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究竟有多「牛」!不看你会后悔!(下)

 我心飞扬695 2016-10-07



皇家后宫生存与荣辱的险恶,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上述的铺垫,人或谓我武氏心思太重,实在是大谬误矣。不信,让你家女儿挽起鬓发,来这宫中天子的身边试试。


即使则天甘愿做一个安分守己、相夫教子的居家贤妻,现实也不容许。李治一直患有头痛病,严重起来,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自登基以来,他时常犯病,不得不把朝政交由我来打理。后世有几个人能理解这一点?是大唐朝廷和天子的客观情势,将我一步步推到了执政者的角色上。既然天子信赖,要我独当一面,则天自然有自己的见识与手腕,自然要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爽快做事是我一向的风格。没想到,我这里正没明没黑悉心操持,皇上不知受了谁人的挑拨,开始戒备起来,甚而怨我“专作威福”。特别是,当“宫中二圣”的说法传得纷纷扬扬时,几个近臣鼓惑,李治彻底昏了头。他私下召宰相上官仪,秘密起草诏书欲废皇后,大有跟我挑明了摊牌的意思。事情都有个分寸,如果说皇后有的决断未及时跟皇上沟通,略显自负,这我能理解他;而在你病魔缠身的时候,则天不辞辛苦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你反要妄信谗言治罪于我,就于理不通了。李治,臣妾为你李家日夜操劳,不计恩情便也罢了,怎能恩将仇报?整日有气无力的你李治,敢问还有能力独自撑起这李唐江山吗?夫君病卧在床,妻子出面打理家业岂非顺理成章?


这次让李治好好领教了一回则天的厉害,在我的厉声责问下,李治哑口无言。当即软瘫在座,末了将废后之事一股脑推诿到上官仪身上:朕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既然上官仪作祟,那就拿来问罪!我不依不饶。李治无奈,硬着头皮下令逮捕上官仪入狱,处以死刑,抄没其家产。



(图)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李治,李治廷饰


此后朝中安静了许多。李治清闲地摆个皇帝的样子,政无大小,都交给我定夺。当然,上官仪的教训我不能不汲取,埋头自顾奔忙,难免小人贼子暗中使坏。更需要警惕设防的是,宰相们管得太宽,连废立皇后这等大事都有发言权。我一鼓作气削减了这些人的权限,看你们谁还有能耐背后给我下刀子!政局稳定,得以腾出手来实施我的富国强民之策。经过广泛地考察,召众臣反复研商,我向李治“建言十二事”,基本包括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一、      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二、      京畿地区享受特殊政策。


三、      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四、      全面禁止奢华浮巧。


五、      控制大型工程,减少劳役。


六、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七、      杜绝谗言,弘扬正气。


八、      王公以下认真研习《老子》。


九、      母丧子女们必须服丧三年。


十、      保证有功之臣的优厚待遇。


十一、   增加京官的俸禄。


十二、   放开手脚提拔才高位卑者。


李治按照我的建议,一一下诏付诸实施。几年地励精图治,大唐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


自信来自于成功地实践,欣喜源于臣民地拥戴。在这个男人为主宰的世界里,则天赢得了皇上的赏识,又得到群臣的称颂和百姓的敬仰,纵横捭阖、指挥若定,心情从未像今天这样淋漓痛快,想我武氏一芥蛾眉,亲手缔造的文治武功将光耀环宇。则天渴望宣泄,李治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奏请,前往泰山封禅,车架一路浩浩荡荡奔向东岳。面对昊昊云天,俯视大地臣民,千里华夏,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大唐声威远播,万邦屈身来贺,好一派威加海内的赫赫气象!



 (图)洛阳城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子李治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大唐社稷的接替,一天天急迫地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太子李弘已长大成人,期间我与李治数度巡幸东都洛阳,弘儿留在长安监国,已初显我儿堪当大任的本领。因此皇上多次提到有意禅位给太子,我也期望着爱子能承接大统。天命难料啊,恰在这时节,年仅二十四岁的弘儿痨病复发,“俄迁上宾之驾”,突然猝死于内宫,怎不令人惋惜?匆忙之中,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不久即替父监国。


皇上和我对贤儿都寄予了厚望。但这个不成器的东西,辜负了父皇母后的殷殷之心。为了他能顺利接班,我专门选调了几位德才兼备老成持重的大臣辅助他,又安排博学宿儒教导他读书习礼。组成如此大的帮扶阵容,目的就是想培养出一个合格优秀的皇位继承者。监国之初,贤儿还算努力,果敢干练,勤勉务实,很有其母的风格,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首肯,皇上和我也深感欣慰,以至我们安心地长住东都。谁知好景不长,劳累没有几天,过惯了锦衣玉食纨绔生活的他,无法忍受监国理政的寂寞枯燥,不顾皇太子身份,在长安城里斗鸡走马,恣意寻欢作乐。要么跟奴仆、倡优混在一起,通宵狂舞;要么沉湎酒色,纵欲无度;最可恶者,竟学会了宠幸娈童,整天弄一帮小白脸簇拥在他身边。大臣们苦苦规劝,贤儿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我行我素。初听到这些反映,作为母亲,我自我安慰不必惊慌。


一个年轻人,血气方刚,好奇猎艳,行为难免一时张狂。我命北门学士编著《孝子经》、《少阳正范》,赐赠贤儿阅读,借机斥责了他几句。未曾想,贤儿不仅不反省自己,反而对我心生芥蒂、大为不满,要求他阅读的书本束之高阁,把满腹牢骚倾泄到我头上来。竟然不顾长幼有序、母子情分,亲手写了一篇《黄台瓜辞》,交给乐工演唱,对母后我公开进行攻击谩骂。又悄悄在东宫马坊里私藏数百套兵器,大有与我明火执仗对着干的意思。这不是要谋反吗?天下尚未到手,对父母就如此恶语相向、暗藏杀机,太宗当年遗令说得明白,“太子不德与庶子谋嫡并弃之。”李贤如此行径,岂是不德,分明是赤裸裸地犯上作乱。思之再三,我决意要废了他。李治心软,劝我宽宥太子。我再无法顾忌他皇上的面子,厉声道:作为人子暗怀篡逆谋反之祸心,天地不容,怎么能赦免他?!随即令草诏,废太子李贤为庶人。



(图)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李贤,剧照


这样的逆子,江山社稷交给他能让人放心吗?幽禁了李贤,立三子英王哲为皇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李治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希望早一天禅位交班。立太子哲的同时,我们又煞费苦心地安插能臣儒士对其辅导教诲,以便早些成才,承接大统。682年夏,关中旱情严重,颗粒无收。李治忧国忧民,虽自知时日不多,仍抱病与我携文武百官巡幸东都,力图缓解京城长安粮缺。翌年十月拖着病体前往嵩山封禅,因头痛频繁发作,直至十二月才成行。封禅结束,李治勉强撑着由嵩山奉天宫回到洛阳,眼看就到了弥留之际。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李治交代完后事,崩于贞观殿。李治的遗诏,把则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专门叮嘱太子和诸位大臣,“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一个忠厚、文弱、谦逊而重情重义的男人,鲜有执政才干而人品端正温和的大唐高宗皇帝,与则天风雨同舟走过二十八年皇朝人生之路的夫君,就这样与我永别了。


七日后,太子李哲更名李显继位,号中宗。遵高宗遗诏,政事交由我裁决。显儿缺乏执政经验,又赶上这政权交接的复杂敏感时期,一些人伺机滋事、觊觎皇权,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都有可能在这个相对混乱脆弱的时候发生。我咬牙苦撑局面,左右周旋。首先安抚李氏诸王,加官进爵免得他们借口谋反;重新组阁,补充新生力量;调兵遣将把守并、益、荆、扬州四大重地,以防不测。三板斧砍下去,朝野为之敬服。一向聪慧的显儿,这会儿一脸懵懂,我这边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地调度安排,他清闲无事地坐在龙椅上把玩香囊,满以为江山治理原来就这样轻而易举。


显儿自幼贪图玩乐,最厌读书习字,“不知创业之难,惟取当前之乐。”射猎宴游,沉溺宫闱,屡教不改。生性又酷似其父李治,胆小懦弱、缺乏主见。一个不学无术的享乐公子,怎能挑起大唐江山社稷这副重担?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忧心忡忡,他名为天子,却跟没事人一样,照常游手好闲。最可气的是,成事不足,败事倒有余。嗣位没几天,正事无心过问,一味听命他那个狐媚皇后韦氏的唆使,自乱章法,不顾劝阻,硬把老丈人连跳三级提作宰相,还要授给其乳母的儿子五品官。大臣劝阻,他扬言“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天下,竟是他可以随意送人的?如此荒唐胡为,满朝文武差点笑掉大牙。贵为大唐天子,昏聩又没有出息到这样的地步,试想,天下交予他手,会折腾成什么模样?为此我夜不能寐,焦虑万分。




弘儿猝死,贤儿被废,则天已落下一身的不是,如若再废了新朝天子,世人又不知该如何猜忌我武氏?废黜一国之主,这里边潜藏着多么大的政治风险,谁又能预料得天衣无缝细致周全?如果因此而导致天下不宁战火四起,则天将要背负多么沉重的千古骂名?九泉之下的高宗李治又会怎样评价看待他的爱妻?可是,眼看着面前这个扶不起的阿斗,任其班门弄斧、胡拉乱弹,怎忍心坐视先帝和夫君苦心经营的江山溃败倾塌?合该我武氏要做这个恶人了,如若今生不遇,便也罢了,既然命运置则天于此,生性不容我袖手旁观。


意既已决,无须再犹豫,我于二月初五日召集百官齐聚东都洛阳乾元殿,御林军警戒,侍卫殿内外森严把守,由宰相裴炎当堂宣读皇太后令,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即着其下殿,恢复原名李哲。次日,22岁的四子豫王轮登基,赐名旦,接替哥哥做唐睿宗皇帝。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弄得我身心俱疲。欲待喘口气歇息歇息,连这点小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皇儿李旦,为人倒是谦恭自律,文质彬彬,却走了另一个极端。埋头钻进故纸堆里,偏好笔墨文章,与世无争,对政治更是毫无兴趣。大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一揽子事,岂能稍有荒疏?无奈之下,年逾花甲的我还得担起这份担子,让皇儿安心在别殿钻研他的经史,我御武成殿,临朝执政。

 

十四岁入宫时,则天有过自己的梦想,一朝有幸得到天子地垂爱,便可享受人间荣华富贵;若再能贵为皇后陪侍君王之侧,母仪天下,一个女人今生当别无所求了。则天全部的希冀及其为之不懈地努力、挣扎、奋斗,动力盖源于此,这恐怕也是后宫里每一个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共同的渴望。上苍偏爱我,高宗皇帝李治圆了则天人生的美丽梦想。然而,始料不及的是,我遇到的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皇帝和几个不争气的皇子,家国重担没有一个合格的男人能够挑得起来,一步一步,江山基业难以推卸地交由我这个老母亲来操持。执政决策,像一条绳索,把我牢牢地拴在这朝堂上,不得脱身,不敢稍有懈怠。吕氏的教训,则天记忆犹新;纵然巾帼不让须眉,个性刚烈的我又何曾奢望做天子?如今,只能感叹无常的神奇力量,江山真的就不知不觉间到了我的手中。则天敢负天命吗?既然运当如此,那就断无羞怯谦让之理。遍访李家男儿,眼下哪一个具备我则天的胆识谋略与才干?毋庸再瞻前顾后了,则天将无所顾忌劈波斩浪,从头收拾山河,立志做个万民拥戴、千古流芳的巾帼天子。




改元光宅,立东都洛阳为神都,调整朝廷职能设置,更易官署名称,号令天下文职武将与则天一道,励精图治,子育苍生,“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区宇致南风之泰”,共同开启一个全新的辉煌时代。


非议与反叛,我对此早有预料。前朝屡见这种心怀不满、专事惑众的贼人,习惯打着正义的旗帜,暗藏个人的野心,企图浑水摸鱼。扬州的徐敬业率先跳了出来,来势汹汹。必须不惜代价剿灭此贼,否则众相效仿,局面将不可收拾。三十万大军一到,不出两月,叛贼土崩瓦解,敬业诸贼首级传到东都。平息叛乱的过程中,朝中裴炎一伙又借机挑衅,要挟我归政儿皇睿宗李旦。其用心昭然若揭,无非想试试我这个女人的胆量。一帮朝中重臣,表面服帖,心里总在怀疑女皇的能耐。我早就想杀只鸡给猴们看看,裴炎自恃权重跳出来想显摆一番,正中下怀。严密部署,立斩裴炎于都亭。进而在防突厥的前线,下令杀了功高自负的程务挺。一时之间,满朝皆惊,个个噤若寒蝉。


强势与铁腕,是为君治国之必须,所谓“为恶未必祸”。但,统领天下,一味杀戮不是唯一的手段。与各色男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则天深知,在这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一个女人执掌天下,他们心理上的逆反在所难免;而依靠强有力的手腕令其折服,这只能是暂时的;真正要驾驭住这些男人,就必须让他们心服。这一天,我召集群臣到武成殿,打算跟他们掏掏心窝子:朕辅佐先帝二十多年,照料大唐,抚育皇家子孙,为天下呕心沥血。在场的各位,你们的高官厚禄,都是朕给的,国家的安定昌盛,是朕治理的。先帝把社稷托付给我,朕起早贪黑从不敢贪图安逸,一心只念百姓的安康。


今天,反对朕的乱贼头目,竟都出自将相,这让朕伤心啊!大殿里鸦雀无声,我接着问:你们当中,有曾受遗命又傲慢强横超过裴炎的吗?有皇室贵胄作孽兴乱势力能超过徐敬业的吗?有能征善战武力高强胜过程务挺的吗?三个不可一世的人物,朕轻而易举便灭了他们。如果你们当中有比他三人还能耐大的,那就早点站出来跟朕对着干一场,否则,就收起心思,听从朕的话好好做自己分内的事,别再干那些惹天下人耻笑的傻事!话音方落,众文武百官齐跪伏于地,大声回应:惟天后之命是从!我长出一口气,微微笑了笑:各位的富贵建立在国家安定上,家帮乱起,你们的官职爵位还能有保障吗?都回去给朕用心思量思量。言罢,我挥手令众散去。



(图)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则天,剧照


随后,我命人在堂下设“铜匦”四个,收集言论;在朝野布下众多耳目,监督百官言行;同时严刑峻法,委政狱吏,剪除异枝。臣子们一个个状如惊弓之鸟,再不见有人私下串通、图谋不轨,满朝服服帖帖。


垂拱四年年底,我带着皇儿李旦拜洛水、受“宝图”,在明堂设宴与群臣共聚,祭祀天帝与祖先,改元永昌。万事俱备,则天要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了——


690年,金秋十月。丽日当空,秋风送爽,时值重阳,洛阳宫则天楼上,我着龙袍、顶皇冠,庄严宣告:自今日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朕上接天命,下应臣民之请,就“圣神皇帝”位。从此,则天可以无所羁绊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天下了。

 

千古以来,则天是第一位名副其实坐上天子位的女人。我新鲜,臣民们感到新鲜,那些固守传统男权思想的人,更是躲在角落里窃窃私语,等着看笑话。巩固政权的第一要务,当然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凝聚力量,确保政令畅通。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上至一国,下至一村一组,概莫能外。只有尽快清除掣肘挡道者,培育武周政权的新生力量,才能有效打击反对者,减少观望者,吸引拥护者,牢牢掌控局面,稳固新王朝。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即使周兴、来俊臣们手段不轨、刑罚滥施,暂时也只能鼓励其放开手脚去干。矫枉哪怕过正,迅速形成威服四方的强势和人心趋同的局面,才是我武周当朝的头等大事。消灭李唐宗室余孽首当其冲,重用武氏子侄更是天经地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政权的基础必须牢靠。


“人者,国之本也。”,改革科举制,广开渠道选贤任能,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前提。为此我亲自赴洛城殿策问贡生,引领众官僚爱才惜才;创立武举科,专门选拔军事人才;开设“南选”,尽力避免因地域遥远而埋没了有用之才;接连下诏命各级官员举荐人才,鼓励庶子百姓大胆自荐;创立试官制度,以便及时淘汰滥竽充数者,发现留用真正的栋梁之才。编辑《臣轨》、《百僚新戒》,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官员培养教育、考核任用、奖励惩罚的制度。“君臣之道,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安。”政绩,是我选拔重用官员的首要条件。素有“善政声誉”的狄仁杰,正是这时候走上相位的。


开河挖渠,兴修水利;屯田垦荒,鼓励农桑;移民迁户,均衡宽狭;调兵遣将,守土安邦。在则天的手中,国力不断增强,民族逐步和睦,边疆得到安宁。即使那再执有偏见、吝惜赞词的人,也不得不给我一个“僭于上而治于下”的评价。则天知足矣。




江山迟早是要归还给李家的。自李治患病起,算起来,则天呕心沥血为李唐皇室操劳了四十多年,“武周”不过是我的一面旗帜、一份宣言,既为了执政的顺畅,也为了向世人昭示女性力量。武承嗣、武三思等几个侄子显然是白日做梦,不管是“唐”抑或“周”,你们何德何能来接手这万民福祉所系的天子皇权?当然要感激国老狄公仁杰,关键时候,帮助朕做出了正确地选择。那天夜里,朕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壮硕而羽毛丰满,却不见两个翅膀,怎么也无力飞得起来。天明召宰相狄仁杰来问,狄公解道:“鹉”者“武”也,折断的翅膀正是陛下您的两个皇子显与旦呀,这是上苍提示陛下,若能启用两个皇子,就会展翅翱翔了!国老说得有道理,则天已年迈矣,李唐的江山理应交还给李氏子孙了。


705年隆冬,这个冬天好冷啊。昏睡于迎仙宫的我,被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惊醒,睁开疲惫的眼睛,只见宰相张柬之簇拥着太子显儿站在那里。柬之跪地禀报: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诛杀了他们。我佯装眯起两眼,哼,显儿真出息了,来索权来了,只是,手段还是俗套的老路数。其实你们不必如此着急,老态龙钟的朕早就打算移交江山权杖了,你们即使不来,朕也会把江山主动归还给李氏的。我睁开了昏花老眼,望着眼前紧张、狐疑又气势汹汹的一群臣子,突然间百感交集,凄凉、酸楚、落寞、忧伤,心头百味杂陈。李治啊,你的后人,显然是把你的媚娘当做窃位的贼人了,四十多年对李唐的一番苦心相护,换来的不是感激,是敌意与仇恨,是儿子对母亲宛若路人般地陌生、防范和驱逐。不再多说了,则天这一路,只要对得起你李治、对得起李唐王朝、对得起千万子民,就千般欣慰了。没有精力与心思再深究下去了,我已疲惫至极。显儿,稍安勿躁,容娘再睡一小会儿,诏书即刻就下,只是,儿啊,你做好了执掌天下的准备了吗?经营一个国家可不像你斗鸡走马那么好玩呀!


则天下诏:由太子显监国,大赦天下;则天再下诏:禅位于太子李显。显儿即位,续做他的大唐中宗皇帝。我迁居上阳宫,得以安享我的天年。江山代有人才出,则天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超脱与回避是最明智地选择。显儿率百官浩浩荡荡来到上阳宫请安,在卧榻旁拜见他们的女皇——病魔缠身的我,并送上一个“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这些,都不重要了,国家没有在则天手中衰败,江山没有在则天手中垮塌,百姓没有在则天手中忍饥挨饿,名份与之相比,又有几多价值呢?


705年岁末,风烛残年的我自知来日无多,召来众皇子皇孙,撑着羸顿的身体,郑重留言:则天死后,去掉帝号仍称皇后,与夫君李治合葬乾陵,赦免那些当年被则天重责重罚者的后人吧;请你们务必在我的墓前立一块无字的石碑,不必做那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我武氏则天的功过,留给后人任由评说。叱咤风云也罢、奸诈弄权也罢,风光无限也罢、凄惨落幕也罢,万众追捧也罢、遭人唾骂也罢,则天自信,那一块挺拔光滑的石碑上,会镌刻上一个千古杰出女性的丰采,昭告着巾帼未必逊色于须眉的真理。


八十二个春秋,感谢皇天后土的养育,别了,熙熙攘攘的人间!


原标题:武则天:我为自己代言


*作者:秦四晃,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擅用客观看历史,喜以人性剖圣贤,已出版《原来尽是儿戏》《后宫气象》《皇朝大人们》《被收藏的头颅——王莽》等历史人物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