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会感叹“落花”与“流水”?

 冰海明月 2016-10-07

三养斋 

我们为什么会感叹“落花”与“流水”?

落花与流水,本无关联,但古诗词中,常常有人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发出许多感叹。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写到: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两个“自”字,写出二者之间各自的独立、无情或无奈,落花径自飘零入水,流水径自滔滔而去。落花飘零,也许是无奈,而流水径自流去,不改丝毫,实属无情了。作者把自然界两个无关的现象硬拉在一起,用以表达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倒也确切。

南唐后主李煜极喜欢把二者描写在一起。他的《浪淘沙令》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面对“别是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作者以“流水落花春去也”比喻,感叹江山已别,如落花飘落,随水而去,今日与昨天,犹如“天上”与“人间”。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记载: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时也说到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的诗句,说的是禅理,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化用成许多诸如“落花已作风前舞,流水依旧只东去”的诗句,用以表达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悲叹。

我们为什么会感叹“落花”与“流水”?

其实,人们为什么会感叹“落花”与“流水”,李煜的《相见欢》可以告诉我们大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词中突出了“落花”和“流水”各自最突出的特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水长东”。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花,总是花开一季,美不长久,所以作者叹息“太匆匆”;只有水是是昼夜不息,滔滔东去。所以,林花在“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匆匆凋零,怎么不令人悲叹?

唐陆龟蒙的《惜花》更清楚地解决释了人们感叹“落花”“流水”的原因: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

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

人们总是感叹生命的短暂,故见落花而伤怀,为花生愁,正是替自己的未来担忧。

“落花”与“流水”,代表短暂与永恒。人们总是渴望人生如春花般美好,如流水般连绵不绝,生出悲叹,势在必然。

我们为什么会感叹“落花”与“流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