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这些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容易混淆

 静丫头的文档 2016-10-08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检验科 庞博 刘贵建


1.大卵圆形红细胞(oval macrocyte)、大圆形红细胞(round macrocyte):


大卵圆形红细胞是指呈卵圆形的大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以此种形态的红细胞为主或明显增多。


大圆形红细胞是指呈圆形的大红细胞,常见于肝衰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病态造血。当来自非儿童患者的血液标本检出大红细增多,首先要判定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如排除了网织红细胞增多,则必须鉴别是大圆形红细胞还是大卵圆形红细胞。


2.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不规则固缩红细胞(Irregularly contracted cells)、咬痕红细胞(Bit cells):

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6~6.5 μm,厚度大于2 μm,呈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细胞膜规则光滑。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患者明显增多,且球形红细胞形态较均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也可轻至中度增多,细胞形态常不均一。

球形红细胞有时需与不规则固缩红细胞进行鉴别,前者细胞边缘光滑,而后者细胞边缘轻度不规则。不规则固缩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小、深染,有时尚有局部的双凹盘状,细胞边缘轻度不规则。见于G6PD缺乏症、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咬痕红细胞是指细胞边缘有一个或多个拱形缺损的红细胞,见于氧化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


(咬痕细胞,协和医院张时民老师供图)

3.裂片红细胞(schistocyte ):

也称作红细胞碎片、破碎红细胞。是因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后形成的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红细胞的总称。形态上可被识别的裂片红细胞有尖角形、刺形、盔形、三角形、小球形等。裂片红细胞>1%即有病理意义,对于微血管病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卵圆形红细胞:

是指细胞宽径/细胞长径<0.78,细胞外观呈椭圆形或杆状、棒状的红细胞。一般认为椭圆形红细胞与卵圆形红细胞的概念基本一致,也有学者认为椭圆形红细胞是指细胞长径大于宽径的2倍以上的红细胞,卵圆形红细胞是指细胞长径宽径比不足2倍的红细胞。


5.棘形红细胞(echinocyte,burr cell,created cell)、棘(靴)刺形红细胞( acanthocyte,spur cell):

棘形红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10~30个),突起一般较短、长短常较一致,突起的间距常较一致。增多见于丙酮酸激酶缺乏,尿毒症,低钾、低镁血症,红细胞皱缩。


棘(靴)刺形红细胞中心淡染区常消失,表面有多个(2~20)突起。突起较长、长短不一,突起较少,间距不等。见于肝硬化、其他肝脏疾病晚期、酒精肝,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患者(β–脂蛋白缺乏),Mcleod表型综合征,舞蹈病等。因棘形红细胞与棘(靴)刺形红细胞的形成机制不同,临床意义不同,应准确辨识。


6.有核红细胞:

可见于增生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以出现晚幼红细胞或中幼红细胞为多见,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易见于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除晚幼红、中幼红细胞外,可见或易见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此外髓外造血时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文字摘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