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单征文〕扬之水和孟晖女史的古典女性诗文物世界

 昵称36662856 2016-10-07

   初读扬之水的著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惊艳!男性研究群体为主的文物学,因为有扬之水女史的存在,豁然有了另一方新的天地,这倒不仅是因为扬女史在研究方向上对于古代女性生活及用具上有所开拓,还在于她在文字表达上的简洁优美,兼具了男性的专业与女性的细腻,与男性学者相比,扬女史对于文物有更多的细节描述与细腻的情感之托,不拘泥于以物写物,而在于呈现古人的生活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物为人所创,也是士人心之所寄。

       扬之水女史善于以古代文人诗文画之细微处来验证和品读博物馆出土的物,融汇贯通,令人信服之余还徒生许多想象。诗文中的种种用具,因为有她详细的考证和对其形态的描述,陡然就有了具体的画面,而熟悉的常只以意境来揣摩的古诗词,在扬之水女史的笔下,有了新的价值,成为古人生活具像的写照。两相对照,互为生辉。

   但扬之水女史的笔触是极为简洁克制的,她优雅的笔触似乎只为考证而设,不拖泥带水,也极少带私人感情,在阅读她的书籍的时候,在她优雅的语境中每每阖书呆想半天的我,因为她的留白,心如疆野。

       扬之水女史于诗经,历代诗词斗研究颇深,而这些又与她的博物研究融汇一体,不分彼此。以下我推荐她的两本著作,读来是极美的心灵享受。


扬之水《无计花间住》封面
扬之水:《无计花间住》,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这本以收录扬之水女史研究宋词的文章为主的书籍,对于中国词学上的一些现象及人物都有自己的评价,其中“有美一人”章节,从诗词到图画到博物馆的实画,考证了女性装饰的传播图及历代美人图散记录,从文字到图样,真是美极了!


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合编》封面
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合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这一本合编是扬之水女史名物研究的代表作,扬女史在序言中说到自己的理想是用名物学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打通,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下对“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择发“物”中折射出来的文心文事。诗中物,物中诗,考证古代女性的头饰簪戴,考证古代童嬉玩具,考证文人茶壶茶具,文房摆案,皆十分生动有趣,简蘩之间自有分寸。

   



    扬之水女史之著作,粉丝不少,但文学,历史,考古之专业素养不可或缺,有趣有味但有时也难免会对一些篇章望洋兴叹。而另一位女史,孟晖女史的诗文名物学著作,却是另一番风味,两者均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和名物学基础,扬之水女史偏重考证析辩,但孟晖女史的书,更具文学之味,读来是轻松的小品文之感。我将两位女史之书并列书架,扬女史厚重,孟女史轻盈,以供不同时候之读,甚觉有趣。

       孟晖女史写小说,也写散文,但不论何种题材,传统文化的浸润都十分明显体现在她的文字里。与扬之水女史相比,孟晖文中白话更多,在感情的收放上,也较无顾忌,更侧重以物来写古人之生活情愫,情感表达,以及自己的感悟感触。因此我觉得她轻盈,与厚重的扬女史正成一对诗文名物学的佳偶。她的《画堂香事》、《潘金莲的发型》、《贵妃的红汗》等书,便曾一度是我的枕边书,随手拿来一读,在香气弥漫的世界中沉入梦乡。?


孟晖:《画堂香事》
孟晖:《画堂香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画堂香事》一书是活泼的,作者是如此叙事的“春天来了,恋爱的季节来了!让我们到山坡上,到河边,采集芬芳的花草,送给新相识的可爱人儿”,由此作者开始以古诗文,开始写古代的各种香囊。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古人衣食住行中的种种香,在作者笔下皆是万般情意,而我们在这意韵清远的书香中幻想那些有香气的日子,逃避起我们毫无香气和情趣的生活,也是幸事一件。

       扬之水和孟晖两位女史都著作等身,她们在我眼里,都是意韵清远的女子,她们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古典世界,与美好为伴,她们在男性为主的名物研究中,开出了一朵清丽的奇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名物学之美,希望你也有机会领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