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到孩子学习上差却游戏上优。是在正心上的问题。本来想讲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正心的。 和关注平台的朋友聊聊,觉得现在很多还是对正心的理解未到位。转而先来谈谈正心在现代应该怎样理解。 正心,现在的人多理解为思想,态度。这样说也是对的。但我个人的感悟。思想,态度,只能说到正心的一些部分,并不能完完全全的代替这个心。 心,古人有用来说思想,但心在古代上,也认为智慧是由心生的。正心生智慧。 《大学》“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对这段话的感悟是:古人讲心生智慧的本末终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道”是有大智慧了。 佛学的“戒定慧”。持戒修定生慧,持戒是使心不跨越到不合道的,从而修养到定,由定中自然生慧。 有点微妙相同。 儒家学说在指导我们,智慧是怎么样来的道理。 我借几个方面来说说“知止,后定静安虑,得”,由知止,后定静安虑,到得智慧的道理。 一个班级中,我只要见学生做作业的状态,我就基本能知道这个学生的学习如何。好的学生,所有举止活动神情,都是定在和作业有相关的。甚至有的入定到忘记周围的境界,走到他身边,他都未必知道。这类学生的成绩从来都是好的。反观差生,做作业从来没有安份。心不安定。 你到网吧看看,玩游戏玩得好的,都是一心定在游戏上的。 所以只要心定在某方面,某方面就比较优秀。这真是由定生慧。 这些说的不是牵强附会的吧? 反过来看,有大智的表现出来的外显是定,安定。曾国藩是儒家人物,当时有个英国显要来访,他陪客人谈话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离座站起来时,英国人发现瓜子壳圈出来两个脚印,表示他坐在那儿几个钟头,两条腿没动过!所以一个学业有成就的人,必然是正心到位,体现出来的是定。 一个富贵的人,都是外显神气安定,绝对不是火车站上那小偷的眼神游离不定的气质。我们也可以反证说,贵贱由安定与否显示了。 孩子是要富贵还是贫贱?就看你能不能教育他能不能正心安定。 学校的老师是不会教孩子“知止,后定静安虑,得”的。只是在教学上,学生求学的过程中恰恰符合到这个“道。”基本上多是逆过来,先修身,通过修身规矩到正心。这样逆转的方式,致使很多学生有学识但人心还是有浮躁。 看许多平时考试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很容易发挥不正常,都怪出题。其实考试出的题目,与学习的都是相类的,或在此基础上发越来的。为什么会失常?是正心的原因。“定”的功力未到,一遇到高压的,过压的就浮动了。 我们家长也要学习“正心”。自己都不知道的,又怎么能教育我们的子女。 儒家学说,是讲教育之道。也是讲人之大道。 教育的知识(教知),我们交给专业的老师去教。他们教的知识,能使孩子的学识和社会相溶合。 教育的人之道(教人),“正心”安定的培养。我们家长得先懂。我们才能教得来。“正心”安定的培养,使孩子生智慧,也帮助了老师的教学,孩子肯定会是学识好的。“正心”安定的培养,使孩子修养心定不为旁杂扰动。提高孩子抗压能力。这是给孩子一种高层次的修为。 以上说的是我个人对《大学》的感悟。若是讲得有道理的,都是先贤至圣教诲。讲得不好,是我个人学识浅,德行薄。请大家多多原谅。下篇讲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正心”。 儒学家风,愿与您一起共同学习。 儒学家风,感恩您的阅读。 |
|
来自: 儒学家风 > 《儒学家风 公众平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