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努力给您一点藏讯
陶瓷收藏——玩品选老瓷,投资理财看明清。陶瓷行当里有一种奇特且泾渭分明的文化现象,很是耐人寻味。商界精英,大多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而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 有人说,收藏陶瓷,能赏玩到老窑瓷器是高雅,能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是有境界。也有人认为,明清瓷器继承了千百年高度发展的陶瓷技艺,有了更多创新,作品也更有艺术价值。 相比之下,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无疑是漂亮的,摆在架子上的光彩肯定是高古陶器所没有的。作为装饰性的收藏,其备受商界精英关注。有了这份夺人的美丽,有了这批重量级藏家的关注,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增值快也就是必然了。
对古陶瓷收藏感兴趣的人肯定不会对各时代的代表器物陌生,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清三代官窑……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词。但是对“转变期”这个听起来模糊不清的词儿,大家可能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转变期瓷器出现了一批独具时代特点的器形,如炉以钵式炉为主,有别于元至明早期的双耳三足炉、明中期的直身三足炉;罐一般为直口、长圆腹、浅圈足,小罐因形状象莲子而称莲子罐;瓶以象腿瓶最具时代特色,康熙时又称一统瓶,取“江山一统”之意;与明末撇口、长直身、平底的花觚相比,转变期的花觚中间腰部往往稍稍突起一段。 清康熙早期至中期,逐步发展为大撇口、长颈、圆鼓腹、胫外撇、双层台底,这类觚又称凤尾尊。在纹饰上,转型期瓷器上大量出现了人物图案,另一方面也开始出现了诗书画结合的做法;同时在绘画上广泛受到中国画、版画和西洋画的影响。这种风格的嬗变与当时重建新的哲学思想体系,重个性、独创,重主体情感自由抒发的美学思想逐渐形成有关。 于是这一时期的瓷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新的营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折射出时代巨变的同时,也显现出继往开来的魅力和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除了转变期瓷器本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在逐渐被人们了解之外,还有另一些因素促成了它们成为收藏家新一轮追逐的目标。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古董市场出现了货源短缺的情况,受到总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藏家惜售手中珍藏。只能在专项收藏与过去所谓的“冷门”门类上挖掘新热点。“在传统的重器,比如说永宣青花、康雍乾官窑已经非常难以征集到的现实困境下,市场找到转变期瓷器作为新的上升点也是很有道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