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 ----------------------------------------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共账号【晒宝号】 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皇帝认为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懈慢,故酌定斋戒牌的样式,缩小尺寸,谕令各官员将斋戒牌佩于心胸之间,并得彼此观瞻,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 古人在祭祀之前,通常需沐浴斋戒,以示对鬼神的尊敬。斋戒牌是古人祭祀前斋戒时所佩牌子。斋戒牌的历史可以推到明洪武五年,但大规模成为祭祀时所佩警示牌,则是在清代。 雍正九年,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田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凡祭祀天地及祈谷常云大祀前,皇帝致斋於此,遇皇帝宿斋宫,恭设斋戒牌,置铜人於斋宫丹陛左侧。斋戒日,皇帝与陪祀大臣佩带斋戒牌,各宫悬斋戒木牌於帘额,是为斋戒大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