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角椅:清代帝王骑射武功的战利品

 学点就够用 2016-10-07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家具中,有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具,这是一件以鹿之犄角为材料制成的坐具——鹿角椅。

它的外型粗犷,造型奇特,是一件很有特色的家具。

说起来,这件鹿角椅可是清代帝王骑射武功的见证,它是清代帝王在木兰秋狝的战利品。

  鹿角椅源于木兰秋狝

(乾隆帝戎装像)

(楠木雕龙金漆鹿哨)(弘历射鹿图)

  清朝统治者是肇兴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世代以狩猎作为练武和谋生的手段,在关外荒垠无边的黑土地上,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寒流和蒙古高原吹来的狂劲风沙宛如一针强心剂给这支古老的渔猎民族注入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骁勇善战的性格。清代入关以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开疆拓土,大的战事活动基本结束,由于承平日久,驻守在全国各个区域的八旗“驻防兵”成了“机关兵”、“后勤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嬉武恬,战斗力极剧下降,当初这支骁勇善战的劲旅即将蜕变成画中之虎。康熙皇帝继位后,发生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费八年时间,依靠起用赵良栋等绿旗将领才平定了这次叛乱。在平定叛乱过程中,康熙皇帝敏锐地感觉到八旗军官兵贪图安逸,荒废骑射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清朝的统治基业,决定效仿古代狩猎的阅军制度,在塞外草原设立行猎的围场,通过野外围捕猎物来保持满族勇猛向上的精神面貌。

  康熙十六年,当平定三藩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他就率领京师八旗兵出长城口外行围,以训练士兵。公元1681年,康熙再次率八旗兵出长城喜峰口,经宽城进入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旗,会合当地蒙古王公贵族以及三千蒙古骑兵,长驱北上,一直登上蒙古高原东南角的塞罕坝,然后又转向西南方向,沿途一面射猎,一面选择围场。经过半个多月的勘测,他选择了北接蒙古诸部、南近北京、道里适中、气候凉爽的地方,拟设围场。在康熙的授意下,喀喇沁、敖汉、翁牛特、克什克腾、巴林等诸蒙古部以“敬献牧场”的名义,“以为搜猎之所”,这就是木兰围场。围场的建立,其目的就是“习武木兰,毋忘家法”。木兰围场建立后,以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对于行围打猎兴趣盎然。康熙帝曾48次出塞行围打猎,每次行围大约20天左右,与康熙帝一同前往木兰围场的还有京师、盛京驻防的八旗官兵及蒙古各部。并曾告诉他的臣下说:“有人谓朕塞外行围,劳苦军士,不知承平日久,岂可遂忘武备!军旅数兴,师武臣力,克底有功,此皆勤于训练之故也。”康熙把几次平定叛乱的功绩,归功于围猎训练之勤,这说明他本人确是从练武出发进行狩猎的,康熙晚年曾对他的近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二十、豹二十丑、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而到了清高宗乾隆帝在位时期,他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乾隆帝弘历对围场行猎的兴趣丝毫不亚于其祖先康熙皇帝,一直保持着“皆因田猎以讲武事”的习俗,乾隆皇帝曾谕诸大臣曰“夫行围出猎,既以操练技艺,练习劳苦,尤足以奋发人之志气。”几乎年年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到塞外的木兰围场进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这场声势浩大的围猎活动就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木兰秋狝”。

  木兰秋狝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哨鹿”方式诱捕合围猎鹿,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何为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雄鹿角,在树林里模仿学公鹿啼叫,引诱母鹿,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猎场所。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的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狩猎开始,先由管围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圈内密林深处,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闻声寻偶而来,其他的雄鹿为了争夺雌偶也随声而至,而这些求偶的鹿群聚集到了一起,恰好也成了其他野兽的美味盛宴,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如此由人为模仿雄鹿求偶的诱猎行动最后形成了一个行猎链条,雄鹿求偶,群兽逐鹿,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以张三营行宫(现隆化县境内)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清代的木兰行猎是一次大规模的围猎活动,每一次围猎活动结束后,收获最丰厚的猎物都是那些在行围过程中被猎杀或生擒的鹿,而兴致高昂的清帝会谕令把捕获的大大小小的雄鹿犄角割下,随体屈颉,制成鹿角椅,以志纪念。

  鹿角椅存世稀少

  这件鹿角椅就是清代帝王塞外行猎的历史见证。此椅通高131厘米,宽92厘米,坐面高53厘米。它的造型很独特,四条腿用四支鹿角组成,鹿角横生的支叉恰好形成托角枨向上支撑着坐面。坐面为黄花犁木制成,略呈扁平葫芦形,前沿微向内凹,外沿用牛角包嵌成两条横向素混面,两条牛角片中间嵌一道象牙细条,坐面两侧及后面的边框上装骨雕勾卷云纹花牙。鹿角椅的靠背扶手,系用一支鹿的两支角做成,两支角的根部还连在鹿的头盖骨上,正中用两支两端作榫的角把坐面和两支做椅圈的鹿角连在一起。椅圈的角从搭脑处伸向两边,又向前顺势而下,构成扶手。此椅靠背处则植以两支竖角,竖角中间镶上一块红木板,上以隶书镌刻着乾隆壬辰时的题诗:“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神威讵止群藩讋,圣搆应谋万载绵。不敢坐兮恒敬仰,既知朴矣愿捐妍。盛京惟远兴州近,家法钦承一例然。”从诗意可知,此椅以康熙时所猎获的鹿角所制。此椅还附有一只脚踏,其四足亦采用小鹿的鹿角制成,小巧玲珑,灵秀可人。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他的《御制诗集》里,曾专门咏诗提及这件鹿角椅,足见它在乾隆心目的地位。在历史上,除了紫禁城外,东北的盛京和承德的避暑山庄也曾保存有清代帝王留下来的鹿角椅,可惜由于清代末年,国势衰微,战乱频繁,许多旧藏的鹿角椅都毁于战火,现在只有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个别博物馆里还珍藏有为数极少的鹿角椅,更显得弥足珍贵。本文所介绍的这件鹿角椅,虽然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保持完好,实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