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危险了:两大敌人刚刚签署了一份协议

 tuzhanbei2010 2016-10-07

昨天,据美国证监会(SEC)文件,沃尔玛已将其对京东的持股比例从5.9%提高至10.8%,这一举动让其在京东董事会会议获得观察员身份。京东盘后大涨逾5%。



京东股价变化


沃尔玛增持京东股票是继今年6月份,沃尔玛将1号店运营权和所有权交付京东并获得京东5%股份之后,沃尔玛和京东这对战略性盟友的又一次深度合作。


本次事件表面上只涉及京东和沃尔玛,但在韬略哥(tttmoney8)看来,这背后牵涉到两块战场以及N家行业巨头!(本文只涉及零售业务)


中国战场——电商与电商的厮杀


8月份以来,京东股价有两次上跳,都和京东抱大腿有关。一次是今年8月17日,腾讯增持京东,持股比例从2014年5月的17.6%升至21.25%,超越刘强东成为京东大股东;另一次就是本次沃尔玛增持京东股份至10.8%。


其实说京东抱大腿有点不客观,毕竟投资这回事是你情我愿,何况腾讯和沃尔玛还分别把自己的亲儿子(拍拍网)和干儿子(1号店)交给京东养。尽管拍拍网被吸收,1号店大概率被重组进入京东商超体系,但是由于阿里系太过强大京东只能不断壮大自己,避免资源分流,供养不足。


说来惭愧,韬略哥在两年之前,苏宁和阿里还没有结缘的时候,曾经有过构想,未来电商可能会是三国杀——阿里、京东、苏宁。对于苏宁,韬略哥认为具有国内独有的线下实体连锁优势,如果联合线上平台说不定会有一番作为。然而,目前来看只能呵呵了。电商三国杀俨然变成了二人转。


不过尽管是二人转但分量却相距甚远。阿里目前市值2669亿美元,京东则是390亿美元;2016第二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GMV达8370亿元,同时期的京东的GMV为1604亿元;阿里第二季度的Non-GAAP净利润为121亿,而京东的Non-GAAP则为3.9亿。


除了市值收入等数据,在资本运作层面双方也是差距明显,阿里一般是入股别人(只涉及零售业务),比如自2014年初,阿里巴巴集团以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2015年8月,阿里巴巴又以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云商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京东则是被别人入股,比如腾讯和沃尔玛;当然京东也曾经入股永辉10%的股份。


韬略哥搬出这些对比并不是认为京东就不行了,恰恰相反,可能体量小才是京东的优势。韬略哥这么说的原因如下:


1、京东起家的时候,淘宝的规模就不小了,可京东硬生生的从小做到目前规模。京东能够在淘宝的眼皮子的底下做大靠的就是阿里做不到的两点,正品和自建配送。淘宝是一个平台,网络了全天下的商家,在技术手段不成熟,处理不正规商家和假货成本过高的年代,淘宝假货问题难免被人诟病。京东以自营商店为平台,基本就是冲着淘宝难以处理假货问题去的,这也是所谓的满足客户的痛点。


除了假货问题,淘宝当年包括现在物流配送问题也是令人头疼,快递慢,配送员素质层次不齐常常导致用户购物体验很差。京东花费大量的心血、资金和人员打造自己的配送体系就是希望能够和阿里系打一场不对称战争,而配送就是京东的杀手锏。尽管此前投资者和很多分析师都认为京东花重金做仓储物流只会拖累京东的发展(这也是京东长期亏损的原因),不过事实证明,京东构建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京东目前最为吸引人购物的优势。


2、平衡效应。任何市场垄断总是不希望被看到的,只要有机会各资本方肯定会扶持一个竞争对手让领先者不能过于轻松。京东就是被各资本方看中的和阿里抗衡的重点培育对象。


阿里和京东未来走势如何?


商业竞争中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今天你的优势,别人的劣势,明天可能成为别人的优势,你的劣势。


京东以自营配送和自营商品为核心优势起家,但是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引入的第三方商家越来越多,对于商品品质的把握和真假货鉴别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第三方平台并不是全部使用京东快递,可以自由的选择配送公司,这也造成配送环节的购物体验有所下降。(这一点凡客当为前车之鉴)


反观阿里,以菜鸟物流体系为依托,深度整合桐庐系旗下三通一达,在物流体系和人员素质培育、技术升级等方面上不断提高。同时阿里以自有资源(淘宝、支付宝等)为依托撬动更多的产业资本,所以尽管也是重金投资物流,但是相对京东自己建设物流并不吃重。加上阿里长期能够保持盈利,现金流充足,这都领阿里在物流方面后发优势明显。


假货方面,以阿里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加上资本的投入和监管部门的合作,阿里旗下的假货问题也在加速解决。


就像韬略哥所言,优势和劣势常常会有所调整。阿里全面京东化,京东加速阿里化,这里除了商业模式的改变,韬略哥认为可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京东目前还是要加快对流量,对客户的聚拢,而阿里则已经进入对品质的把控和规则的制定。客观的讲两者目前的发展层次仍然不在一个维度上,但是未来谁知道呢?在腾讯和沃尔玛等资本进入后,京东借助于两者在社交互动、流量导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是不是能够继续快速成长,持续的给阿里造成压力,让二人转的竞争格局趋于平衡呢?无论如何,韬略哥认为对于我国零售业产业的发展和我们消费者来说,京东和阿里的竞争都会是一次享受的过程。


美国战场——电商与实体的较量


沃尔玛本次增持京东股份其实可以看做是沃尔玛全球商业布局的一环,也是其零售产业转型的重要一步。贵为连续多年的财富500强榜首,年收入近5000亿美元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近来可谓风光不再,不但股价徘徊不前,营收增长更是出现上市四十多年来的首次下滑(负增长)。



近年来沃尔玛股价一直没有起色



沃尔玛营收增速


引发沃尔玛发展出现颓势的除了美国国内实体消费环境不振和沃尔玛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发展接近极限以外,最重要的是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冲击。


传统零售商转型电商,一场注定不兼容的旅程?


为了应对亚马逊的冲击,沃尔玛最先想到的做法当然是有样学样,和亚马逊做一样的事情。沃尔玛在美国有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和移动客户端APP,但是一直做得不温不火,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互联网企业的基因相对灵活,企业普遍是轻资产,改变经营思路和方向比较容易,而沃尔玛发展多年积累下来大量的重资产财富和操作思路,这一套在线下有利,但在线上就显得过于庞杂和笨重;


再次,沃尔玛的优势是规模化,中心化,大量采购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而网络销售则更适合一个个星星点点的商家提供独特的个性产品,沃尔玛在线下建立起来的优势在去中心化时代荡然无存。


最后,韬略哥印象里很少有企业敢于真正革自己的命,这一方面是企业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是一种恐惧感,对转型前景的恐惧,对已有业务造成困扰的恐惧。


上述原因也是造成沃尔玛控股的1号店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最终被全盘交付京东的原因。当然1号店的失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不适应中国玩法(各种烧钱)以及韬略哥一直对所谓互联网超市这一业态前景的不看好。


尽管沃尔玛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起码沃尔玛在转型的路上在不断尝试。据韬略哥观察,沃尔玛最近已经有了新的思路,就是更加多元化的收购,参股美国和全世界的电商公司,尽可能保持电商平台的独立性,避免电商和自身传统零售经营在企业文化的实际运作上的冲突。


近日,沃尔玛正进一步讨论向印度的最大在线零售商Flipkart投资10亿美元。


8月,沃尔玛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互联网零售商及电子商务网站Jet.com,以此来提升和强化公司的电子商务能力。


加上,沃尔玛对京东的不断投资。


目前,沃尔玛零售总收入是亚马逊的6倍左右,其线下为亚马逊的1/6,从数据来看沃尔玛和亚马逊依然能够做到绝对意义上的扼守自己的阵地。


不过,韬略哥认为未来两者的发展可能会很微妙。亚马逊从开实体书店开始彰显出进军线下的决心,韬略哥认为这表现出贝索斯也体会的到线下的购物体验是线上无法比拟的,因而早早的试水线下可能对以后更有利。


沃尔玛方面,借助保持电商独立性的这一王牌不断(各国电商肯定希望避免被亚马逊吃掉)收集各国的电商小伙伴,能够使沃尔玛在保持实体优势的同时不断增强外部互联网平台的实力。


所以,随着亚马逊实体化和沃尔玛电商化,电商和实体零售商的概念和界限会被进一步打破,那么亚马逊和沃尔玛未来会不会来一场愉快的并购呢?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ID:tttmoney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