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和癌细胞和平相处

 那片云天 2016-10-08

人体就像“细胞国家”,一个成人身体大约由近一千万亿个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细胞都能循规蹈矩,各司其职。但当遇到不良外界刺激时,正常细胞就有可能转变为癌细胞。
如果你不幸患上癌症,通常都是因为出现了医学上所说的“肿瘤免疫逃逸”。比如,由于受到病毒、霉菌、射线、化学致癌剂等影响,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发挥监控和清除功能,就会让癌细胞躲过“围剿”,进而疯狂分裂生长,直到数量超过数千万个时,才能在身体上真正显现出“癌灶”来。除外界因素和精神因素造成的免疫抑制外,自身生物调节和免疫微环境出现问题,可出现免疫耐受,年龄增大会出现免疫系统衰老,都会导致癌细胞的逃逸。这也是老人患癌率高于年轻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同为慢性病,但人们对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畏惧程度有极大差别。面对前者,大多数人都能泰然处之,而对后者,则几乎无法接受。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癌症的认知仍然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中1/3可预防,1/3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治愈,1/3不可治愈,但通过适当治疗可控制,获得较好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大约有30%的癌症死亡源自5种主要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吸烟及饮酒。如能尽可能避免上述病因,就可避免部分癌症的发生。倘若不幸“中招”,又未能早期发现,那么,积极地带瘤生存、与癌共处,就应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必须强调的是,提倡“与癌共处”不是不进行治疗,而是在积极配合医生的基础上,尽可能调整自身状态,回归相对正常的生活。

美国癌症协会网站刊文,专门论述了如何带瘤生存。首先,了解哪些癌症可能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比如进行治疗后的卵巢癌、慢性白血病、部分淋巴瘤等。其次,弄清什么是与癌共处的“正常状态”。患癌后,你的生活肯定不可能完全回到患病前,你的“正常状态”应当是包含一些改变的,比如有些东西要少吃了,有些活动不能做了,工作节奏要重新调整了,例行服药检查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最后,尝试用以下方法来调整心情,克服恐惧,与癌和平共处:

研究证实,只要将不良愤怒、恐惧等说出来,就有助于这种不良情绪的纾解很多人都有梦寐以求想做的事,却苦于没时间,此时不妨开始实施,也能转移你对癌的过于关注。以积极态度去工作,但不要强求自己总保持乐观,因为没人能一直如此。在积极面对的同时,也要留给自己闹点小情绪的时间。花更多精力去做一些健康改变。比如,在自己戒烟的同时,还应劝说周围吸烟的朋友戒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