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尔·盖茨:从辍学青年到世界首富,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老刘tdrhg 2016-10-08

◢◣

点击上方蓝字快速关注

创业镐头:创业财智一站式服务机构

他开启了计算机软件业的新时代,引领了电脑视窗化的新航标。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奇特的创业之路,他创造的“微软”帝国,以及他创造的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财富。在这个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尔·盖茨用他的计算机软件统治着整个世界。

他所带领下的微软公司,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创业公司发展成为执业界之牛耳的大企业。有人说他对于软件的贡献,就像爱迪生之于灯泡,集创新者、企业家、推销员和全能的天才于一身。无论你爱他,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一一这就是比尔·盖茨。

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他的母亲是学校教师。

可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盖茨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比尔很小的时候,就可以随便翻阅父母的藏书,而家中餐桌上的讨论总是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

少年时,比尔就显示出超于同龄人的天赋,他特别喜爱游泳运动,喜爱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夏令营。他的一位在夏令营的朋友回忆道:“他绝不会是个不足挂齿或无足轻重之人。我们都晓得比尔比我们聪颖,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当他9岁时,言谈就如同成人一般,他说的话有时使我们感到高深莫测。”

在数学和自然方面,比尔比同班同学也更胜一筹。他需要上一所对他充满挑战的学校。湖畔中学允许学生们按自己兴趣自由发挥,去通达他们希望的极致。令校方骄傲的是,他们所创造的环境及设施使学生们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是像比尔·盖茨这样学生的理想环境。

在那里,比尔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坎特·埃文斯和另一名长他两岁的学生保罗·艾伦也是如此。

他们不管有没有空,都要赶到电脑室去用计算机。这些学生非常专注,以至于在电脑方面的知识都超过了老师。比尔14岁时,就已开始编写简短的运行电脑的程序了。早期的游戏程序如“三棋杀三子”,就是用后来成为比尔的第二种语言BASIC来写的。

比尔和保罗对计算机和商界的痴迷意味着他们要博览群书。保罗喜爱像《大众电子》之类的刊物,而比尔则翻阅商业杂志。上机费用的昂贵、对电脑的迫切需要,还有比尔早已洞察到他们在经济上会有所收益,于是他们俩决定自己组建公司:湖畔程序设计者集团。

比尔宣布道:“让我们唤醒这个世界并给它推销点东西吧!”1972年5月,这个书生气十足的男孩子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一套课程管理系统软件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高中,得到了4200美元的报酬。此后的日子里,盖茨赚到了更多的钱,而最重要的是,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储备了许多经验。微软诞生

1973年夏天,比尔·盖茨进入了哈佛大学。读的却是法律专业。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他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计算机上。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夜地写程序、打游戏。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诞生了,而此前的电脑多是大公司的,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都是神秘不可测的。这个消息极大地震动了盖茨和保罗,虽然当时是12月,天气严寒,但在这两个年轻人的心中。却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他们认为,个人电脑的诞生,需要一种微处理器,而微处理器又需要一种语言指令,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1975年的冬天,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

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盖茨和保罗日夜奋战。深夜他们几乎是在半睡眠状态下编程。有一次,盖茨打盹,头撞在键盘上,他醒后看一眼屏幕,紧接着就在键盘上输入数据。保罗认为,盖茨一定有在梦中编程的本领。

比尔·盖茨:从辍学青年到世界首富,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就在保罗乘飞机去交货的前夜。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到凌晨一点,盖茨让保罗去睡觉。第二天早上,他把录有BASIC语言的纸带交给保罗。盖茨此刻心中没有把握,他说:“谁知道行不行。愿上帝保佑我们交好运。”

保罗坚信盖茨的能力。不过,飞机在阿尔伯克基降落前半小时,保罗突然发现还缺一个装入程序,赶紧抓过几张废纸写程序,飞机着陆时。程序刚好写完。

当保罗用颤动的手把BASIC程序装入电脑时,他和在场的所有人员都屏住了呼吸。成功了!BASIC语言运行成功!如果说在此之前,计算机还是死的,那么此后BASIC却让它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于是罗伯茨邀请保罗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而盖茨还继续上学。盖茨说:“那段时间受益匪浅,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操作系统。”

但是盖茨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道路了。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是去工作,从事自己最热爱的计算机?最终他痛下决心,决定退学!

1975年,盖茨和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时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就是BASIC语言,其次他们拥有了实力和经验,盖茨将公司命名为微软,就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的缩写。其后不久,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也决定使用BASIC,微软从此名声大噪。

打造微软帝国

从组建微软公司开始,盖茨和保罗就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比尔·盖茨:从辍学青年到世界首富,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比尔有关个人计算机的远见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软公司和软件业成功的关键。比尔积极地参与微软公司的关键管理和战略性决策,并在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盖茨的精明,可以确保微软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要成为未来软件业,乃至整个计算机业的霸主,微软却不得不依赖“神助”。

1980年,对于微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1980年,IBM准备进军PC市场,想购买CP/M操作系统。

为了抓住这项20世纪最值钱的买卖,为了赶时间,当时手中还没有成熟操作系统的盖茨选中了西雅图的一个操作系统,连公司带人一块买下。盖茨的精明也就在于此。他将产品作了一番改进,包装后就成了后来名震天下的MS-DOS。

1980年11月,IBM与微软签订了合同。刚刚起步的微软公司傍上了巨人,而且后来也成了巨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为这件事奔走忙碌,微软上上下下都动员起来,IBM公司对质量要求极高,规矩也非常多。就拿保密工作来说,几乎让他们受不了。盖茨和同事们关在西雅图国家银行大厦十八层的一间小房子里开发软件,IBM仍不放心,又送来专用保密锁,还要求整天不许开门。小房间没有窗户和通风设备,室内温度高达38℃。

这样的条件下为IBM干活,恐怕是比尔·盖茨他们从未享受的“高规格待遇”,并且任务重,时间又短,那么多双眼睛和竞争的对手都在等着看他们的好戏,可是这种关键时刻对于盖茨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天生就是擅长处理这种紧要事件的人、同样是在最后期限内,盖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IBM交给的任务,打赢了这场硬仗。

1981年8月12日,新一代个人电脑IBM PC机问世。在这场合作之中,IBM和微软是“双赢”的结果,在IBM个人电脑大卖的同时。随着IBM PC机一起销售的PC-IBM (MS-DOS)及一系列微软公司的软件,也迅速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大市场。

1984年,是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丰收的一年。除了MS-DOS(这时已推出V3.1版)这镇山之宝外。还有C、Word等一大批软件畅销。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登上头号软件公司的交椅。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年4月,比尔·盖茨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此刻,他离而立之年还有两年呢。英姿风发的比尔·盖茨,正向更高目标迈进。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

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并且,随着兼容机的发展。微软软件不仅仅应用在IBM的电脑上,还广泛应用在了各种兼容机上,可以说,微软软件像一阵旋风,刮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微软在与IBM合作的同时,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

同时,微软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屡屡实施“吸功大法”,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这种形势下,弱小的软件公司的确无法与微软一起参与这场游戏。

1990年5月,WINDOWS3.0在卧薪尝胆7年之后,终于隆重推出。微软公司为宣传不惜血本,WINDOWS3.0推出的当天,宣传费就花了300万美元,而这还仅是上千万美元促销费的开始。

为WINDOWS3.0版花费的巨额促销费是值得的。这个成熟的窗口软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个人电脑领域内又一轮革命开始。

在WINDOWS3.0的发布会上,历尽千辛万苦的比尔·盖茨并没有大吹大擂,他只是平静地介绍了3.0版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图形化的、易于使用的界面。

由于其“图形化”和“易于使用”的特点,而受到千百万用户无比热烈的欢迎。WINDOWS3.0的问世,把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推向成功的巅峰。微软的股票节节上升,终于,盖茨成了全球闻名的“软件大王”。

微软成功秘诀

比尔·盖茨:从辍学青年到世界首富,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01

不断完善的研发机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将未来的技术变成现实中的软件产品,微软公司不但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比尔·盖茨成立了“卓越工程”部门,负责确认公司的研发机制是有活力的,开发过程是最有效率的,开发出的软件是安全可靠的,并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叠开发。这个部门具有管理公司工作流程的实权,这样才能带领整个公司走在软件业的前端。

微软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是坚定不移的。微软很早就创立了它著名的基础研究机构(例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并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研究工作鼓励冒险不惧怕失败,鼓励研究者拥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做长期投资;而产品开发工作则更多地考虑眼前的利益,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研究机构开发新产品,生产部门制造产品,研究人员通常都是“思想家”,而产品开发人员更多的是“实践家”。

这两类工作和两种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如果希望更好地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产品的转移,就必须在保持它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为它们的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转移,微软鼓励研究人员充当新技术的推销者,向产品部门推销科技成果,同时也鼓励产品部门把用户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反馈给研究部门。

02

专注于最擅长的软件业务

微软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研发的公司。虽然微软公司也投资于MSN等内容服务和XBOX等硬件产品,这些产品的最终目的还是推进软件和软件平台。微软公司的主体始终是软件,微软绝大部分销售收入也是由软件创造的。微软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在信息产业的整个生态系统中,专注于扮演纯粹的软件提供商的角色,其他的角色由戴尔、HP等公司扮演。只有这样,微软才能把自己的专长做到最好,以保持在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专注”对公司很重要,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也来源于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注意力。许多公司的领导者可能会因为急于发展,带领公司向多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03

释放资讯

很多公司将资讯视作一种权力或者私有财产。与此相反,微软提倡一种“释放资讯”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互通有无、资讯共享、相互协作,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切为了公司的成功和发展。微软已经将“释放资讯”的工作方式发挥到极致:不论你是哪个部门或哪个专案小组,不论你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目前工作状况、专案思路、计划实施、遇到问题等资讯公布出来。

在“释放资讯”这种形式的背后,微软创造的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培养了员工们“个人成功服从公司成功”、“‘任何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公司发展”的企业理念。

04

聘用一流的头脑

任人唯贤是微软公司一贯遵循的用人理念。微软深信两句话:(1)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二流的人。因此,当一个队伍雇佣第一个二流的人的时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时候。(2)雇佣人才应以提高组织当前的整体素质为标准。

微软要求每一个新雇员的素质都超过整个团队的平均水平,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平均素质,而不是降低团队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的管理者总是希望雇佣到比自己强的人才。

如果你雇佣的人才最终能成为你的上司,你不但不应当感到羞愧,而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聘用一流的头脑是微软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05

人尽其才,评估和培养人才

雇用员工之后,公司会定期对人才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每年,史蒂夫·鲍尔默都会要求七大商业部门的管理者把本部门最杰出的50到150位人才的详细情况报告上来,史蒂夫把总共约600人的资料装订成一本独特的《人才报告》,然后花上整整两星期的时间来评估这些人才的发展前景,每天还会邀请这些人中的20位共进晚餐,以进一步了解这些人才。这样的工作可以为高级人才在公司内的发展设计最好的路径,也可以在公司有空缺职位的时候迅速找到合适的人选。史蒂夫期望自己认识这600人中的每一位。他把这本书放在他床前,每晚睡前都会认真地读几页这本书。

微软深信“人尽其才”,所以设计了“双轨道”机制,既允许优秀员工在管理轨道上发展,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技术轨道上发展。在每个轨道上,微软为员工提供的机会是平等的,员工并不一定非要做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在微软,一个最高级别的工程师可能比副总裁还要资深。这样的“双轨道”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微软公司鼓励公司内部人才的流动和发展。各级管理者都遵循人尽其才的方式给每一个优秀的人才以发展的空间。各级管理者也深深理解“最优秀的人不属于我,而属于公司”,他们不会把人才据为己有,而是给最优秀的人才更好的发展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不是由自己所管理的机构提供的。在这样的制度下,优秀的人才大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除了培养优秀的人才之外,公司也必须发现并督促那些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他们机会改进,否则就只有要求他们离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微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分级评估体系,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在每一年度的考核中,每一个副总裁必须把他部门所有的员工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超过期望;第二等达到期望;第三等达到大部分期望;第四等没有达到期望。每一个等级必须有合理的比例,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被评为第三或第四等。其中,拿到第四等(大约是5%左右)的员工等于是拿到了“不改进就得走”的信息。

当然,这样的制度如果不是以身作则,就无法得到员工的支持和信服。所以,即便在副总裁或总经理这一级,微软公司也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有一次,史蒂夫召集了公司最资深的100个人开会,并告诉我们说,“我要求你们找出最差的5%的员工,不论他们资历如何,都要给他们一个不改进就得走的警告。“不论资历”的意思是,今天有你们这100位高级经理在这里开会,而明年开会时,就应该只有95个人了。”结果,下一次开会时,果真有不止5位高级经理已经离职。

比尔·盖茨:从辍学青年到世界首富,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创业镐头 ∣陪你创业每一步

关注好书相赠:

《企业文化的力量》

《人生单向街》

(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留言“姓名+电话+邮箱”)

培训 | 咨询 | 媒体 | 投资

联系我们:4008928360

接收BP:

chuangyegaotou@126.com

后台留言:姓名+电话+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