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27位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图传-11-海津特·施特拉赫维茨

 dongchang 2016-10-09
“传奇中的传奇”:海津特·施特拉赫维茨中将

  战时经历丰富精彩的程度胜过虚构小说和好莱坞剧本,被赞为“小规模装甲战大师”、“传奇中的传奇”的施特拉赫维茨


  图11-1 第11位钻石骑士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施特拉赫维茨中将(获勋时间1944年4月15日)


  1941年7月创设的“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曾被纳粹德国视为表彰非比寻常的战场勇敢行为和成功指挥的“终极勋饰”。尽管此后的战火愈演愈烈,但这一最富盛名的德国军事荣誉直到二战结束前也只颁授给过27名军人。大兮文化(zvencn)公众号将以这27名军人为主题,试图以图传的方式勾勒出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战场经历。他们中既有竞相突破空战里程碑的超级飞行员,也有隐伏于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王牌潜艇艇长;既有以战役胜利苦撑帝国危局的统兵将帅,又有凭借战术成功跃上军旅之巅的装甲指挥官;尽管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战后命运大相径庭,但他们的战时经历无一例外地丰富多样,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传说,时至今日仍回荡于众多的军人、战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之间。他们效力的固然是一个邪恶的政府、参与的也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军人无疑构成了战争史上独具魅力的一个人物群体。

  “作为卓越的小型战斗群指挥官,施特拉赫维茨的战斗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而且会比虚构的小说更加精彩。”——美国军事历史学者佩雷特 (Bryan Perrett)

  戈培尔领导的纳粹宣传机构在二战期间绝对是制造英雄、无敌神话、璀璨将星和超级王牌的大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戈培尔对王牌飞行员似乎情有独钟,从莫尔德斯、加兰德到马尔塞尤和哈特曼,每个人都被塑造成战无不胜的蓝天骄子。如果说纳粹宣传机器比较“疏忽”实力并不算强的海军还可以理解 (U艇部队除外),那么,对于历史最久、最强大的陆军的“怠慢”就比较令人费解了——陆军的超级明星显然是纵横挥阖、无坚不摧的装甲部队,而装甲部队获得钻石骑士勋章的竟全都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魏特曼 (Michael Wittmann) 上尉据信曾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具反坦克炮,但这位装甲王牌仅获得了双剑骑士勋章,以击毁168辆坦克而创下世界纪录的克尼施佩尔 (Kurt Knispel) 竟连一枚骑士勋章都没有得到!一线装甲王牌和飞行员中的王者对战场胜负的影响真有那么大差别吗?装甲部队获得钻石骑士勋章的将军中,有一位其实首先是真正的装甲王牌,然后才是优秀的指挥官和装甲兵领袖——他就是有着“装甲伯爵”之称的施特拉赫维茨 (Hyazinth Graf Strachwitz von Gro?-Zauche und Camminetz) 中将。

  27名钻石骑士勋章得主无疑个个都有不凡的经历、超人的勇武和出众的智谋,但给人感觉最强烈的还是这位“装甲伯爵”——其勇猛可谓勇冠群雄,其传奇可令任何生花妙笔黯然失色。二战中他参加过东西两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先后负伤14次;他胆大无畏,常率几辆坦克杀入敌后,据信曾创下击毁敌军坦克100辆、自身毫发无损的传说般的战绩;他身先士卒,浑身是胆,曾率寥寥几辆坦克只身解救被困德军;他在战前总是精心准备,力求算无遗策,但一旦战斗打响,犹如出笼猛虎,左突右杀,决不让装甲利器有片刻静止和停顿;他出身世袭贵族,个性鲜明,桀骜难训,虽然总是犯上,但深得属下官兵的景仰和爱戴;他被后世军史家称为“德军装甲部队最有想象力的指挥官,是小规模装甲战术的大师”;他是陆军第3位、德军第11位钻石骑士勋章得主,1968年去世时,西德国防军曾为之举行了全套军人荣誉的葬礼,是极少数获此身后哀荣的纳粹时代将领;1943年初,他曾试图率坦克部队逮捕造访东线的纳粹元首;此外,他还有拥有恐为德军之最的长名字。如果说钻石骑士的经历都可称作传奇的话,那么施特拉赫维茨的军旅生涯完全是“传奇中的传奇”。施特拉赫维茨长相英俊、举止潇洒,精心蓄养的胡须和油光可鉴的背头,令其看起来酷似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但笔者愿意打赌,最好的好莱坞编剧恐怕也难以写出可与他那些战斗经历相媲美的剧本。军史研究者佩雷特 (Bryan Perrett) 甚至说:“作为卓越的小型战斗群指挥官,施特拉赫维茨的战斗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而且会比虚构的小说更加精彩。


  图11-2 摄于1906年,施特拉赫维茨兄妹7人的合影照,图中右二为时年13岁的海津特。


  图11-3 时间不详,里希特菲尔德中央军校的候补军官施特拉赫维茨。


  图11-4 摄于1921年的上西里西亚安娜贝格。当年5月底,施特拉赫维茨曾率“上西里西亚自卫队”在这里与波兰人激战,在巴伐利亚“高地”自由军团的协助下,波兰人被赶离了此处,施特拉赫维茨据信是第一个冲上安娜贝格最高处的人。


  图11-5 摄于1925年,施特拉维茨位于大施坦因的一处住宅。作为上西里西亚最大的地主,他拥有大片的农场、森林、草地和众多的庄园。


  图11-6 摄于1935年,施特拉赫维茨兄妹五人的合影 (右一为海津特),他的两个弟弟已分别于1917和1922年亡故。后排左一为1899年出生的二弟曼弗雷德。


  图11-7 摄于1936年的埃尔福特,演习中的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的I号坦克。


  图11-8 摄于1938年,第1装甲师第2装甲团正在列队接受检阅。


  图11-9 摄于1939年9月初,第1装甲师第1装甲旅的后勤军官施特拉赫维茨上尉。


  图11-10 摄于1939年9月,第1装甲师所部正在波兰境内推进。


  图11-11 摄于1939年9月,第1装甲师的运输车队似乎出现了交通堵塞。


  图11-12 摄于1939年9月,第1装甲师的坦克和装甲车正向不远处的目标进攻。


  图11-13 摄于1939年9月,第1装甲师第2装甲团团长克尔奇(右)在战斗中。


  图11-14 摄于1940年5月,左为第1装甲师首席参谋军官温克少校,右为师长吉青纳,后为第37装甲工兵营营长克诺普夫 (Knopff) 少校。


  图11-15 摄于1940年5月,与第1装甲师同步进军的第19摩托化军军长古德里安正在进餐。


  图11-16 摄于1940年5月13日,第1装甲师所部正在色当附近渡越马斯河。


  图11-17 摄于1940年6月,左为第39摩托化军军长施密特,右一为第1装甲师师长吉青纳,右二为第1装甲师首席参谋军官温克。


  图11-18 摄于1940年6月,第1装甲师所部正在通过埃纳河上的浮桥。也有人认为本图是第1装甲师5月13日渡越马斯河时所摄。


  图11-19 摄于1941年2月的布加勒斯特,第16装甲师第2装甲团1营营长施特拉赫维茨少校正与罗马尼亚军官交谈。


  图11-20 摄于1941年6月,图为第18装甲师第18装甲团1营营长曼弗雷德·施特拉赫维茨少校。这位少校是“装甲伯爵”的亲弟弟,后人常把两兄弟的某些作战经历混淆起来,凭空地为“装甲伯爵”充满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增添了一些不可信的经历。


  图11-21 第16装甲师第2装甲团团长西肯纽斯中校 (图片摄于1941年9月)。


  图11-22 摄于1941年6月末,第16装甲师的步兵在III号坦克支援下正在进攻。


  图11-23 摄于1941年9月5日,第16装甲师师长胡贝 (右一) 正为施特拉赫维茨颁发骑士勋章 (8月25日获得)。


  图11-24 摄于1941年9月5日,施特拉赫维茨获得骑士勋章后接受同僚的祝贺,与之握手者似为负责与第16装甲师联络的空军上尉。左一为装甲团团长西肯纽斯。


  图11-25 摄于1941年9月5日获得骑士勋章后,施特拉赫维茨与自己的副官在一起。


  图11-26 摄于1941年9月,从远处眺望基辅的景象。


  图11-27 图为德国在基辅包围战结束后制作的宣传照,背景是无数的战俘,前景中的文字表明,德军在科罗斯坚、罗斯拉夫尔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构成的三角形区域间俘虏了66.5万人,还有885辆坦克和3700门大炮等成为战利品。


  图11-28 摄于1941年10月,施特拉赫维茨与手下的军官们在一辆III号指挥坦克前研究地图。


  图11-29 摄于1941年10月,第16装甲师开进重镇塔干罗格时的场景。


  图11-30 摄于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期间,图为被第16装甲师摧毁或缴获的车辆与武器。


  图11-31摄于1942年8月23日,第16装甲师装甲团6连的几辆坦克和装甲车率先抵达了斯大林格勒北面的伏尔加河,图中的德军正用望远镜嘹望斯大林格勒城。


  图11-32 摄于1942年9月15日的斯大林格勒前线,升任第14装甲军军长的胡贝来到第16装甲师向旧部告别,图为他与施特拉赫维茨中校握手道别的场景。


  图11-33 摄于1942年10月13日的斯大林格勒前线,施特拉赫维茨正在打量一辆由骆驼“牵引”的运输车。当天晚些时候,施特拉赫维茨的指挥坦克被炮火命中,他被烧伤,胡贝安排飞机很快将他送回本土治疗和康复。


  图11-34 摄于1942年12月,施特拉赫维茨获得第114枚橡叶骑士勋章时拍摄的彩色照片。


  图11-35 摄于1943年2、3月间,GD装甲团团长、橡叶骑士勋章得主施特拉赫维茨上校。


  图11-36 摄于1943年2、3月间,施特拉赫维茨陪同GD师师长赫尔雷恩检阅装甲团,背景为虎式坦克。


  图11-37 摄于1943年2、3月间,施特拉赫维茨与GD师师长赫尔雷恩(左)在交谈。


  图11-38 摄于1943年3月,GD师师长赫尔雷恩在向施特拉赫维茨布置作战任务。


  图11-39 摄于1943年3月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第二阶段发起前,霍尔雷恩将进攻重任交付给施特拉赫维茨领导的战斗群,后者不负众望,以其非正统战术造成了苏军的巨大损失。图为反攻发起前霍尔雷恩向施特拉赫维茨最后叮嘱几句的场景。


  图11-40 摄于1943年3月,施特拉赫维茨(中) 与下属借助地图研判双方态势,背景是他的III号指挥坦克。


  图11-41 摄于1943年3月上旬,施特拉赫维茨在他的“01”III号指挥坦克上发号施令,搭乘坦克的掷弹兵们正好奇地看着这位“装甲伯爵”如何调兵遣将。


  图11-42 摄于1943年3月上旬,GD师的IV号(75毫米长管炮) 和III号坦克正在进军途中,图中最左侧的坦克是施特拉赫维茨的指挥坦克,他正立在炮塔上观察前方。


  图11-43摄于1943年3月上旬,施特拉赫维茨 (最左边的坦克上) 正率领战斗群前进,近景是一些身着白色冬装的掷弹兵。


  图11-44 摄于1943年3月上旬,施特拉赫维茨正在查看地图以确定方位。


  图11-45 摄于1943年3月上旬,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似乎在皑皑白雪中迷失了方向,图中他与手下正用地图确定方位,背景中的“02”指挥坦克前方似为一辆虎式坦克。


  图11-46 摄于1943年3月中,向别尔哥罗德推进的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在进军途中。中间那辆坦克上戴皮帽的就是施特拉赫维茨。


  图11-47 摄于1943年4月17日的贝希特斯加登元首乡间别墅前,施特拉赫维茨在接受第27枚双剑骑士勋章前与特意赶来的妻子合影。他的妻子同样出身望族,也有一个繁琐冗长的名字,但有个昵称叫 “阿尔达”(Alda)。


  图11-48 摄于1943年4月17日的贝希特斯加登,授勋仪式完成后施特拉赫维茨颈项中的勋章变成了双剑骑士勋章。


  图11-49 出现在著名的勒尔系列明信片上的双剑骑士勋章得主施特拉赫维茨上校。


  图11-50 摄于1943年4月17日,施特拉赫维茨获得双剑骑士勋章后正进行无线电访谈,向听众们讲述他在别尔哥罗德作战的经历和故事。


  图11-51 获得双剑骑士勋章后返回波尔塔瓦时的施特拉赫维茨。


  图11-52 摄于1943年4月20日,施特拉赫维茨正在检阅GD装甲团1营,左为1营营长珀斯尔少校。施特拉赫维茨刚刚向珀斯尔颁发了骑士勋章。


  图11-53 摄于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前,施特拉赫维茨与霍尔雷恩 (背对镜头者) 在对话。


  图11-54 摄于1943年7月初,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官霍特(中间的小个子) 视察GD师。


  图11-55 摄于1943年7月,第4装甲集团军指挥官霍特上将 (左) 正在观察战场进展。


  图11-56 摄于1944年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军的虎式坦克正在进攻中。


  图11-57 摄于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一队德军步兵似乎正从战场上撤下。


  图11-58 摄于1943年9月,工兵正在克列缅丘格的第聂伯河渡口架桥。9月底,包括GD师在内的大批德军从这里撤至第聂伯河西岸,施特拉赫维茨也在之后因“旧伤复发”离开了GD师。


  图11-59 1944年3月末至4月初,施特拉赫维茨率领装甲战斗群成功铲除了苏军纳尔瓦桥头堡。图中他正向手下的军官交待任务,背景是一辆III号突击炮。


  图11-60 摄于纳尔瓦桥头堡作战期间,施特拉赫维茨借助地图向下属布置作战任务。


  图11-61 图为卡里乌斯,在1944年3月末4月初的纳尔瓦桥头堡作战中,他是第502重装甲营2连的少尉军官,2连当时被配属给施特拉赫维茨。在4月15日发起的铲除苏军桥头堡余部的作战中,施特拉赫维茨解除了2连连长的职务,命令卡里乌斯代理,但是,由于季节的变化造成了遍地泥泞,卡里乌斯也无法令施特拉赫维茨的攻势起死回生。


  图11-62 第11位钻石骑士勋章得主施特拉赫维茨少将。


  图11-63 摄于1944年4月末或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获得钻石骑士勋章后,搭乘身后的这架Fw-200回到了上西里西亚的家中休假,妻子阿尔达和地方首脑赶到机场迎接他。


  图11-64 摄于1944年4月末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在家休假时检阅“德国劳动阵线”(DAF,类似于行业工会的纳粹组织) 的地方代表。


  图11-65 摄于1944年4月末5月初,获得钻石骑士勋章后,施特拉赫维茨荣归故里,与列队欢迎的邻居、农民和地方官员们握手致意。


  图11-66 摄于1944年4月末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在家中接待访客。


  图11-67 摄于1944年5月初,在家休假的施特拉赫维茨享受难得的轻松一刻。


  图11-68 摄于1944年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夫妇与长子夫妇在一起。左一为长媳康斯坦策 (婚前名为Constanze Gr?fin von Francken-Sierstorpff),左二是在家休假的长子海津特,他佩戴的是1943年5月29日获得的德意志金质十字勋章,时任第15装甲团4连连长。


  图11-69 摄于1944年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夫妇与长子夫妇在一起。


  图11-70 摄于1944年5月初,施特拉赫维茨在长子夫妇帮助下处理大量的崇拜者来信。


  图11-71 摄于1944年8月,施特拉赫维茨在位于普斯科夫 (Pskov) 的北方集团军群总部,与集团军群参谋长纳茨默尔上校交谈 (后者曾在GD师任首席作战参谋,即参谋长)。


  图11-72 摄于1944年8月,施特拉赫维茨少将在普斯科夫的北方集团军群总部。


  图11-73 拍摄时间不详,施特拉赫维茨与梅林津上校在一起。梅林津在《坦克大战》一书中曾称,“我的老朋友施特拉赫维茨少将在打通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陆路联系的作战中表现格外出众。”不过,他的著作将此战的时间误写为1944年9月16日 (实际是8月16日)。


  图11-74 摄于1944年8月,施特拉赫维茨准备乘车返回所部,组织实施夺取图库姆斯的作战。


  图11-75 摄于1944年8月的图库姆斯之战前夕,施特拉赫维茨正在试射StG44 型突击步枪 (即MP44)。StG44是德军继MP40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之后的又一款划时代的枪械。


  图11-76 图为排水量14420吨的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该舰和海军第2战役集群的舰艇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在施特拉赫维茨夺取图库姆斯的作战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波罗的海的德国海军舰队在库尔兰地区除以炮火支援地面战事外,还负责转运部队和物资装备。


  图11-77 摄于1944年8月24日里加的一所医院,施特拉赫维茨在一场车祸中身负重伤。所有人都以为他无法幸存,但福大命大的他不仅躲过了死神,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康复,1945年初又返回了战场。


  图11-78 摄于1944年7月25日,当天是施特拉赫维茨夫妇的银婚纪念日,他在家里庆祝完后立即返回了东线。妻子阿尔达1946年1月初死于车祸,但战俘营拒绝批准他去参加葬礼。


  图11-79 图为施特拉赫维茨的幼子、装甲兵少尉胡贝图斯-阿图尔,他于1945年3月25日阵亡于荷尔施泰因。


  图11-80 图为施特拉赫维茨与1920年出生的长子海津特在一起研究作战地图的场景,图片可能摄于1944年5月两人均在家休假期间。海津特虽幸存于战火,但战争毁了他的身体,1946年与妻子康斯坦策离婚。


  图11-81 摄于1947年7月30日的马堡 (Marburg),施特拉赫维茨(前排中) 与施图姆 (Nora von Stumm,前排左) 女士结婚,第2排左三的高个男子为长子海津特。施特拉赫维茨已失去了昔日的活力和光彩,不到55岁的他似乎已是一个迟暮老人。


  图11-82 1968年4月25日,施特拉赫维茨病故于巴伐利亚的格拉本施特。除为他送行的当地百姓外,西德国防军也派出官兵组成荣誉卫队,向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勇敢军人致以最后的敬意。


  图11-83 摄于施特拉赫维茨的葬礼,老战友和朋友们为他抬棺,走在前面的国防军军官捧着的应是他的钻石骑士勋章。


  图11-84 施特拉赫维茨家族成员的墓地。他的第2任妻子诺拉去世于2004年。

  1946年夏,为充分利用被俘德军将领的经验和技能,特别是他们的对苏作战经验和见解,美军启动了大规模的战史研究计划。战史部门先后组织了200名将军和参谋军官,把他们集中起来开展研究和访谈。虽没有资料显示施特拉赫维茨是否曾积极配合美军,但他的确提供过一些证词和战史材料。1947年2月,施特拉赫维茨向驻欧美军总司令部提交了一份证词,声称自己曾在1943年3月时计划寻机逮捕希特勒——当时希特勒准备到波尔塔瓦视察部队,但最后时刻行程有变,飞机改降在扎波罗热,才使施特拉赫维茨的计划落空。他的证词得到了数位将领的支持,包括施派德尔、勒宁(Paul Loehning)少将、芬肯施泰特(Ernst-Felix Faeckenstedt)少将及格斯多夫(Rudolf Christoph von Gersdorff) 少将等。这是真的吗?要知道1943年3月初时,施特拉赫维茨正率领GD装甲团参加哈尔科夫反击战!伯内特 (Thorn Burnett) 所编的《阴谋大典》一书曾披露:“1943年3月,兰茨将军、施派德尔少将和施特拉赫维茨上校计划在希特勒视察波尔塔瓦时将其逮捕。”

  笔者发现自己很难相信这是事实。施特拉赫维茨战前就是纳粹党和党卫队成员,也有相应的编号,1944年晋为少将之前,还曾接受过希姆莱馈赠的党卫队旗队长头衔。他想逮捕希特勒的想法,是怎样、以及在何时萌生的?为什么计划落空后,以及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发生后,他都能一直安然无事,甚至还获得了双剑和钻石两枚高规格勋章?为什么在萌生“反意”后,他还能一如既往地勇猛战斗,还在尽全力苦撑将倾的帝国大厦?

  施特拉赫维茨自己声称,出于对德国的热爱以及对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仇视,他“迟迟不能认识到纳粹政权的邪恶本质”,但1942年9月中旬发生在斯大林格勒前线的一件事使他有所醒悟。当时,希特勒命令解除了第14装甲军军长维特斯海姆 (Gustav von Wietersheim) 的职务,并把“无能和散布失败主义”的罪名扣在了这位将军身上。而这位将军当时所做的,不过是在面对重大伤亡时向保卢斯建议临时撤退。这件事令施特拉赫维茨感到震惊,他向师长胡贝表露了自己的沮丧,尤其是不满希特勒随意羞辱前线将领的做法。不久后的战斗中施特拉赫维茨身负重伤,在胡贝安排下撤离了包围圈。但他对自己先行撤离,却把战友们留在包围圈中等待被歼感到羞愧难当。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决心做些什么,希望能将德国的将领们从希特勒的桎梏与羞辱中解脱出来,并“恢复德国政治的民主自由之风。”

  按照德裔加拿大历史学家霍夫曼 (Peter Hoffmann) 在其著作《德国抵抗运动史 1933-1945》中的说法,施特拉赫维茨在1942年末住院治疗时,来自最高统帅部的洛林霍文上校 (Wessel Freytag von Loringhoven,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团体的重要成员,1944年7月26日自杀) 曾向他讲述了党卫队在德军后方犯下的罪行。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刺痛了施特拉赫维茨的心,盟军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更是吓坏了他—盟军不仅要铲除邪恶的纳粹政权,也要把他的祖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彻底摧毁。为避免祖国的毁灭,施特拉赫维茨越来越确信,必须把希特勒从政治军事领导人的位置上拿下来。逐渐地,反希特勒的抵抗组织找上了他,而他所在的南方集团军群就有多位抵抗运动的参与者、同情者或支持者。按照霍夫曼的说法,施特拉赫维茨的GD装甲团当时是“兰茨集团军级支队”唯一的预备队,他在2月8日面见参谋长施派德尔时,后者曾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施特拉赫维茨坚决地表示,如果人们告诉他的那些情况都是真的,那么就“必须把希特勒赶下台。”施派德尔表示赞同,随后把他引见给兰茨将军。兰茨事先已了解了施特拉赫维茨的观点,一番密谈之后,他们发现彼此对最高统帅部和希特勒的看法竟完全一致—据霍夫曼所言,“他们都认定希特勒是个罪犯,必须将之除去。通过斯图加特市市长施特勒林,统帅非洲军的隆美尔元帅也得悉了这些情况,尽管他几乎不能为该计划的成功做出任何贡献。”

  兰茨、施派德尔和施特拉赫维茨等人商定,由施特拉赫维茨带着他从GD装甲团亲自挑选的军官,在希特勒飞抵波尔塔瓦机场,或在总部出席会议时将之逮捕。他们商议,只有在“遭到抵抗”或“发生了战斗”时才可以使用武器,他们不打算杀害希特勒,但接受“不得不这样做”的可能性。三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尽可能逮捕希特勒,施特拉赫维茨还提议将后者逮捕后交给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克鲁格。计划虽好,但无奈人算不如天算。2月17日,希特勒离开狼穴大本营飞往东线,途径文尼察后他没有飞抵波尔塔瓦,而是到了扎波罗热与曼施坦因会晤。施特拉赫维茨等人精心准备的计划于是付之东流。

  令人惊异的是,施特拉赫维茨等人的阴谋竟然一直没有曝光。相反,他获得了双剑和钻石骑士勋章,还先后被晋升为少将和中将!也许是在前线忙于战事和多次受伤,使他无暇分身参加刺杀希特勒的密谋,也许是盖世太保虽有风闻但无确凿证据,故而对这位伯爵兼英雄无可奈何。施特拉赫维茨在1944年的赫赫战功,似乎与他在1943年初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照—如此憎恶纳粹元首,却还能以卓越的战场表现从希特勒手中接过多枚高等级战功勋章,除了决心为祖国而战这个明显的原因外,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吗?

  二战期间德军装甲部队很多优秀的军人长眠于欧洲和北非,那些幸存者要么消失在苏联深处的劳工营,要么在西方的囚笼中挣扎,他们身上所有的荣誉和光环都被剥扯得干干净净。在胜利者眼中,以前象征荣耀的骑士勋章是罪恶和耻辱的代名词;在战后的德国,曾经的精英更被视为助纣为虐的军国主义急先锋,他们的名字在鄙视与唾弃中渐渐湮没了。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战后生存。施特拉赫维茨在1947年6月获释时,除了破衣烂衫和满身伤病外,只有他的钻石骑士勋章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无家可归、身无分文的伯爵一时陷入了困顿。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叙利亚政府邀请他担任总统的农林事务顾问,同时协助该国发展陆军。很难说施特拉赫维茨在农林方面给叙利亚做出过什么贡献,但他对该国陆军所做的规划和武器装备更新计划赢得了主人的钦佩和尊敬。这段时间里施特拉赫维茨过得相当充实愉快,但到1949年时,政局不稳的叙利亚发生了军事政变 (该国当年就发生过3次政变),迫使在这里生活了近两年的施特拉赫维茨与其年轻的妻子一起离开。他们先来到黎巴嫩,而后辗转到达意大利西海岸的海港利沃诺 (Livorno)。他们在那里生活了近两年,以经营酒庄为生。1951年秋,施特拉赫维茨夫妇回到了巴伐利亚,他发起成立了“上西里西亚互救组织”,帮助老兵们进行经济互助。此后他和妻子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先后育有两子两女。

  1968年4月25日,75岁的施特拉赫维茨死于癌症,他被安葬在巴伐利亚东南部的格 拉本施特 (Grabenst?tt)。为表达对这位勇士的敬意,西德国防军罕见地安排了扶灵卫队,并给予其全套军人荣誉的葬礼。当仪表整洁的新一代军人轻轻地将伯爵的棺椁放入墓穴中时,周围聚集的老战友默默注视着这位渐行渐远的传奇人物,他们永远记得他的音容笑貌、鲜明个性、傲慢自负、赫赫战功和卓越领导。他,曾经为德国而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