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世人神往的中国第一长洞

 荷塘月色书房 2016-10-06


令世人神往的中国第一长洞

——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距绥阳县城50km,距遵义市92km,属洞穴科考、探险、旅游观光型景区,早在八十年代,中、日洞穴专家就对双河洞进行探测,到2006年4月,由中、日、法洞穴专家联合探测。2013年中国、法国、葡萄牙、瑞士四国联合考察团获悉,中国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溶洞已经发现长度达151.899公里,逼近亚洲第一长洞洞长。一位来自法国的洞穴专家也表示,洞穴的探明长度仍在不断增长,有可能达到200公里左右。此次专家团中囊括了洞穴学、水文学、生物学、医学细菌学等各方专家,考察的重点将对亚洲第二长洞——贵州绥阳双河溶洞进行进一步的测量,以及对溶洞中发现的地下暗河资源进行再次核查和测量,并对洞穴中的生物状态、新物种进行分类和核查。

 双河洞穴系统为中心,共有各类洞穴168个(洞口)。仅双河洞穴系统就有24个洞口(包含了落水洞、天坑、地下河、盲谷及洞穴内的各种次生碳酸钙和硫酸钙沉积物),另外还有大洞、莲花洞、小鹰岩洞、石鸡沟洞、麻王洞、柑子树洞、钻岩孔洞等。落水洞及盲谷主要有让水盲谷――大洞、罗堰大沟――下洞、红罩子洞等。天坑主要有团碓窝天坑、龙塘子天坑等。所有洞内均不同程度分布有各种洞穴次生碳酸钙沉积形态(钟乳石、石笋等)。其中尤以卷曲石洞和石膏晶洞最为精彩。600多m长的卷曲石洞内卷曲石与各种形态的碳酸钙沉积形态相互辉映,如此大面积的卷曲石国内实属罕见。1300多m长的石膏晶洞内,石膏沉积形态多样,既有大型的石膏幔、石膏钟乳、石膏石笋、石膏石柱等,亦有小巧精美的石膏晶花、石膏卷曲石、石膏晶簇等,更有罕见的纤维状石膏、絮状石膏、兰色石膏壳等。分布面积如此之大,形态类型如此丰富在国内可说是首曲一指,在世界上也未见报道

溶洞群主要有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大风洞)、山王洞、罗教洞、连望洞、杉林洞、罗汉洞等,各洞都有鲜明的特色。双河溶洞群洞穴景观因其独特性、多样性、完整性而被喻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优美原始的生态环境,浓厚的乡土气息,恬淡的田园风光,广布的森林温泉景观,构成双河洞集洞、林、山、水,地下、地表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




让水峰丛槽谷:

两个大致平行的断层之间的陆地下沉形成谷地,谷地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岩层较坚硬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山峰,组成峰丛,让水峰丛槽谷就是这样形成的。槽谷中有许多溶洞,主要的有柑子树洞、大洞、石鸡沟洞、麻王洞、小鹰岩洞、莲花洞、嵌壁滴泉等,洞中多有地下水。小鹰岩洞、莲花洞中还有地下瀑布。谷中山峰多呈较规则的锥状和金字塔状,如拇指峰、猛犸峰、脸谱峰等,构成了典型的峰丛槽谷喀斯特组合地貌形态。

让水洼地:由于两个断层之间的地方相对下沉为四周最低点,就形成了让水槽谷洼地。在洼地中一座峰丘的底部有一个落水洞,是岩层断裂错位而显露出来的地下溶洞,名叫大洞,大洞中有一处天窗,是由于洞顶岩层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流入洼地的地表水由此潜入地下,使这个洼地成了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漏斗。

莲花洞:莲花洞为一水洞出口,洞口高80米,宽8米,洞的后端有一处20多米高的三级地下瀑布。地下瀑布是地壳发生垂直错动,使水洞前后段发生垂直位移形成的。莲花洞中的流水也有丰枯的季节变化。丰水时节,水流从洞中涌出,在洞外形成一道瀑布。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2.31平方千米,东西宽19千米,南北长20千米,位于北纬28°0625~28°1925″,东经107°0223~107°1409″,是岩层向上弯曲拱起的背斜山地。保护区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其中以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了丰富典型的地表、地下立体双层喀斯特地貌结构,主要表现为峰丛、峡谷、槽谷、洼地、溶洞、地上和地下瀑布等组合形态。地表原始森林共有植物1805种,其中有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濒危植物41种;有各种动物6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50种和鸟类171种,使这里成为了全国最典型的亮叶水青杠聚生地,重要的黑叶猴栖息地,和世界重要鸟区——中国三大观鸟胜地之一。

大鱼泉:该泉出露高程为660米,补给区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西部让水一带,平水期流量为每秒436升,洪水期流量达每秒2-3立方米。该泉有三大特点:一是水的颜色因含铜而呈深绿色,注入池武溪形成“泾渭分明”现象;二是每逢炎热少雨季节,地下水补给不足,弯曲的洞道就会产生虹吸现象,形成间歇泉,每1小时左右出一次水;三是常有大大小小的细鳞鱼和小黄鱼从泉中涌出来,向池武溪游去,大鱼泉因此得名。

公馆桥:这座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7-1910年),采石于附近姚坪山,是正安州知州郎承谟创建,为黔北第一大独拱石桥,称为“正南第一桥”。桥以方条石砌成,全长72米,跨度23米,宽7.2米,基脚与桥面护栏通高18米,桥南有石级47级,桥北有石级40级。桥两头雄踞着4头各1.5米高的石狮,桥栏上雕刻着鲤鱼跳龙门、神仙下棋等神话故事图,以及奇花异草、古禽怪兽图案,和多幅对仗工整的对联。

龙塘子天坑:龙塘子天坑为地下河天窗,是由于地下河顶板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呈椭圆形,四周绝壁高达百米,生长着斯栗栲原始林。一帘瀑布从近百米的高山上悬垂下来,跌入龙塘。塘水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两栖动物——大鲵出入。坑底有两个洞口,东部的洞中有地下水源源涌出,向西部的洞缓流而去,是一个观察地下河流动情况的好地方。

响水洞:响水洞是一个地下河出口。碳酸盐岩地区,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能在地下溶解出许多通道,有些地方的通道会扩大成洞穴。由于响水洞洞口位于6米高的陡崖上,有泉水从洞口涌出,跌下悬崖形成瀑布。瀑布下有一个岩腔,是瀑下的潭水长期翻涌掏挖,侵蚀而成。响水洞是因瀑布下跌发出声响而得名的。

麻王洞:该洞是一个出水洞,洞口高60米,宽30米,呈长条形,洞中地下河水,使人觉得夏天冰凉,冬天温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地下水源头较远,又深处地下,几乎不受地面气温影响。夏天水温低于气温,冬天水温高于气温,便给人带来了夏凉冬温的触觉感受。洞中水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

小鹰岩洞:该洞洞口呈锁孔状,高40米,宽30米,洞内有一50米高的瀑布,洞口上端岩面形似鹰脸。地壳的垂直错动,使洞道前后段发生了上下位移,地下水从较高的洞段流入较低的洞段,就形成了地下瀑布。地下瀑布还会对瀑后岩壁不断侵蚀,使瀑布位置向上游退移,这种现象称为溯源侵蚀。洞口上端的鹰脸岩面,是长期风吹、日晒、流水侵蚀,导致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芙蓉江峡谷:这是一处长4公里的峡谷,从上至下,分为断壁峡、黄鱼峡、大涧峡三个峡谷,被誉为小三峡,是河流对松软岩石进行切割形成的。小三峡的谷壁并不完全垂直,多为不规则形态,是因为岩石硬度不同,切割程度不一致造成的。其间有因可溶性碳酸盐岩被流水侵蚀或沉积而成的丘峰洼地、神鹰峰、白龙马、牛肝马肺、蛤蟆石、镇江石、千门洞等景观;有因岩层发生断裂或弯曲形成的猴子岩、壁挂、黄鱼洞褶曲、X型构造等景观。褶曲是由书页一样平行的多层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多处弯曲形成的;X型构造是平行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形成的。

麻黄洞:该洞洞口海拔高度为710米,洞内有季节性河流,洞道宽,长度大,四通八达。地下河流跟地面河流一样,其季节性是受地面补给水源的影响形成的。降水多的季节,地下河水量丰富,降水少的季节,地下河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就形成了地下季节性河流。

阴河洞:该洞是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最下层的洞穴之一,是一条地下河道,呈峡谷型,洞口高40米,宽15米。洞中有较多巨型块石及砂砾。巨型块石,是洞中顶棚巨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下来的。砂砾是地下河长期对洞中石块侵蚀、冲刷、搬运、堆积而成。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可以使地壳抬升,使地下水位下降。阴河洞就是在地壳抬升中形成的最下层水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