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有言曰:荷之意莲也。莲之香气,始于它的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不着诸色,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久远。 中国人爱莲历史由来已久 “心中有菩提,足下生莲花”,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据史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随着民间信佛者的剧增和大量寺庙、石窟的修建,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 宋代以后随着荷塘风光、莲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图案的大量出现,莲花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明显的宗教含义。莲花纹继续发展,莲花的形态更是阿娜多姿,这时的莲花纹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她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以丰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莲花图案的广泛运用,有很多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如'莲年有余',有吉祥、幸福之意: '并蒂莲',象征纯洁的爱情; '莲籽',寓意'连生贵子'; '连枝藕',表示合家团圆,子孙满堂等等。 以莲入壶,莲年有余吉祥如意 以莲入壶,壶之怡神,始于制壶者的心境,品行淡雅了然,彰显但不张扬,犹如红绿相间,点点紫光环绕,香飘万里,不觉清心怡神。 自紫砂壶被世人广泛关注以来,紫砂壶的深层涵义一直是众说纷纭。是为壶,如果没有了实用性就成了一个纯粹的玩件,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此壶砌茶,端握壶把,重心平且稳;手微倾,壶流出水似飞流直下三千尺,流畅自然,收放自如。莲花壶似稳重端庄又似孑骜不驯,又有一种人生的哲理蕴含在其中;其壶身略高略圆盛开的莲花造型,欲要包容这世界万千。 “莲年有余,吉祥如意”,这是中国人对生活的一种朴素美好的愿望;莲花瓣镶于紫泥之上呈现出另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中庸、祥和、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壶的圆润,字的洒脱,画的飘逸,使得莲花壶为众人所喜爱和收藏已在情理之中。 莲花的淡雅风尚,紫壶的暗韵之光,使得紫砂壶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两者的结合便会促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紫砂私人定制,订一把好壶留以传世, 订一把莲花壶,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如意, 再刻上自己喜欢的文字,妙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