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文獻》叢書序 橋本秀美 學術從建立各種相關概念開始,逐漸討論各概念之間的關係,追求建設精緻完美的理論體系。不難想像,在這追求的過程中,脫離實有世界的傾向是不可避免的,因爲他們的出發點是諸概念,目標是理論世界的完美。西漢章句學發展到極點,遭到班固、桓譚、王充等的批評,班固等轉而主張兼通五經;南北朝義疏學發展到極點,遭到顏之推、王劭、劉炫等的鄙視,顏之推等轉而主張廣泛閱讀典籍。 朱熹以四書爲基礎建立一套經學體系,元儒紛紛爲之義疏,研究透徹,理論精密,理學理論貫徹到五經所有內容。於是出現一個悖理:五經所述既然不外乎四書之道理,讀五經有何意義?所以明代中期以後學者才逐漸轉移目光,開始閱讀漢注唐疏以及唐代以前各種典籍。 二十世紀史學界,曾經盛行馬列理論,經過諸多學者辛勤研究,所有歷史現象都被證明符合馬列理論。同樣出現的問題是:既然知道都符合馬列理論,還有必要學歷史嗎?我們利用概念、理論,可以收到以簡馭繁的效果,但這種概括方式走到最後,只能導致學術的貧瘠,甚至口號化。若欲拯救這種貧瘠,唯有回到文獻的豐饒世界裡。 經過八十年代的理論熱,九十年代的國學熱,近十年來文史領域的論文數量猛增,而我們又開始感覺到學術的空虛。現在我們要暫時告別學術界,跳出學術發展的大潮流,上岸腳踏實地,重新調查實有的歷史文獻,仔細探索各種概念、理論與實有文獻之間的關係。 我們不求速成,準備從容悠長地進行調查。首先要有可供調查的材料,所以我們策劃推出這套叢書。我們選擇最基本的文獻,尋找該書最重要的版本,盡可能全面、如實地展現其實有真相。因此,本叢書會有殘、破、髒、重、小等貌似十分糟糕的特點,而我們爲此感到驕傲。版片磨損,印葉殘破,背面有公文等情況,本叢書都如實影印,絕不加工。原版、補版儘量並列對照,不怕重複。爲便個人學者長期收藏、調查,又爲便掌握全書結構,先後對照,本叢書經過縮印。 希望本叢書能夠爲文史研究提供一片原始森林,既爲學界提供必要的稀有資源,又作爲可以退守的根據地。也希望本叢書能爲那些有能力體察實有文獻真相的同道所購,時常引誘他們踏進實有文獻的世界中。 編者按:《重歸文獻》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自2012年起陸續出版。已刊《影印宋刊元明遞修本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影印南宋官版尚書正義》三種,第四種《影印南宋官版周易正義》即將出版。 |
|
来自: 木头1018 > 《学术 政论 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