“爱”。


真正的爱不是从某人那儿得到愉悦,而是给予。“爱你的邻居”这句话意味着满足另外一个人的渴望,是你对他的态度的一种外在的表现,这才叫做“爱”。


当你想要满足另外一个人的需要的时候,你开始能感到你爱的人需要什么,在满足他或她的需要的过程中,你向他或她表露出的态度,这才叫做“爱”。如果你只是想接受别人带给你的快乐,那么这叫做“对快乐的利己主义的接受”,这不叫做爱。


当然在接受时也有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当你真正感受到另外一个人的爱,并且了解到如果你接受了他的爱,实际上才能使他感到快乐时,那么你可以用这种为了给予对方快乐的方式来接受他给你的爱的方式来回馈和表达你的爱。


这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他知道他妈妈想让他吃些粥,于是他就吃了。那么,他这么做就给他的妈妈带来了快乐;如果他不享用这顿饭的话,那么他就不能给他的妈妈带来快乐。他应该享受他妈妈给予的爱,而他妈妈也会因为他接受了这种爱而感到高兴。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甚至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例子中了解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像在丈夫与妻子、男人和女人这种严肃的关系系统了。这种在人类社会中的两性之间,或在团体以及党派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这应该从孩提时期就教育大家。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人就不可能真的成长,也就不能理解如何生存、如何恰当组织社会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了。


关于这个话题,已形成了很多的理论。这些理论相互否认,遵循任何一个理论都会导致我们失败。


利特瓦先生:有的女人说她与一个她根本都不爱的男人结婚不是因为爱他而仅仅是因为这个男人爱她。那么,她与这个男人结婚是想使他高兴吗?这种爱是你一直在说的那种爱吗?


莱特曼博士:不是。“他爱她”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人把他对另一个人的恨转变成爱之前,这个人是不会了解并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别人的感受和愿望的真正含义的,他不能理解当他为了满足另外一个人的愿望而把别人的愿望当作自己的愿望去实现是什么意思。只有当他把自己当作满足他所爱的人的工具的时候,这才叫做“爱”。


你提到的那些人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不知道。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从这个接受的层面上升到那个给予的层面的时候,我们(在家庭中、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社会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彻底改变。“爱”这个词有个非常通俗的名称,我们还称这个品质为“给予”。拥有这个品质的人将会开始感到和谐,与自然的完全融合,并且达成永恒和完美的感觉。


当一个人超脱了他或她的利己主义的小世界的束缚的时候,这种品质就能在他或她的内心中形成。而当他或她希望把自己局限于这个小世界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结果将会是:幻想的破灭、吸毒、离异等等的发生。我们不可能依靠我们自己实现这些伟大而崇高的状态,我们只有像自然给我们展示的那样通过获得自然的爱所给予的品质并因而与自然统一时,我们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萨尼莱维奇:一个人能检验他是爱还是不爱吗?


莱特曼博士: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我们仅仅开始发现我们是绝对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不是在爱,而只会尝试着在大家间相互赞同,因为直到我们的利己主义由内向外爆发打破这些关系的束缚,打破这些脆弱的协议之前,我们都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忘记争吵而后才能和解。连接我们的共同的纽带是孩子,我们以伴侣的身份存在,共享着同一间公寓,但这不是爱。


在卡巴拉智慧看来,爱有着一个非常广泛的科学的定义。简要和大致地说,当一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人的渴望和需求,且能满足对方的这些需求的时候,这就是爱的时候。当一个人在使他人满意时他自己在那一刻的感觉就叫做“爱”。在那同一个时间,他自身也感到非常开心。


我们回到夫妻关系这个方程中来:“除了丈夫与妻子,还有创造者在他们中间。”创造者就是自然的那个普遍的给予的力量,是爱的普遍力量。如果丈夫和妻子开始培育这种绝对的给予的关系,那么这个真爱就诞生了,在他们中间的这种三重联系就形成了。没有这种给予的品质的存在,这种人类最基本的单元的存在都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这就是为什么离婚和家庭破裂在全世界泛滥的根本原因。


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努力超越自己的利己主义本性上升到这种相互给予的层面(创造者的层面)上来时,他和她才能成为真正的夫妻。这是人类必须要经历的一种非常困难的改正过程。卡巴拉智慧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实现这个。


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的精神的空虚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破裂的家庭关系将会引导人们到达这样一种状态,到那时人们将会开始不遗余力地去获得这个品质。人们将会下意识地、本能地开始理解这个观念的存在,目标虽然遥远,但是必须实现。在他们降落的最深处,他们将开始感觉到一种上升的可能性,而且他们一定会这么做。因此,我对此非常乐观,爱终究会到来的。


利特瓦先生:一位来自索契的女孩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已没有一个男人会为了他心爱的人而愿意从桥上跳下去。那么,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被浪漫的爱情所吸引呢?


莱特曼博士:这曾经是可能的,因为男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得到那些不是很明智的女性的利己主义者的好感,而且他们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由某个人的“自我”的微不足道的感觉造成的,由某个人内心世界的不成熟的发展造成的。为什么他应该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伟大呢?他不应该这样。


一个男人应该在意他是否与某种特殊的标准——永恒和完美——相一致,而不是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如何地好,也不是如何顺从某人的暂时的利己主义的欲望。一个人为这个浪费自己,浪费自己的生命是可耻的。因此,一个男人为让某个金发碧眼的女郎看他一眼而从桥上跳下去,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这只是一种交换:从桥上跳下去是为了获得某种愉悦,这跟爱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拿这种残酷的极端的利己主义关系与人们当中存在的那种爱和给予相混淆,爱是能够感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并希望满足对方的愿望时带来的感觉。(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