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公布 三位分子化学家获奖发布时间:2016-10-05 18:41来源:凤凰网
分享到:
【导语】:2016年诺贝尔奖化学奖授予让 - 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L·费林加三人,以表彰其设计并建造了“分子机械”。 ![]() 当地时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享,分别是让-皮埃尔·索维奇(法国),J·弗雷泽·斯托达特(美国),伯纳德·L·费林加(荷兰),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合成”做出的贡献 今天(5日)下午斯德哥尔摩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45分)揭晓了2016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Jean-PierreSauvage)、美国西北大学的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SirJ。FraserStoddart)以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费灵格(BernardL。Feringa)因其在“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成就获得此项殊荣。 此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科学家张锋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入选今年引文桂冠奖化学领域的获奖名单,被认为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争夺者。 二十多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90年—1999年 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美)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1993年:凯利·穆利斯(美)迈克尔·史密斯(加)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乔治·欧拉(美)对碳正离子化学反应的研究。 1995年:保罗·克鲁岑(荷)马里奥·莫利纳(墨)弗兰克·罗兰(美)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1996年:罗伯特·苛尔(美)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英)理查德·斯莫利(美)发现富勒烯。 1997年保罗·博耶(美)约翰·沃克尔(英)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丹)离子传输酶的发现,钠钾离子泵。 1998年:沃特·科恩(美)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约翰·波普(英)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1999年:艾哈迈德·兹韦勒(美)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 ![]() 2015年10月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 2000年—2015年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伊夫·肖万(法)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查尔菲(美)、钱永健(美),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英)、托马斯·斯泰茨(美)、阿达·约纳什(以色列),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贡献。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铃木章(日),发明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 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
|
来自: 智能人做超人 > 《诺贝尔奖/屠呦呦专题/科普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