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熬夜到凌晨,26岁痛经查出卵巢癌后,她做了这个12分钟的演讲 2012年11月,成都大学张同学在校园活动时猝死,生前他曾网上留言:10天4个半通宵顺利完成作业。 2015年1月16日,34岁的歌手姚贝娜 身患如乳腺癌永远的离开。 2015年的3月 ,刚刚从中山大学的毕业四个月刚刚加入百度的程序师林涛海因为连续工作48小时,而猝死在睡梦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2016年6月,前阿里数据总监欧吉良猝死。 2016年6月,天涯的副主编金波猝死在地铁里。 2016年8月,中国传媒大学25岁博士雷霄骅凌晨疑因过劳猝死教学楼。 就在昨天,2016年10月6日,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因心肌梗塞过世,年仅42岁的张锐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永不停歇的奋战之路,他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 春雨医生四年耕耘,成为了移动医疗领域的排头兵,且计划着分拆打包上市。而如今他却看不到了。
看了这个视频和张锐的噩耗感触颇多,分享一个不久前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俩个月前,去医院探望一位生病的朋友,推门进去时,看到他望着窗外发呆,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是一只浅白色的蝴蝶扑哧扑哧地扇着翅膀在草丛里飞,他回头看向我:生命真美好啊。我们什么都没说,相对着沉默了一下午。 生命真美好啊,这是他推进手术室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手术那天,打完麻药后他就睡了过去,全然不知道那场手术是有多么凶险:手术前下了病危通知书,大夫在里面待了将近10个多小时,他被推出来时身上插满了管子,我跑上前去刚要问大夫情况,就听到后面碰的一声响,他的妻子直接晕倒在了地板上。 万幸,他身体里的癌细胞没有扩散,再去看他时,他跟我说,觉得自己真不是个东西。 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对。 接到他妻子的电话时,第一反应就是他出事了:哥几个一起出来玩,从没有他的影子,从早到晚都在忙,为公司、为客户深夜改方案;洗把脸刷个牙就直接去开会,有几个月甚至直接住在了公司。 我们当时都觉得他会出事,可谁劝他都不听。 他说,之前自己拼了命的忙,觉得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婆。直到那天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而上一秒似乎还在会议室开会,看着在床前抹眼泪的老婆,想起年迈的父母,觉得自己真他妈不是个东西。 他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之前疯了一样地工作,肆无忌惮地损耗着自己的身体,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这个家,全是狗屁,自己不在了,父母怎么办,老婆怎么办,没还完的房贷怎么办。 说真的,对自己的爱惜才是对家庭的负责,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如今好多大学都不在是我们以前念书时的样子:10点准时断电断网、有门禁,回来晚了只能厚着脸皮求宿管阿姨行行好,开个门把我们放进去。 学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装了空调、不再断电断网,宿舍楼装了门禁,不再用求宿管阿姨,即便回来晚了,刷卡就可以进宿舍了。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宜,但也藏匿着一些隐患。 最近的一份大学生睡眠调研报告显示,有90.7%的大学生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其中,超过1/3的大学生每晚超过零点才睡觉。 实际上,很多学生都知道熬夜不好,只是大家都在熬夜,自己也睡不着。令人开心的是”早起晨读“、”起床协会“这样的活动也在学校展开了。 这些活动很好,大学生在校园里除了学习,学会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生活是一门必修课,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生活作息和身体健康以及今后步入社会的生活管理。 要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合理利用好白天的时间,熬夜做事从来都不值得提倡和鼓励。 说实话,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压力很大,我们很多人都在往前冲,仗着自己的年轻,仗着自己的身体好,一宿一宿地熬着夜。 有段话写得很真实,看得很感伤:三十岁以前,我们是在用身体换钱,三十岁以后,我们用钱换身体,可是我害怕我活不到四十岁。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一件事情不断做,它会让大脑接受一次又一次获得的刺激,并且每次强化整个链接,最终形成了习惯。熬夜同样会成为习惯,且很多人因此上了瘾。 或许我们都该重新审视下自己,也该好好思考一下,是否一直过劳,是否常常熬夜,以及是否因此而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 我们必须要真诚地问自己一句,拼命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由衷地敬佩每一个为了自己梦想,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打拼、浴血奋战的人。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实现梦想最基本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身体,只有健康地活着才能去赚跟多的钱,去更多的地方,更好地孝敬父母,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家庭。 作者:豆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