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天 ,我在潘家园地摊儿买到一件点翠银胎麒麟送子观音。观音面部为象牙雕刻,眉眼画彩,发髻垒丝,观音的服装、飘带和麒麟耳、尾及脚踩祥云,均由点翠装饰。因年久,翠毛已大部脱落,但整体工艺极其精细,我爱不释手。这件工艺品让我对点翠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没有百度,也没有找到关于点翠的详细文献记录,只知道有两位修补点翠的民间艺人,其中一位就在我家店铺,贤燕堂所在的琉璃厂。 有句俗话说,烧蓝点翠一学就会。但这层窗户纸,如果没有具体制作的工人点破,即便是经验丰富经手古玩的商人也无法掌握。那个时候这种手艺活儿都是师徒父子相传,一般不与外人言说,因此,匠人也是守口如瓶。我跟这位修补匠人下过象棋,还算是比较熟识,于是找了个机会与他攀谈请教。那日中午,他喝了一些酒,有些微醺的状态,跟我只言片语的讲了一些关于点翠的基础知识。 翠,即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亮丽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大体分两种颜色——蓝色和紫色。蓝色里又分蕉月、湖色、深藏青。紫色又有人称为雪青色。一般紫色翠毛非常少见,只用在宫廷器物上。翠毛的质地也分两种,软翠和硬翠。软翠是指翠鸟嗉子上的一小撮绒毛;硬翠指翠鸟背部粗壮的羽毛。而紫翠极为难得,一簇软翠中,偶有几根紫色羽毛。而十只翠鸟才有一只带有紫翠,正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为皇家御用。我们看到的用紫翠来镶嵌的首饰,均为“官器”。 翠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环境的改变,让这种只生活在湿地的鸟类无处栖身,现在只在中缅越边境时有出现。1995年一只翠鸟的黑市价格就达200美元一只。修补一件点翠头饰,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而当时市面上一件脱落翠毛的清代纯金点翠发簪胎,才不过300美元。 这种鸟气性很大,被扑捉后不会进食,正因为这样,翠鸟无法饲养。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这就需要从边境扑捉到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北京加工制作。点翠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工人用鱼鳔熬制的胶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宝玉石,显得典雅而高贵。由于翠毛极其轻盈,工人在制作中,必须带上口罩,防止呼吸过重或打喷嚏,从而损失珍贵的翠羽。 点翠工艺从汉代就有,手口相传至今仍未遗失,这是相当难得的事情。朱家溍先生曾在《退食录》中提到,自古文人认为工艺技术应由工人自己撰写,而工人又没有这样的文化素质。致使中国的大部分传统工艺失传,是十分遗憾的一件事。我而今因这件送子观音与点翠结缘,并有幸把工匠的讲述记录下来,也算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传播尽一点绵薄之力。 -end- 近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