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禹州网

 陶斋333 2016-10-07

李红召近影。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原产地在禹州市神垕镇。目前,人们在博物馆能看到的最早的钧瓷大多是宋代生产的,唐代生产的极少。那么,唐代的钧瓷什么样呢?

  唐钧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发掘唐墓,一批窑变花注子、罐等器物进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河南郏县黄道窑、鲁山段店窑、禹州赵家村窑等处发现了花釉瓷器,即我们所说的唐钧。 唐钧是在匣钵内烧成的,并非裸烧,有名的有禹州神垕窑、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郏县黄道窑、禹州扒村窑和山西交城窑。 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唐钧多为器皿类,如碗、盆、盘、罐、坛、注子、瓶等,突出实用功能,造型凝重简练,庄重丰满。其釉色以黑白为主色调,但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温度的变化有流动感,呈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给人特殊、丰富的审美体验。

  近日,记者在神垕镇采访时,在古玩市场偶然看到盛唐钧窑的广告牌,上面的“唐钧”图片极具唐钧神韵,深深地吸引了记者。记者经打听得知,盛唐钧窑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红召3年前创建的窑口。尽管该窑口创建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李红召在业界也名不见经传,但该窑口因专做唐钧而受到业界和藏家的关注,而且做得风生水起。

  于是,记者改变采访计划,慕名来到盛唐钧窑,采访了李红召。

  李红召今年42岁,白白胖胖的,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他性格开朗,说话时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

  坐在二楼的茶台前,寒暄几句后,很快就说到了正题。据李红召介绍,他是土生土长的神垕人,从小喜欢钧瓷,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学烧彩瓷,后来跟着舅舅学造型。22岁那年他开始做仿古瓷,做得最多的就是黑唐钧。他自己做造型,自己上釉,因没有实力建窑,就让别人的窑口代烧。当时,李红召做的唐钧卖到三四百元一件。干了两三年之后,他和当时神垕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揣着发财的梦想,带着妻子到北京的潘家园古玩市场贩卖仿造的古瓷,一干就是10年。

  听李红召介绍完自己的简历,记者带着半开玩笑的口气问他:“在你们神垕,有不少窑口的大师在接受采访时会说出生在钧瓷世家,从小就喜爱钧瓷,你能谈谈从小是怎样热爱钧瓷的吗?”

  李红召认真地说:“我从小对钧瓷的狂热连父亲都有些不解,那时总想知道从山上拉回来的土,用水和成泥,再做成坯,放在窑里一烧,咋就变成五颜六色的钧瓷呢?上五年级时,班里一位同学的父亲在钧瓷一厂实验室工作,负责记录钧釉的配方以及每一种釉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一次,他把父亲记录钧釉配方的本子拿出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我早就听说釉方是保密材料,就多了个心眼儿,软磨硬泡地向他借过来,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笔记本上记的配方全都抄了下来。我父亲那时也没见过那么多配方,看到我抄的配方后,少见地夸了我。”

  李红召说到这里,起身走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米黄色的笔记本。记者接过一看,上面记的全是配方,有“梅子奇配方”、“苹果绿配方”、“黑眼釉配方”、“钧花釉配方”等,还有每一种釉的烧制时间、应注意的事项,密密麻麻,尽管字歪歪扭扭,但还算看得清。看来李红召的确是一个从小就热爱钧瓷的人。

  “我是2009年年初从北京回来的,在我家的老院里创建了盛唐钧窑。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窑口,做自己喜爱的钧瓷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夙愿。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太爱钧瓷了,尤其是唐钧。”李红召说。

  “你为何选择从唐钧做起?唐钧好烧吗?”记者问他。

  “在北京潘家园的这些年,我也接触了许多做其他瓷种仿古瓷的艺人,也学到了其他瓷种的仿古瓷制作方面学到了的技艺。但我还是觉得钧瓷窑变神奇,色彩斑斓,富有挑战性。因此,我从建窑伊始,就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从最拿手的唐钧入手,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大最强,然后开发天目釉茶壶系列,将钧瓷的黑釉做到极致。我如果做一般的钧瓷,恐怕这辈子也赶不上那些大师。顺便说一句,唐钧也是‘十窑九不成’,难烧。”李红召感慨地说。

  李红召把记者领到一楼的展厅。看惯了五彩斑斓的钧瓷,初次看到这么多黑白相间的唐钧,记者顿觉新鲜。李红召介绍说,唐代钧瓷的特征大致可用“厚重”来概括。从考古发掘出的唐钧来看,唐代钧瓷是以黑釉上泼斑、爆斑为代表的。窑变后的釉色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温度的变化有流动感,呈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这一美学成就与宋代钧瓷红紫相间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其工艺技法与宋代钧瓷一脉相承。唐钧胎质呈土黄色,一次烧成,不分素烧和釉烧,其烧成温度为1250℃—1300℃。先在素坯上均匀施釉,再随意点斑、泼斑或抹斑、爆斑等,常出现釉泪、釉痕、釉淌等凸凹现象。足部多半无釉或半釉,主要是为了避免釉体流动过大,造成粘足等缺陷。

  记者看到,李红召制作的唐钧造型古朴、丰润、浑实、庄重。从釉色上看,釉层丰厚、坚实、强硬,有一种力量和动感,显示着张力和亢奋,饱满向上而不轻浮。它们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隐蓝,蓝中泛白,蓝白黑相间,且黑白色过渡自然,釉体斑纹流动感强,呈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

  李红召介绍说:“唐代钧瓷的艺术感受力,表现为厚润、美满,融合天地自然之美,无造作矫饰,厚润美满中张扬着恢弘和庄严,在沉稳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奔放和激荡。总的来讲,唐代钧瓷的特点是以花釉彩斑的艺术风格,结合丰润端庄的造型,逐渐由日常生活需要过渡到审美需要的行列,以厚润端庄的审美风格称雄于世,为以后钧瓷业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烧制的唐钧与古代的唐钧相比好在哪里?差距在哪里?价格和销路咋样?”记者问李红召。

  “我烧制的唐钧工艺比古代的先进,器物更规整,釉肥玉润,爆斑自然。要说差距,毕竟是仿、是学,无论如何烧制,看上去都会缺一些古朴的神韵。目前在神垕,我烧制的唐钧还有点儿名气,价格也不错,作品主要卖给钧瓷收藏爱好者和外地的博物馆,最近做的一批唐钧是南方的一个私人博物馆定的。”

  在展厅的东侧,记者看到博古架上摆放着几个茶壶,通体透黑,器物上布满了圆圆的斑点,但都有瑕疵,不是开裂,就是流釉。

  李红召走过来告诉记者,这就是他正在研制的天目釉茶壶,现在正处在试验阶段。据李红召介绍,天目釉是一种黑褐色或黑褐底色上有条状花纹或斑点的色釉,原料产自浙江天目山。天目釉品种繁多,名贵的有油滴、兔毫、星盏、黑定盏、鹧鸪斑、玳瑁、黄天目等。以前,神垕只有已故的刘富安大师烧制过精美的天目釉茶壶,前几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也曾烧制出精美的《滴珠天目尊》,但这种釉太难烧。

  “现在,钧瓷壶风生水起,其价格节节攀升。我想做天目釉系列钧瓷茶壶,目前正在攻坚,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会做下去,直到成功。”

  “要等你多长时间?”记者问他。

  “不会太长时间,到时请你来看开窑。”李红召自信地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