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部幸信演讲纪要

 木头1018 2016-10-08

阿部幸信《汉代官僚机构的构成》演讲纪要




2016年9月29日上午,著名秦汉魏晋史学者、日本中央大学教授阿部幸信先生的演讲《汉代官僚制度的构成》,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

阿部幸信教授首先回顾了日本学界在战后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情况。在当时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以西嶋定生、尾形勇、栗原朋信为代表的国家论,一是以增渊龙夫为代表的社会论。前者专注于对国家秩序的外形,如身份、内外界限等的阐明,探讨国家如何整合;后者则偏重于对时人心态,如服从意志的来源的解释。相较而言,中国学者对国家论更为熟悉,许多重要著作都有中译本,对社会论则略微生疏。阿部教授同时指出这两种理论的缺陷:僵化的机构论容易陷于空论,仅有个别的人际关系权力又无法产生作用。为探讨使权力发挥作用的机构与时人心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次演讲以印绶制度为切入点,对汉代官僚制度与君臣关系的复合进行了讨论。

阿部教授认为,不是所有的官僚均持有印绶,印绶也不只是皇帝对官员表示“信任”的象征。汉朝只有统管属吏或有封邑爵位的官僚才会被赐予公印,因而公印的赐予象征的是被授予统管属吏的资格或权力。绶则与参加朝会的资格相联系,绶色代表持有者在朝会中的位阶。这种位阶表示功能,意味着绶象征公、卿、大夫、士这样的周制身份。成帝绥和元年以后,绶制及其代表的周制位阶从官秩序列中独立出来。由于赐绶范围的扩大,按周制而定的朝廷秩序延伸至官僚机构的末端。

综上而言,所有持公印的官长都分有在官僚机构之内人际关系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各官府内部的统辖关系是“自立”的。绶表示作为朝廷秩序的周制身份,所有持有绶的命官都分有与天子(非皇帝)直接连接的礼制身份,这表明各官府内部的秩序是“他律”的。汉代官僚制度是“自立”和“他律”的复合物,这样的官府复合体被阿部教授概括为“拟制性封建”。

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阎步克教授作了详细的评议与讨论。

阎步克教授盛赞了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上的能力,称他们既善于钩沉史料,又关注宏观框架。他认为,阿部教授讲座的核心概念是“封建拟制”,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界流行的专制国家论有关,它超越了东京和京都的学派分野。秦至汉前期的社会是高度供给制、行政化的,完全以吏治天下。但到西汉中后期,以“周制”为主要内容的旧的等级符号在古礼复兴运动中重新复活,并将官僚身份等级化。阿部教授对这种封建拟制的进行讨论有重要意义。

阎步克教授指出,本文最特殊的贡献在于对印和绶进行分别讨论。在过往的研究中往往会将印和绶当做一种组合配套、不可分割的事物。实际上,朝位与绶对应,不只受秩级决定,是一种综合秩序的体现。这一思路与他自己近年来对位阶的关注是一致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阎步克教授也对演讲中的部分观点作了商榷。他认为,公印的有无与治事与否紧密相关。西汉时存在大量丞印,但丞并非长官,其可以拥有公印完全是因为承担众多行政职事。亭长及司马这样的军吏也有公印和属官,但公印是否代表他们与下属形成了第二次君臣关系,还可存疑。

本次演讲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系列讲座的第一场。10月份,阿部幸信教授还将在北大进行《论汉朝的“统治阶级”》(13日下午)、《皇帝六玺的成立》(20日上午)两次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