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力的误区

 未来决定现在 2016-10-07

   下午在群里跟妈妈们讨论英文听力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教训。有些东西平时不会去想,但大家一讨论,思想的火花一碰撞,马上就有了深度。把讨论的内容略微整理发在这里备忘。

    Ann在听力方面曾经在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错误的带领下绕过很大的弯路,浪费了N多的时间,磨灭了一切兴趣……(此处略去1000字)。只能庆幸2年之后我醒悟过来了,虽然耽误了孩子2年,但总算没有一直错下去。 可以说家长在孩子听力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都曾经遇到过,也尝试过,错过、也纠正过。到现在她又开始听英文故事且小有进步,跟我对英语听力的认识发生改变紧密相关。

    最大的误区是我曾经认为听力必须每句话每个词都要听懂,后来才知道孩子听英文是整体的听,个别地方没听懂或者个别单词不知道,这些细节并不影响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基本上一个材料能听懂7成以上对孩子掌握故事的脉络已经足够。听力要不求甚解”,可能某个单词单独拎出来孩子并不知道意思,但一放进句子就明白了。这是跟阅读最大的区别。   

    误区之二是认为听力是靠词汇量的,听不懂是因为单词量不够,如果单词量足够什么都能听懂。后来才知道孩子能听懂英文——词汇量固然重要,但上一点也讲过,2成的词不懂不影响听——最重要的是对语句的反应速度。有的孩子说听到句子会在脑海里呈现相应的影像,有的没有图像,但不知怎么的就是能明白意思。其实这就是快速的反应,快到大脑已经无法跟踪。养成这样的反应速度没有其他捷径,只有多听。

误区之三是太关注孩子听懂没有。看着她在听故事心里总犯嘀咕,能听懂吗?能听懂多少?有时候不自觉就会问出来,惹得孩子不高兴。走过了很多弯路才明白,家长最不要问的就是这句“听得懂吗”听不听得懂根本不用问,看看孩子的状态就知道了。听的时候有没有慢慢的停下手中做的事对着MP3发呆?有没有一会紧锁双眉一会哈哈大笑?有没有突然把音量调到很小又怕又想听下去?如果有这些表现,还用问听不听得懂吗?如果没有这些表现,那么就看看孩子是不是愿意继续听下去,只要她愿意继续听下去(不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那就是听懂了。所以我真的建议家长不要再关注孩子听不听得懂,而是要关注孩子有没有饱满的状态去听。状态最重要!如果没有状态,那就说明一件事——没有选对她喜欢的材料。

误区之四是坚持听妈妈选定的材料。晕,我曾经就是这样“坚持”了大半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以大人的意志力继续坚持下来。现在真后悔,南辕北辙,真是越“有毅力”越错得厉害。选材料唯一的标准就是孩子的喜好。挨个听一小段然后自己选。没有合适的故事音频就听动画片音频或者电影音频,反正要孩子喜欢。家长们肯定都见识过孩子听某个喜欢的故事时那种状态吧,真的是会起床就奔向MP3,洗脸刷牙冲凉都在听,上学放学的路上也会mp3抱着不放,用的全是零碎时间,一点都不会耽误晚上做功课。

误区之五是担心孩子听不懂而限制材料的难度。这其实还是选材料的事。现在明白选材料不要选孩子完全能听懂的,要选她只能听懂6-7成的但又喜欢听的那种。英文故事系列一般都有20集左右,有的更多一些,等全部听完她就能听懂7-8成了,这就是进步。

现在理一理,自己都觉得羞愧,当时怎么犯这么多错误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找提高听力的秘诀,现在终于找到了。很简单,就2点:1.听孩子喜欢听的 2.天天听。

除了听力之外,群里今天还有两个话题我觉得非常精彩,也记在这里。一个是Andy妈妈提出的,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帮助的,他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学会,而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才好。但要注意度,不能养成依赖心理。另一个是Sunny妈妈提出的要从细节处帮助孩子。讲得非常好,受益匪浅。这里原话摘录,如果觉得不合适请告诉我删改。

“孩子很怕背语文课文,我就告诉她先看文章结构,有的时候可以画图帮忙记忆,记关键词。反过来,自己写文章也是要先想结构,整体构思,搭好架子,然后往里面填小东西,填句子,填词汇。思维要开阔,不要为背书,而背书。好像昨天的一篇文章,里面有看,眺,望,我告诉她一篇好的文章会很少重复用词,所以背的时候要留意,自己写文章也要留意这样来用词。夏洛,现在是先跟原文读一遍,然后自己看读,划出生词和不会读的单词(不限于李老师的标注词语),然后再跟读,这次边读要边重点记忆和读划出的单词,学习的难点就是自己的重点。我现在就是跟她的这些学习细节不到位的地方,这些老师是没办法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