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用电气:“末位淘汰”前要设置缓冲期

 佳歌3 2016-10-06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文/杨志平 
末位淘汰法则就是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如何正确使用“末位淘汰制”使其有效发挥作用?

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是如此施行“末位淘汰制”的:他们将员工按能力排序,处于最后10% 的员工要么在90 天之内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公司内另一新的岗位,要么就得离开公司。也正因为通用电气重视拟裁员工的再培训,被裁员工得以在其他公司迅速找到工作,因此解除劳动关系对员工和公司都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

企业速读
企业名称:通用电气公司
企业年龄:123岁
员工人数:逾31万名
经营范围:器材、航空、商业等
主人公:管理者、团队、员工等
关键词:末位淘汰、奖优罚劣、精简人员、提高效益等
   
问题:我曾经带过一个6 人团队,大家各司其职,互相帮助,业务上没冲突,每个人也各有所长,堪称完美。后来公司引入评级制度,要求每个团队实行末位淘汰。我们团队在辞退谁的问题上耗了很久,最终还是有人妥协走了。后来,新伙伴加入,又要重新磨合,重新分工。留下的人迫于考核压力,默默竞争,时至今日,团队默契不再,人心涣散。作为中层管理者,该如何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激发成员潜力并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分析:末位淘汰适合单兵作战、强调激励的岗位,目的是精简人员,刺激他人。但前提是,不影响团队的正常运行。案例中提到的6 人团队显然不太适用这种模式。淘汰掉一人后,还需要引进新人,没有达到精简的目的;引进新人后,也不能保证好过前任,反倒把团队拖累了。这种团队,更适合制定团队的考核目标。

支持:我所在的公司也使用末位淘汰制,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我参与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我们要求每个团队制定自身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明确的绩效责任书,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考核周期结束时,按照绩效责任书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对于绩效达成或者绩效卓越的团队,不执行末位淘汰。否则不仅要末位淘汰,而且负责人也会被降薪、降级或调岗。

对于考核排名最后的员工,应当先让其下岗培训,再到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竞争上岗,调整到合适的岗位工作。如果竞争不到合适岗位,再终止劳动关系。这样既不违法,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另外,业绩不好的员工很可能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与岗位不匹配。企业招聘和培养一个员工是非常不容易的,设置缓冲期,也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

运用“末位淘汰”的使用建议:

1.员工人数足够多。两个人中淘汰一个人,和200 人中淘汰一个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无异于生死对决。

2.优劣的比例。“优”的比例绝不能低于“劣”的比例,而且如果整体是积极健康和不断进步的,不妨减少“劣”的比例。

3.“汰”的措施。千万不能一上来就解聘或逼迫员工辞职,而应该分析“劣”的原因:能力不足的培训辅导;不适岗的内部调迁再给机会;态度不积极的更要具体分析,是什么事件引起的,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