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诈骗:银行卡中没有余额,却依旧在电信诈骗中损失百万元

 漫步之心情 2016-10-08

蜀黍有话说:账户中有钱会被骗走不稀奇,但是账户中没有余额,仅有理财产品,也要小心中招! 上海市民李女士就因此状告银行要求赔偿损失,最终法院判决: 银行担责二成,赔偿李女士30万元,撤销其名下因本案贷款逾期而产生的不良征信记录,驳回其余诉讼请求。

尽管挽回了30万损失,但剩下的110余万损失,李女士只能自己承担了。那么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李女士又为何要承担主要责任呢?原因就在于:李女士坦言,在事发当天,她确实泄露过网银账户和密码。

1月8日,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她的银行账户“不安全”,为了办案方便,需要她在电脑这端操作予以配合。由于账户中只有未到期的理财产品,没有存款余额,李女士有些大意,认为就算泄露了信息也不会造成资金损失。于是,李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账号密码泄露后,银行方面收到了她的5个网络质押贷款业务申请,每笔上限30万元,由于李女士账户里有155万余元的理财产品,银行向她放了款,而后被不法分子分批转走,而由于李女士没有按时还款,银行根据《质押借款合同》,对她名下的理财产品在开放赎回后做了处置。截至4月8日,李女士账户经处置理财产品后共还款148万余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146.97万元和利息及滞纳金1万余元。此外,由于李女士逾期不还贷款,还产生了不良征信记录。

本案中,犯罪分子即通过自主支付方式,规避了受托支付,并将款项分批转出。李女士向上海银监局投诉,该局出具答复书,认为涉案银行的自主渠道个人金融资产质押贷款可通过申请多笔贷款来绕开受托支付规定,产品设计存在一定瑕疵,要求整改完善。这也是法院酌情判决银行担责2成的原因之一。

认为账户内没有余额,只有取不出的理财产品,就因此放松了对账号密码保管力度的李女士显然太过大意,因此遭遇了巨额损失。

这个案例带来的教训显而易见:银行方面应当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及时修补漏洞,但大家也应时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放松警惕。要知道,电信诈骗犯们是“专业”的,他们时刻寻求着规则上的漏洞,以此获利,就算这个漏洞会被修补了,也难保他们不会发现下一个。在此之前,遵循规则行事,是我们保护自己人身财产安全最有利的武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