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湿剂之燥湿和胃篇

 感通天下 2016-10-07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湿化浊,渗利水湿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病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根据《内经》:“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渗之。”而立法,主治水湿病证。

水湿是怎么来的呢?

 

祛湿剂之燥湿和胃篇

分类:

 燥湿和胃——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苦燥祛湿—中焦—湿滞中焦证,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湿热两清—中下焦—湿热病证,代表方: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二妙散;

 利水渗湿——水湿壅盛的水肿、泄泻,利尿祛湿—下焦—水湿壅盛证,代表方: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猪苓汤;

 温化寒湿——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的痰饮、水肿,温阳祛湿—中下焦—阳虚水湿病证,代表方:苓桂术甘、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

 祛风胜湿——风寒湿邪袭表证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证,辛散除湿—中下焦—风湿病证,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使用注意:防温燥动血,渗利动胎,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治湿要重视理气,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一、燥湿和胃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方歌: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施;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著;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失常(特点:湿重)。

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食少呕恶。

配伍要点: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苦辛芳香温燥”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苍术配厚朴: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湿之力。厚朴配陈皮:相须为用,加强下气降逆,消胀除满之功。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1)兼食滞:加 山楂、神曲、麦芽(楂曲平胃散);

(2)气滞胀痛甚:加 云木香、春砂仁—香砂平胃散;

(3)兼外感胃失和降而呕吐甚:加藿香、半夏→不换金正气散;

(4)脾不升清而水泻:加利湿药或合五苓散(胃苓汤);

(5)挟热苔薄黄:芩连平胃散;

(6)胆管结石兼苔厚腻:加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

(7)口甜、口腻:加 佩兰、白蔻、草果;

(8)酒积:浮肿、胸闷、苔腻 加 干姜、砂仁、葛花。

现代应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属湿滞脾胃者。

祛湿剂之燥湿和胃篇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厚朴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寒里湿证。

特性:①湿轻  ②气滞明显  ③有表。

病机:风寒束表、湿阻中焦、气机阻滞、肠胃失调。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吐、泻、肠鸣腹痛、苔白腻、脉浮滑。

作用特点:

1、祛湿不及平胃—无苍术—藿香、茯苓、白术、大枣。

2、长于行气止痛止泻: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厚朴、大腹皮—宽肠止泻;桔梗—调肺气助祛湿。

3、解表散风寒—白芷、苏叶(藿香、生姜、 桔梗)。

配伍要点:

1、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2、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临证加减:

 ·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应用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四时寒湿感冒良方—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水土不服者。

半夏曲:为清半夏、生姜汁、白矾、六神曲、面粉等制成的曲剂;或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面粉等与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煎出液制成的曲剂。味苦、辛,性平。功能化痰湿,消食滞。主治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内热烦渴者慎服。煎汤,纱布包,5~10g。

祛湿剂之燥湿和胃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